探索茶文化(6篇)

时间:2024-08-26 来源:

探索茶文化篇1

关键词:禅茶;佛教图形;茶包装;设计

佛教自传入我国后借鉴并融合了传统文化,形成了带有中国烙印的佛教文化,而后佛教的图形与我国传统审美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带有文化性与宗教性的吉祥图案,是我们设计实践中具有使用性与研究性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佛教图形的类型

佛教图形是装饰表面上的基本构成元素,同时也是后来佛教形象构成的出发点。从佛教图案的造型题材来看,佛教造型艺术题材的中心是我们自古以来顶礼膜拜的佛像。佛教艺术题材中的三大群体是佛、菩萨、罗汉,我们可以将之称为佛像中的偶像崇拜。佛教装饰图案则是为这些偶像作装饰的图案,按功用可分成佛像衣饰、寺庙环境装饰、佛物法宝装饰;按纹样种类分成人物故事纹样装饰、植物纹样装饰、动物纹样装饰等。

二、禅茶

禅茶从界定的受众群体上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唐代百丈禅师创《清规》,设丛林规矩,其中多处提到“茶”,如“茶鼓”(击此鼓召集大众饮茶说法)、“打茶”(参禅一炷香后供僧人饮茶稍事休息)、“奠茶”(供养佛菩萨)、“普茶”(请全寺僧众饮茶)等,又有“茶头”、“茶堂”、“施茶僧”等名目。所以说佛教寺院中茶道与禅道自古以来就是密不可分的事例,可见茶意可通禅,这就是茶禅的形成。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献。当茶和禅结合时便有“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精华体现,进而真实地反映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这样使茶泡出更赋哲理性的滋味来,真正符合儒家主正气、道家主清气、佛家主和气、茶家主雅气的禅茶文化中心思想。

普遍为日本人熟知的传说,是禅宗初祖达摩从天竺东来后,为了寻找无上正觉,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由于疲劳过度,眼睛张不开,索性把眼皮撕下来丢在地上,不久便在达摩祖师丢眼皮的长出了一棵叶子又绿又亮的矮树。达摩的弟子便拿这矮树的叶子来冲水,产生一种神秘的魔药,使他们坐禅的时候可以时常保持觉醒状态,这就是茶的最初。这虽是一个小故事,但却表明了茶最初的来源及用途,它使得日本的茶道和禅有极为身后的关系。过去,日本较有名气的茶师都是要修习禅宗的,并且以禅宗的精神用到实际生活形成茶道―就是纯粹的、自然的、明净的、平常的精神。

三、探索佛教图形应用于禅茶包装设计中的原因

佛教符号的作用,符号的信息量是巨大的,佛教文化表达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智慧。佛成就是人格圆满,所以使用佛教的符号是表达对于美好的向往,使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在禅茶包装设计中运用佛教图形是产品需求以及审美习惯和产品定位所决定的。佛教图案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其蕴含的这些佛教精华元素具有着浓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佛教宗教氛围,无形中提升了商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氛围。

佛教图形具有一种内在的精神文化价值和外在的审美观赏价值,在大众心目中的认知度很高,它能够承载丰厚的文化内涵和设计理念。佛教图形是依托于佛家文化发展起来的,从外在的表现形式来体现佛家的精神文化及思想理念就是佛教图形所传递的。禅茶本就与佛家文化是融为一体的,本就是不可分割的,并且佛家文化和禅茶之间最重要的是拥有共同的接收群体。运用佛教图形来诠释展现禅茶文化,将之巧妙的运用到禅茶的包装设计之中不仅可以美化包装,还可以体现出一种独特的禅茶文化。因此,佛教图形和禅茶之间的结合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也就是能把佛教图形应用于茶叶包装设计的重要原因。

四、佛教图形在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上面的表述可以佐证将佛教图形应用于禅茶的包装设计之中是有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的,那么将佛教图形应用于禅茶的包装设计之中的方法具体又怎么进行设计是需要总结归类的。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设计:

提炼―佛教图案多比较写实,线条繁杂,运用佛教图案时,在保持其原有含义的基础上,为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图形需要适当的抽取加以提炼归纳。

重组变形―重组变形是指对佛教图案进行重新排列、添加删减或修饰其原本图案,使其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又蕴含传统文化的韵味。

融合―将佛教图案融入现代图形,使两者有机组合,进行恰当的形式上或内容上的连接就是所谓的融合。

五、佛教图形语言在禅茶包装中实践创新

(一)标志图形

佛手象征山岳、环境。象征佛法的伟大,如来巨掌如三千大千世界。象征佛陀的无边广大的巨手接引到彼岸。云朵象征云南,彩云之南,象征围绕在佛法的周围,是自然的状态。佛手高入云端表现佛法的伟大,将这两个图形进行结合再创造,表现佛陀的慈悲之手无边无际。

(二)包装语言

包装以抱云归标志为中心图形,将其作为中心元素突出禅茶形象,使标志图形深深的印刻在脑海里,是一圈佛法经文,由寺院住持赐予,取吉祥如意,如意宝茶的内涵,也是对饮尝此茶的人的美好祝愿,既可以是禅茶,又可以供人们平时饮用。

六、结语

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逐渐体现出浓厚的中国特色,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价值观和文化特点。将佛教图形有意识的融入到禅茶包装设计之中,进行图形再创造,体现出不一样的视觉语言,在某种程度上重新诠释了佛教艺术图形,并且将禅茶包装以一种新的形式进行艺术审美创造。将佛教图形通过提炼、重组变形、融合的方式运用于禅茶包装设计之中,二者之间有建立联系的必然条件,将之用于实践创新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形式,并增加了一条新的艺术形式探索之路。

【参考文献】

[1]聂燕,侯宇琦.浅析佛教图案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工业设计,2011(05).

探索茶文化篇2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乡土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211-03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关于自然、社会方面的一些粗浅知识,启迪智慧,同时,也是向其进行品德教育、兴趣培养的好途径,是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多年来受传统观念束缚,不少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在科学教育中存在着相应多的问题,阻碍了幼儿素质教育的推行,主要表现在:(1)教学内容整齐划一,不能充分挖掘各地教育资源来充实教材。(2)教育目标狭窄单一,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商、轻德育,教师仅仅把教会幼儿掌握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而忽视了对幼儿情感、兴趣、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3)教学方法陈旧、呆板,没有充分利用大自然、大社会这个活课堂,课堂教学仍占主导地位。教师教幼儿听的注入式、满堂灌教学倾向严重,严重阻碍了幼儿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压制了孩子情感和能力的发展。

安溪是“中国乌龙茶之乡”,享有“中国茶都”之誉,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山川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地方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泉石无双地、蓬莱第一峰”之誉、国内唯一“帝”字型结构岩寺的清水岩;有全国乌龙茶品种最齐全的凤山茶叶大观园。安溪除了有铁观音,还可以看高甲戏,品尝茶叶套餐、湖头米粉、后安柿果、龙门酪花、官桥桔红糕、蓬莱冬瓜条等各种特产、风味小吃以及观赏古老的茶歌茶舞、风格独特的茶艺表演,以及一处处革命遗址、一个个动人的革命故事……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科学教育应有效利用多方资源,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中人、事、物的互动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养成良好的环境综合素质。同时,《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为此,我们认为,利用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探寻本土科学教育之路,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可以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的资源,解决科学教育探索中的内容与材料的分析,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培养幼儿爱乡的情感,引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提高幼儿科学素养,对园本课程的开发及使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整合乡土科学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探索

美丽的鲜花,离不开阳光、雨露的润泽,以及肥美的土壤的滋养。假如把科学教育活动的探究当成一株娇美的花儿,那么乡土科学教育资源便是一方肥沃营养的黑土地,为科学教育活动提供了探究的平台。经过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教师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根据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探寻到了乡土资源与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让幼儿体验、感受家乡文化,让本土科学资源走进幼儿园,使幼儿爱动手、爱观察、爱思考,引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一定的成效。通过利用乡土资源的游戏功能,让孩子在玩中进行探究、表达,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利用乡土资源的操作,让孩子在做做玩玩中尝试探究、记录、表达,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利用乡土资源的审美功能,让孩子自然熏陶,在进行探究、表达、阅读的同时,培养了幼儿审美能力。利用乡土资源的社会功能,在进行探究的同时,开拓幼儿视野,热爱自然。同时,幼儿的探究兴趣得到培养,科学素养有了提高,探究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家长开始关注幼儿科学教育。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行这有效的联动性帮助,教师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一)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由统一的课程模式转向地方课程模式

我们反思原有课程及其实施为基础,全面审视原有课程的主要优势与不足,从观念入手,再构课程;从资源入手,优化课程;从形式入手,实施课程。注重探索用什么课程模式去影响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用什么方法与途径调动幼儿的阅读兴趣,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研究的难点首先在于如何把优秀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正面反映生活的本土科学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加工,与科学教育有机整合,使其成为幼儿经验背景,让幼儿理解、接受的教育内容。在选择内容时,我们主要围绕地方风味小吃、家乡风景、茶艺等方面的文化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将科学教育活动与乡土资源有机整合。教师围绕总目标,从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出发,相应制定了目标,从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进一步优化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本化课程,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综合作用、优质高效的课程系统,每一个教师都是课程的再构者、设计者和实施者。

(二)探索多样化的科学教育方式,创新了教学方法

在科学教育方式的选择上,我们注重探讨多样的科学教育方式,提高幼儿的探究兴趣。首先是参观,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或参观茶都、茶叶大观园、茶制品展览厅等,这个阶段教师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二是用拍照和画图、自制图书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中大班师生一起制作图书,再表达自己的发现,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兴趣,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四是将农村幼儿园乡土科学教育资源融入学园、班级的墙饰和区角的创设之中。如:小班的《风味小吃》,中班的《安溪旅游线路》,大班的《茶制品》、《茶叶制作过程》等。

(三)探索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方法,实现乡土资源的潜在价值

在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开展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并总结出了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方法,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实现乡土资源潜在的价值。

1.观察法。我们通过创设各种情境,使幼儿获得新的学习经验的方法。如:小班科学《湖头米粉》,老师事先布置“小吃街”情境,让幼儿到“小吃街”品尝,并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品尝的小吃特点,鼓励幼儿表达,然后教师与幼儿观看米粉的制作过程感知特色小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操作法。这是让幼儿通过看看、听听、摸摸、闻闻、尝尝等活动感知、认识事物,并动手摆弄和操作来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如:大班科学活动《不一样的观音》,在看看、听听、摸摸、闻闻、尝尝中感知、认识事物,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3.阅读法。这是让幼儿通过阅读寓有科学知识的作品,包括故事、儿歌、谜语等,以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如:大班科学活动《魏荫的故事》,根据大班幼儿特点,以阅读形式进行,教师运用提问的方法与幼儿一起阅读图书,熟悉和理解图书的大致内容。结合图书难点、重点,进行必要的指导,深入理解图书的主要内容,并体验图书中所折射出的情感。

4.看看讲讲法。这是让幼儿通过看看、讲讲等活动感知、认识事物,在看看讲讲中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如:中班科学教育活动《走进安溪文庙》,让幼儿在看看讲讲活动中提高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知道文庙是我县的传统旅游景点之一,了解文庙的建筑结构特点及历史。一方面帮助孩子把已有的经验进行梳理与总结,并进行一定的提升,另一方面让孩子在看看、说说中发现问题,从而激发进一步探索文庙的兴趣。

5.游戏法。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我们采用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科学教育的方式,激发幼儿对科学教育的兴趣。如:中班老师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清水岩》,让幼儿以导游形式分组介绍清水岩景点,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四)乡土科学教育活动与主题探究活动整合

1.在乡土科学教育活动中生成主题探究活动。如:我们教师在乡土科学教育活动之外,布置一些景点图片、景点门票、幼儿的照片等等,生成了主题活动“家乡旅游”,让幼儿把照片装饰后布置到墙上,继续为幼儿提供说说、夸夸自己身边熟悉的景、人、物、事的机会。

2.在主题探究活动中生成乡土科学教育活动。如:开展“美丽的家乡”主题探究活动中,我们开展与主题活动相关的科学教育活动《魏荫的故事》、《不一样的观音》等,科学教育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跟他当前所学的主题相当密切,跟他的知识点、兴趣点相符,幼儿很感兴趣。

(五)充分家长利用社区资源,促进家园配合一体化

1.组织幼儿参观社区茶叶大观园、茶都、家乡风味小吃店、茶艺资源店,让幼儿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培养孩子关注周围、关注社会的习惯,激发孩子对家乡的热爱,为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奠定基础。

2.充分发挥家长的优势,请家长利用课余时间为幼儿介绍茶文化、家乡风景及风味小吃、茶艺等知识,有了家长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幼儿园的乡土科学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3.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在大班科学活动《不一样的观音》中,老师把冠和茶叶店的茶艺小姐请进班级时,全班幼儿顿时鸦雀无声,只等老师开始组织活动了。由此可见,只要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探索茶文化篇3

【关键词】多索茶碱;支气管炎;临床效果

58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60-02

支气管炎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是在病毒与细菌的重复感染作用下,导致支气管出现非特异性炎症。就其细菌而言,主要有六种:一是肺炎球菌,二是葡萄球菌,三是沙门氏菌,四是溶血性链球菌,五是流感杆菌,六是白喉杆菌。其病毒主要有流感病毒、合胞病毒、鼻病毒、风疹病等。在气温骤降的环境中,呼吸道小血管极其容易产生痉挛现象,同时粉尘与烟雾等因素也会刺激其病的发做。本文主要对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51例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51例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每位患者都排除心脏、肝、肾功能不全以及严重茶碱过敏史等干扰性疾病。将这51例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6例,男性占有16例,女性有10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在(58.75±10.13)岁之间,病史(2-14)年,平均病史在(7.43±3.52)年之间;对照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在(59.46±9.27)岁之间,病史(3-15)年,平均病史在(7.52±3.59)年之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以及病程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实验组实施多索茶碱治疗法,给予所有患者多索茶碱300mg,注射25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每日行静脉滴注一次,持续治疗10天。对照组患者予以氨茶碱治疗法,给予患者氨茶碱10ml,注射25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每天一次,持续10天。对比观察两组支气管炎患者的生命体征、疗效、症状以及不良反应。

1.2.2观察指标两组患者经过一定阶段的治疗后,依据支气管炎患者生命体征、不良反应以及症状等状况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观察指标主要有四项:临床控制: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等临床症状发作频率不高,在不给予药物的情况下能够自行缓解;显效:喘息、咳嗽等临床症状由重度转变为了轻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缓解;好转:呼吸困难、胸闷等临床症状由重度转变为了中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减轻;无效:支气管炎患者症状、体征等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

2结果

本组选取的支气管炎患者共51例,通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所取得的成果比较满意,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有效率为76%,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支气管炎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严重时极其容易引起呼吸困难以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其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为了缓解患者的喘息症状,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楚,本文研究应用多索茶碱,予以患者静脉滴注,实验组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所取的疗效异常显著。由此可以看出,多索茶碱抗支气管痉挛活性强大,同时镇咳作用显著。近几年,随着对茶碱类药物作用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炎疗效较好,血药浓度具有稳定性,同时安全指数高,副作用相对较小。相关研究表明,茶碱类药物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在应用多索茶碱的过程中,其剂量的配置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具体病情变化,从而选择合理的用药办法。与此同时,要对长期用药的患者进行血药物浓度的监测。当支气管炎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以及心律失常等现象时,要严格执行医嘱用药方法,禁止与其他黄嘌呤类药物一同服用。此外,在静脉滴注过程中,滴注速度要保持适当,一般为45分钟以上。

综上所述,积极应用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炎,临床效果颇佳,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谭磊.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J].当代医学,2012(08):11-12.

[2]朱少元,顾远平.多索茶碱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80例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1(09):13-14.

探索茶文化篇4

[关键词]普洱茶;专利;创新;茶具包装

1研究背景

普洱茶具有消食去腻、减肥防龋、降血脂、降胆固醇以及一般茶类所具有的多种保健功能。普洱茶被称为“养生之妙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普洱是普洱茶的故乡,是“普洱茶”的原产地,截至2015年普洱市拥有茶园面积达159万亩,年产茶10万吨。在普洱茶的制茶发展起源上,它的技术起点与巴蜀及江南制茶发展处于一个时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云南地处边疆,交通不便,普洱茶区因缺乏与中国主流茶文化的交流而逐渐停滞不前,茶叶加工制造技术、茶文化发展渐渐落后于其他茶区。近代以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外来信息的注入,包装和贮藏条件的改善,运输时间的改善,使普洱茶在老百姓中普及开来。[1]普洱茶的不断升温,人们也更深入地去研究,使得普洱茶的保健功能更多地被人们认识,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专利信息是产业发展的宏观表现形式,同样也是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的重要战略性分析情报资源。研究表明,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可缩短60%的科研周期和节约40%的研发经费。[2]在企业的科技创新过程中,充分利用好相关专利信息内容,对于加快科技创新研发、节约研发成本、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产权的使用及发明专利数量质量的上升,已经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创新综合能力的关键性指标。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知识产权工作则是科研创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备受瞩目的焦点。普洱茶产业是一个传统、健康的产业,专利信息对于茶产业经济的贡献率已经日益凸显,只有纳入专利保护,才能取得市场独占权,使从传统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企业步入研发的良性循环。

2研究内容

专利数量是衡量一个区域科研创新能力、科研创新意识及对专利信息重视程度的标准之一,整个行业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团队综合实力可以初步评估产区或企业的资源优势。如表1、2、3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1987―2015年间普洱茶功能专利申请量和公开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从1987年的2件到2015年的857件,普洱茶功能专利的增长预示着传统产业开始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从表2可以看出,2005―2015年间普洱茶包装专利申请量和公开量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企业的发展、品牌的建立离不开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包装,近年来,普洱茶外包装的改良已经成为普洱茶企业的又一重要研究方向。

将普洱茶传统文化进行改良并加入新时代新元素,这是现代茶企业、茶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探索的新思路。从表3可以看出,1999―2015年间普洱茶文化专利申请量和公开量总体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专利年增长率并不稳定,专利申请总量年成长率出现4次负增长。

3结论

普洱茶产业专利申请量和公开量在时间上出现明显增长趋势,专利技术相对集中分布的企业代表着在普洱茶业内拥有科研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对普洱茶行业内的关键性专利技术掌握较多,科研技术垄断性强,具有很大的市场竞争力。不同企业所掌握的技术关键点和创新领域有所不同,企业如果能收集整理其相关领域内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学习,并将自己同类的技术进行创新优化,逐步改进成为符合自己企业所需要的专利技术,这将大大缩短科技研发时间并有助于短期内取得突破。具体可根据茶企业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或准备开发的科研项目以确定需要引进的新技术或弥补企业传统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漏洞,得到启示并取得技术创新。

4建议

41对地方政府的建议

(1)地方政府应加强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普洱茶产业相关专利保护体系及奖励体系,最大限度地保护专利技术主体利益。

(2)以产业优化升级为重点,全面落实“13111”工程,缩小区域间创新差距加强对创新发展落后地区的培训宣传教育,组建科技服务小组走向基层服务老百姓,除了提高专利意识外,还可采取宏观指导、加大资助、设立重点示范项目等措施,全面提升普洱市茶叶加工水平。

(3)完善机构建设,促进茶产业标准化生产,使普洱茶生产从原料到加工、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做到有标准可依。

(4)重视科技研究,鼓励创新性产品。以科技为支撑,创新产品,推动普洱茶产业的标准化、功效化、规模化、品牌化进程,加快普洱茶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为知识创新、技术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42对茶企业的建议

(1)加强科技创新意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发展缺乏核心技术单靠传统“加工”是远远不够的,明确茶企业发展方向,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2)全面树立知识产权意识,培养知识产权文化,合理利用专利信息,要彻底改变过去重成果、轻专利的传统观念。茶产业科技创新、产品产业化过程中,专利情报工作和专利信息的利用应该贯穿其中,将专利情报工作合理运用到新产品开发、产业资料收集、对市场竞争情况分析等方面。

(3)企业应建立健全专利管理机构,组织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技创新团队,由相关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对企业发展有益专利信息,制定企业科技发展战略,高度集中、高效能和稳定地指挥科研发展。

(4)加强产学研结合,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具备资金和实施能力,便于将知识、技术转化为产品和经济利益,是传统茶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应加强对科研单位、高校等外部资源的利用。

参考文献:

[1]张冬梅,曾忠禄专利情报分析指标体系、分析方法与技术[J].情报杂志,2006(3):55-57

[2]王嘉,沈金波专利情报分析方法研究[J].图书馆学究,2006(11):2-3

[3]陆勤虎基于专利分析方法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4]王衍专利分析在企业竞争情报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探索,2012(1):58-61

[5]岑明专利分析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以BA公司为例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6]许玲玲运用专利分析进行竞争对手跟踪[J].情报科学,2005(8):1271

探索茶文化篇5

关键词武夷岩茶;工艺;制作红茶;品质

中图分类号TS2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1-0281-01

近年来,名优红茶层出不穷,就闽北产茶区而言,各地极力用好自身优势,工艺上也不断创新,研制出了一大批优新品种,如金骏眉、银骏眉、小乌龙、大赤干、小赤干等,市场上产品不胜枚举,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为此,笔者充分利用武夷岩茶传统特有的工艺和常规红茶制作工艺对照性试制一些品种,已探明岩茶传统工艺巧妙、合理,科学运用该传统工艺可以大幅度提高红茶品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赢得了当地茶农好评。现将武夷岩茶工艺制作红茶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5个茶品种,分别为:黄观音(105)、春兰(301)、梅占、肉桂、奇兰。

1.2试验方法

分别采用常规工艺和岩茶工艺2种制法同时制作红茶。常规工艺制作红茶工序是:萎凋—揉捻—发酵—烘焙;武夷岩茶工艺制作红茶工序是:萎凋—做青(做手)—初揉—发酵—炒揉—复揉—水焙—搧簸—凉索—毛拣—足火—炖火—毛茶。通过上述2种工艺制做的成品茶最后分别进行感官审评,评定成茶品质。

2结果与分析

对岩茶工艺和传统工艺制作的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并针对外形、内质分别对各品种进行排序,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采用武夷岩茶工艺制作的红茶其不仅具有一般红茶制法甘甜醇厚的特点,关键是经过其特殊的武夷岩茶工艺,使其形成有名茶的特色,茶身重,条索壮实,色乌黑油润,香气高长,滋味纯及特殊的乌枣香、桂圆香、蜜糖香,尤其是其剔除了红茶发酵味重的特点,具有其他制法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武夷岩茶工艺综合利用红、绿茶初制工艺之精华,可改善和提高红茶品质,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巧妙、合理、科学地运用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技术[1-3],通过做青(做手)、烘焙这2种手段,充分把握优质红茶品质形成的决定因素,利用萎凋作为形成香与味的基础,将做青技术应用于红茶制作,具有独创性。做青(做手)这一手段本身在武夷岩茶制作过程中,是所有工序之中的“重中之重”,做青目的就是为茶多酚氧化创造必要条件,同时抑制其进程和速度,从而较长时间保持细胞活性,利于大分子物质充分水解和转化,促进利于品质提高的物质形成或积累。其他工序(杀青—初揉—炒揉—复揉—水焙—搧簸—凉索—毛拣—足火—炖火—毛茶),使红茶品质得到了完善和提高,把清香升级为花果香,不仅剔除了发酵味,而且能保持浓艳和醇厚的滋味[4-7]。

该试验揭示了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从而得到启示,岩茶制作工艺是制茶工艺中的精华,利用这一工艺可以弥补各大茶类制作的缺陷,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提高企业的活力和市场适应性以及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4参考文献

[1]江和金.武夷岩茶制作工艺[J].现代农业科技,2012(3):337-338,340.

[2]黄贤庚.解读“非遗”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J].福建茶叶,2011,33(6):37-38.

[3]吴怀庆.武夷岩茶良种丹桂的品质特征及形成因子[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357,371.

[4]李远华,杨江帆,石玉涛,等.武夷岩茶生产新技术[J].中国茶叶,2011(6):19.

[5]郭雅玲.武夷岩茶品质的感官审评[J].福建茶叶,2011(1):45-47.

探索茶文化篇6

关键词:自主探索;情境;问题

数学是提升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将思维能力运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还能让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从简单的模仿、记忆向自主探究方向转变,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方法对数学进行探索,如观察法、验证法、推理等。同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和方法,创设一系列的自主探索活动,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下面我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进行阐述。

一、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自信心

一直以来,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始终不能得到全面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占有主导地位,认为教材上的内容都是没有错误的,这样的教学活动毫无创新可言。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适时设置一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给予学生鼓励。

例如:在有理数的减法这一节教学中,教师出题目:“根据全国天气预报,某地最高温度为5°C,最低气温为-2°C,那么此地的温差是多少?你又是怎么计算的呢?”

这道题目学生还没有学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问学生是需要教师讲解还是自己解决呢,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创新中充满对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

二、利用情境,激励探索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讲了多次的问题,学生还是掌握不了呢?新课标在学生的学习目标中,将“知识”为主转变成“学生”学习探索为主,学生总是在不断的提问中成长。情境的创设可以从问题和操作两个方面进行。

例如,在学习函数时,教师可以出这样的题目“一家茶坊清仓出售茶壶和茶杯,茶壶一只30元,茶杯一个10元,为了尽快售出,茶坊老板想出了两种优惠的方法:

(1)买一只茶壶赠送一只茶杯;

(2)茶杯和茶壶一起买,可以打9折。假如年级组要开联欢会,需要组长购买5只茶壶,茶杯若干只,组长要怎样购买?”

这种利用问题情境引出函数表达式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数学不是没有用处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可以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要从多角度去探索数量的关系以及变化,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除此之外,操作情境和挑战性情境的创设,也是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的重要方式。

三、创设问题,保证探索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思路不畅的情况发生,这就需要我们采用正确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如“放一放”“探讨探讨”“想一想”等方式。由于教师在课堂上时间紧迫,通常没有时间去考虑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给学生留出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提问:“我们学过一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把六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这样是不是可以求出内角和呢?”

教师通过这样的推理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探讨,这样会使学生思维能力开阔,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

四、师生共同努力,共同探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规划授课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矩形和正方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拿出矩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然后让学生也动手探索如何将矩形最快最好地变成正方形,通过这样的小比赛方式,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共同协作,学生和教师一起努力,共同探索问题的创新思维方法。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起指导作用,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勇于创新、善于质疑的学习态度和方式,让师生之间在探索中相互学习,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提高,学习兴趣才能大大提高,教学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志永.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学周刊,2014(17):68.

[2]张维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2(11):52.

【探索茶文化(6篇) 】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范 2024-08-14

售后客服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 2024-08-02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2024-06-19

季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6-11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1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探索与发现(6篇) 2024-08-26

探索茶文化(6篇) 2024-08-26

地理信息科学特点(6篇) 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