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礼仪的重要性(6篇)

时间:2024-08-30 来源:

茶文化礼仪的重要性篇1

【待客顺序】

一、有所分工

在家庭中,一般是男主人负责迎来送往,女主人陪同客人。

二、要准备足量的接待品

三、要注意客人座次的排列

在接待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吃饭用餐,如何给客人安排座次呢?

按先来后到的顺序

在家庭内部招待亲戚时,碰到同辈的叔伯、舅舅、阿姨同桌的情况,最佳的是按先来后到的顺序安排座次。

排座位的五句话

在常规接待时,无论是方桌还是圆桌,都应记住五句话:

面门为上:正对门的座位为上座;

以右为上:按中国传统是以左为上,但在国际礼仪中,却是以右为上。

居中为上:一般家庭用餐时都让长辈坐中间。

前排为上:多排座位时,前往是上座,一般会议中领导都坐前排。

以远为上:本条最适用于圆桌吃饭,离门最远的地位最高。

四、要制造节日的谈话氛围

在招待客人时,一定要制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

节庆聊天的最佳话题

谈近况的话题:尽量多谈自己的近况,报喜不报忧。

谈时效性话题:多谈进来发生的事情,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未必所有人都会对过去的事情感兴趣。

谈轻松愉快的话题:多谈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如风景名胜,烹饪小吃。

节庆聊天的四个忌讳

谈悲哀的事情:不要谈论让人感到悲哀的事情,会破坏节庆的氛围。

质疑对方、抬杠:在谈话中尽量不要质疑对方,与对方抬杠,这样会让人很尴尬。

对谈论话题进行是非判断:不要随便纠正人家,大是大非,党纪国法,国格人格,旗帜鲜明,小事小非,你要明白,人站的角度不同,和而不同。

否定别人喜欢的事情:尊重别人就是要尊重对方的选择,你对人家喜欢的事加以否定,实际上是否定这个人的品位和档次,这个恐怕比抬杠更容易得罪人。

【待客茶道礼仪】

不知礼无以立,中国人最看重待人接物的礼仪。在接待客人的时候,泡茶、斟茶、品茶、添茶等其实都有一定的讲究,饮用好茶清香满屋之外,与同饮的人更要讲究礼节,才能真正被视为爱茶、懂茶、惜茶之人。

1.倒茶时切记不可满杯

茶是热的,满了时茶杯很热,这就容易让客人的手被烫,有时还易致茶杯落地打破,给客人造成难堪,所以中国自古便有“倒茶不满”之礼仪。

2.放置茶盅不可发出声响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擦,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之意。

3.新客到来及时换茶

和朋友一起喝茶时,如果中间有新的朋友到访,主人一定要立即换茶,表示欢迎,否则会被视为怠慢。换好新茶之后的要请新来的客人最先饮用,以再次表示主人欢迎之姿。

4.暗下逐客令

如果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5.茶水无茶色表示待客冷淡

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

6.茶三酒四秃桃二

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俗语“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

【孩子待客礼仪】

一、作客礼仪:

1、进门先向主人问好

到亲友家做客,见到主人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招呼、问好、拜年,并能正确地使用称呼,如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未经主人允许,不要到其他房间走动,更不能只顾自己开心,在沙发上、床上一通折腾。大人们谈话聊天的时候,宝宝不要随便插嘴,如果有事情要告诉妈妈,大大方方说出来,不要咬耳朵,这是不礼貌的表现。

2、不和小主人抢玩具

小主人对自己的玩具自然有支配权,到别人家做客,小主人提供什么玩具就玩什么,不要肆意乱翻。看到自己没有的“好玩意儿”,可不要想着据为己有,征得同意后再拿过来玩,之后还要记得放回原处。如果一件玩具两个宝宝都想玩,妈妈应该规劝自己的宝宝不要挣抢,要学会用商量的语言与小主人沟通。

3、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平日,妈妈就要教导宝宝养成讲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到亲友家做客,吃东西剩下的果壳、果皮要主动扔到垃圾筒里,或者放到指定的地方,不要随手乱扔。饭前饭后要洗手,如果手上沾上了果汁、菜汤,更要及时清理干净,以免弄脏桌布或家具。

4、做热情的小主人

如果有小客人随父母到家里做客,宝宝应该如何接待呢?最好的表现自然是热情大方地接待喽。宝宝的得体举动,自然会引来客人们的好评。

5、主动问好

有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宝宝要跟随父母在门口迎接,热情问好,因为你是小主人呀。如果客人带来了礼物,接受的时候可一定记得道谢。很多客人会问宝宝一些问题,比如“叫什么?多大了?在哪里上幼儿园?”要大大方方回答,不要扭捏。

6、和小朋友分享乐趣

事前和宝宝约定好,如果小朋友来了,应该主动拿出自己的好吃的、玩具和小朋友分享,这才是有风度的表现。不要做对小朋友不友好的事情,更不要说对小朋友不友好的话。

7、才艺展示增强自信

客人来了,正是宝宝展示才能的最佳时刻,也是锻炼宝宝“胆量”的好机会,为客人们背诵儿歌或古诗,表演舞蹈或者唱一首歌,都能为聚会增添欢乐气氛。

8、不乱发脾气

事先告诉宝宝,爸爸妈妈对其他小朋友的夸奖和表扬是出于礼貌,宝宝可不要为此而觉得父母冷落、忽视了自己,甚至大吵大闹,非要争个第一才心满意足。更不能借着家里有人的时候,向父母要这要那,提出物质要求,甚至无理取闹。

二、待客礼仪:

1)家里有客人来,应该把自己的空收拾整洁,还要注意个人的仪容与仪表。

2)听到客人敲门或按门铃,要尽快应答、开门。客人进门之后要亲切微笑,如果提着东西或者雨伞,要主动帮助提接。

3)如果客人是父母的朋友,那么小朋友们在与客人问候完毕,并帮助父母上茶后,应该主动告辞离开。

茶文化礼仪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闽南茶文化航空服务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041-01

据调查,国内部分高职院校中航空服务专业开设茶艺课程作为职业延展课程。但无论是相关教师或者学生多功利地看待茶艺课程,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学习茶艺仅仅是为了弥补学生在应对航空公司面试时才艺不足的缺陷,有些人仅是因为某些航空公司有茶艺表演的活动而略做学习有备无患,他们往往认为只要学会花哨或者烦琐的泡茶动作和程序即可,纯粹将茶艺当成类似某种程序化舞蹈动作的简单行为。正因为许多人对在航空服务专业开设茶艺课程,并推进茶文化对人才培养过程的渗透并不理解或者理解得不够到位,本文将对闽南茶文化背景下开设茶艺课程的意义进行论述,并对该课程的建构提出意见。

1航空服务专业在闽南茶文化背景下开设茶艺课程意义

1.1闽南茶文化中的茶艺展示程序性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服务技能的高标准相耦合

福建闽南地区盛产茶,闽南人对茶情有独钟,且闽南人饮茶,从茶具、水质、用茶种类到斟饮的各个程序均备极考究。以乌龙茶铁观音为例,其茶艺表演程序甚至有十八道工序:焚香静气、叶嘉酬宾、火煮山泉、孟臣淋漓、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韵、玉液回壶、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喜闻幽香、鉴赏三色、初品奇茗、尽杯谢茶,环节一道接一道,每一道都体现出“纯、礼、雅、和”的文化精髓,每一个动作都讲究规范的操作和程序。而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服务正是航空服务人才的起码要求,同时在进行程序化的服务同时还要兼顾展示性和艺术性,这也是航空服务人才之所以成为服务行业内人才标杆的原因。通过对茶艺展示程序化的学习就能够使学生在校内有相应的载体体会服务流程的艺术性,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按程序有条不紊、准确到位艺术化地进行服务流程的展示。同时这也是航空公司、地勤公司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1.2闽南茶文化中的“五境之美”茶艺气质营造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学生美感培养的目标相耦合

闽南茶文化重在围绕着茶元素,通过茶叶、茶水、茶具、火候、环境等展示国人生活之美。以环境中的茶席之美为例,闽南茶文化讲究透过一席茶的布置有机平实、源远流长而生命力不减的方式来体现文化,把茶席当成以生命自身的哲学体现之场。茶席不仅是单纯的视觉美感,更要求符合泡茶逻辑,这个逻辑包含了对茶的解读。种种细节的妥帖安排,会幻化出天然的中澹闲洁。各个因素,如品茗的时令节气、身边的一景一物、水质水温、茶的性情,由此而砧拣择的用那把小壶还是这只盖杯,每一个选择都是那么的用心别具,但在决定前又不是只有唯一的选择,每一个用心就体现在选择的过程里,最后汇聚成一种特殊的气质。航空服务人才美感的塑造也不仅是外表的,训练有素的专业素养,对于美好形象和美好环境的创造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给人带来毫无做作的舒适感,把女性的柔美优雅、男士的绅士帅气演绎得恰到好处,有一种增一分则过,少一分则不足的美感。因此在茶艺课中可以达到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进行气质的培养、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美境”的创新能力。

1.3闽南茶文化中的茶艺礼仪要求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礼仪的高要求相耦合

礼仪是茶艺的核心部分。闽南传统茶道表演其实就是待人迎客的过程,它每一个环节都寓意着一种东方待客礼节。而服务礼仪更是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这两者的耦合之处更是不言而喻。

2关于航空服务专业中茶艺课程的相关建议

茶文化礼仪的重要性篇3

餐桌礼仪备受关注

当我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外来美食及文化

甚至走出国门

将耳濡目染的餐桌礼仪运用于斯

你可能发现,那些知识远远不够

如何优雅地吃一块牛排

仅仅是餐桌礼仪的冰山一角

但或许能让我们清晰地看到

从餐桌延伸出去的礼仪标准

不仅仅在于对待饮食的态度

一块牛排

茶文化礼仪的重要性篇4

中国的喝茶礼仪:

1、喝茶前

座位:如今很少有人知道客位的尊卑问题,虽然茶道里面讲究的是主随客便一说,不过喝茶的人多了,自然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面对主人,主人的左手边的是尊!顺时针旋转,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手边,不论茶桌的形式如何,这个是不变的铁律。

尊位的第一顺序为:老年人、中年人,比自己年纪大的人。其中师者、长者为尊,如果年龄相差不大,女士优先做尊位。

座位方面还有一个特别的规定:忌讳对头坐,就是头对头和主人面对面的坐!哪怕就是只有你和主人两个人,也不要坐对头的,知礼的客人应该做主人右边的卑位,人多,实在避免不了做对头的情况,小孩子来坐这个位置。

第一道礼节:客人的礼仪最重要的是答礼,也称回礼!所谓的第一道礼节,是指主人冲泡了第一泡茶品,并且请你品尝的时候,作为客人的第一次回礼。

正式的、正规的第一次客人回礼是这样的:起身,男性抱拳女性合十,一躬,坐下,双手接过(或者双手捧起茶杯)先闻香,后慢慢缀茶一口,放下茶杯,口中称赞主人(或者茶艺或者茶香或者其他的,随便你咯^_^)

注:抱拳者,右手握拳左手包上去,如今的电视剧武侠片上面的就是,大多做得挺规范的。合十者,双手手掌伸长合在一起就是啦。一躬,躬身行礼。躬身越低,表示对于主人越发尊敬,对于主人是长辈客人是晚辈,躬身应该至少为45度的倾斜角的哦!

二、喝茶中

喝茶过程里面,客人最重要的回礼礼节是扣指礼,又叫屈指跪。这个礼节的来由前边已经大家都知道的:微服私访的乾隆某天在某处,因为某种原因拎起茶壶就给纪晓岚、傅恒等人倒茶,众人大惊,情急之下,纪晓岚屈指扣桌而礼也。

还有就是茶桌上面忌谈性事,不然喝着喝着茶水会发酸的。喝茶忌一口闷或者亮杯底的,偶们喝茶的人和酒色之徒是有区别的哈。

喝茶严禁抽烟。实在忍不住了,也应该是喝了五泡之后,征询一下主人的意见,得到同意以后方可吞云吐雾的。才坐下就发烟的,视为失礼!第一泡的第一口茶汤,千万不可当着主人的面吐了出来!这个,视为极大的失礼,甚至是一种挑衅的开始。

三、喝茶礼仪要点:

我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又有着严格的敬茶礼节,还有着奇特的饮茶风俗。我国喝茶,从神农时代开始,少说也有四千七百多年了。茶礼有缘,古已有之具体的喝茶礼仪有如下几点:

1、以茶代礼的风俗

我国汉族同胞还有种种以茶代礼的风俗。南宋都城杭州,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各色细果,馈送亲友毗邻,叫做七家茶。这种风俗,就是在茶杯内放两颗青果即橄榄或金桔,表示新春吉祥如意的意思。

2、品茗着装很重要

茶的本性是恬淡平和的,因此,品茗礼仪要求着装整洁大方,女性切忌浓妆艳抹,大胆暴露;男性也应避免乖张怪诞,如留长发、穿乞丐装等。

3、敬茶要注意

客来敬茶,这是我国汉族同胞,最早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与礼节。直到现在,宾客至家,总要沏上一杯香茗。喜庆活动,也喜用茶点招待。开个茶话会,既简便经济,又典雅庄重。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

4、男女订婚的茶文化

民间男女订婚以茶为礼,女方接受男方聘礼,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并有一家不吃两家茶的谚语。同时,还把整个婚姻的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这是最尊敬的礼仪。这些繁俗,现在当然没有了,但婚礼的敬茶之礼,仍沿用成习。

四、关于喝茶的礼仪传说: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讲的故事就是会喝茶的人懂道行的人都比较懂的故事,叩手礼或称叩指礼的来历。

传说一:乾隆微服南巡时,到一家茶楼喝茶,当地知府不小心知道了这一情况,也微服前往茶楼护驾,怕万一出事,自己担待不起。到了茶楼,也就在皇帝对面末座的位上坐下。皇帝心知肚明,也不去揭穿,久闻大名、相见恨晚地装模作样寒暄一番。

皇帝是主,免不得提起茶壶给这位知府倒茶,知府惶诚惶恐,但也不好当即跪在地上来个谢主隆恩,于是灵机一动,弯起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桌面上轻叩三下,权代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于是这一习俗就这么流传下来。

如今喝茶的人很多都知道的礼节,可是,懂茶道的人一看这个扣指礼就知道对方的道行深浅咯,你看,有些是漫不经心的伸出两根指头点两下,有些是大拇指、食指中指三个合拢,象小鸡啄米一样的啄,有些是用食指中指指面磨两下桌面......千奇百怪的,等等。礼仪讲师王思齐表示,正规的扣指礼(客人专用回礼)是这样的:

右手握拳,因为是回礼,你就是左撇子也得用右手的,大拇指的指尖对食指的第二指节,伸直屈着的食指和中指,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节的面,轻轻点击你面前的茶桌的桌面,三下,切记!!!

注:从侧面看,食指和中指就好比跪着的人的双腿,立起来,用第二节指面点击,三下,有三跪九叩的意思。如今没有谁尊谁卑谁给谁下跪的意思,不过从扣指礼确实可以看出客人的茶道功力的。另外,主人给客人每冲泡一次茶品的时候,客人都应该行扣指礼作为回礼的。

传说二: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下江南,来到淞江,带了两个太监,到一间茶馆店里喝茶。茶店老板拎了一只长嘴茶吊来冲茶,端起茶杯,茶壶沓啦啦、沓啦啦、沓啦啦一连三洒,茶杯里正好浅浅一杯,茶杯外没有滴水溅出。

茶文化礼仪的重要性篇5

字同义异

追根溯源,“茶道”这个词最早见于唐人封演的笔记《封氏见闻记》,其中:“楚人陆鸿渐为茶论……有常伯熊者,又饮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说的是陆羽所著的《茶经》在780年问世时,书中记载了煮茶饮茶的二十四种器具,遂闻名退迩。许多人家中都收藏有一套。又有个叫常伯熊的人润色了《茶经》。使其更好地传播,使“茶道大行”。另外,陆羽的忘年交――诗僧皎然的诗《饮茶歌诮崔使君》也曾提出“茶道”:“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茶道”源于中唐,源于中国,这是确凿无疑的。但是。封演、皎然所说的“茶道”虽与日本“茶道”是源流关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相互等同。“唐人所谓的‘茶道’主要指茶的烹煮品饮方式及饮茶的风俗习惯,这更倾向于感官感受,它追求的主要不是精神上的‘道’,而是茶;而日本的‘茶道’则相反。它更倾向于宗教意味,追求的主要是精神之‘道’,而不是茶。”范增平说。由是观之,此“茶道”非彼“茶道”,中日文汉字字同却义异,不可望文生义。“这样的差异在许多方面也都有体现。”范增平进一步举例说:“比如‘佗’字,这个字在日语中是静寂、幽寂的意思,即日本茶道‘四谛’(和、敬、清、寂)的‘寂’,而它在汉语中是‘负荷’之意,又如古代名医‘华佗’。”

历史背景之异

若将“茶道”放到大历史背景中去考察,我们不难发现,中日“茶道”之异是有着深刻的根源的。安徽农业大学教授、著名茶文化专家丁以寿耙梳了中国茶道的发展轨迹,他认为:中国茶道有着自身的发展路向,有着不同于日本茶道的特征。“中国茶道成于唐,继于宋,盛于明。明代是中国茶道的鼎盛时期,明代茶人还创立了茶道专门的活动场所――茶寮(茶室、茶所)。进入清代,中国茶道走向衰落。晚清、民国以迄‘’。中国茶道幽而不明。可以说。近二三百年中。中国茶道极其衰落,影响低迷。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茶道才开始复兴,目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他说,“唐、宋、明三代,先后形成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因而中国茶道并非是固定不变的。”

茶文化礼仪的重要性篇6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本来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矩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品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茶道文化丰富多彩,但可归结为茶趣、茶德、茶禅几类。茶趣,即饮茶的乐趣,包括物质乐趣和精神乐趣。佳茗,清泉,茶具,良辰,美景,知音相聚品饮,雅俗共赏。茶趣有雅俗之分,无高下之别。茶德,即茶之功德。与陆羽同时代的刘贞亮提出茶有十德”: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驱雇气,以茶防病气,以茶养生气,以茶散闷气,以茶利礼让,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茶禅是用以阐释与佛门之密切渊源的。真意乃茶禅结合而达到的一种境界。禅在梵语中意为静虑”、思维修”、弃恶”等。在品茶的精神境界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感受到一位西方诗人的从一粒沙看世界”的境界。但每位爱茶的东方人都不难停会出从一片茶叶品尝出山川风景与大自然的精神。从茶中领会山川风景,与不断地微妙变化着的真味、真香、真气……不失为一个回归自然的一个简单的法门。那么,茶是如何能给予人这一切的呢?除了自然的奥秘就是人为的配合。茶可独酌,也可共饮。一杯在手,清香满室,消除烦虑,使人拋弃是非心和名利心。寒夜客来茶当酒”,以茶奉客,虽不及酒后令人豪情万丈、意气风发,但三两良朋,佳茗共饮,闲话家常,天南海北,是何等的惬意。茶道中蕴涵了丰富的哲理。最突出的是中庸与和谐。有人说,国人之性格如茶,总是清醒理智的看待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强调人与人互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气氛中共同迸步。这话颇有些道理。从表面上看,中国的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其形式和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佛教在品茶时,伴以孤寂的清灯,要义在于明心养性;道家茗饮时,寻求空灵寂静雕世超尘;儒家则以茶励志,沟通人际关系;积极入世。各家茶文化的精神有一共同点,即和谐、平静,实际是以儒家的中庸思想为提携的。在社会生活中,国人主张有秩序,相携相依。多些友谊和理解。早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儒家把这种思想引入茶道,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情。饮茶可以更多的审己自审,清清楚楚的看自己,也清清楚楚的看别人。各自内省的结果是加强理解增进团结。常见酗酒斗殴的却鲜见茶人喝茶打架的,哪怕品饮终日也不会抡起茶杯翻脸。这种和谐的友谊来源于茶道中的中庸精神。除此以外历代的茶礼处处体现着和谐,中国乃礼仪之邦,所谓礼,不仅讲究长幼伦序,而且更有广阔的含义:对内部而言,表示家庭、乡里、友人、兄弟之间的亲和礼让;对外而言,则表明中华民族和平友好、谦虚的美德。中国茶文化以茶表敬意”正是这种和谐精神的体现。由于茶文化的广泛发展,在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上都烙下了茶道文化的烙印。由于茶富有大自然美,具有提神益思的功能,饮茶使人心旷神怡,产生美的联想,因而茶也自古就成为了诗欹的吟咏的绝好素材。早在《诗经》中就有了谁谓苦茶,其甘如荠”。而在诗歌发展的鼎盛的唐代,又是茶文化发展的兴盛时期,饮茶成为一种高雅的时尚。同时也成为一种陶冶情操和交流友谊的方式。杜甫曾有诗写到: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诗人把他同友人品茶的心情愉悦与环境之优美描绘得如同一幅清新雅致的品茗图。韦应物在诗《喜园中茶生》中写到,洁性不可污,为饮涤烦尘。此物性灵味,本自出山原……”在这里韦应物把茶的高贵品质升华到人生哲理的高度来赞美,可见茶对诗人的重要影响。既是茶促进了诗歌描写内容的拓宽,又是诗歌的流传促进了茶文化的更为广泛的传播和茶饮的推广。提到茶道就不能不提到日本的茶道。中国虽然没有如日本那样一整套严格规范的茶道规程仪式,但中国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层次复杂、内容丰富,并且有清心、净气、养神、助智等内涵,所以中国存在着与日本茶道明显不同的茶道文化。集中起来,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主要有这样几点明显的区别:第一,中国的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儒、道、佛思想为一体。而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的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利礼让”、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仪、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声明茶禅一体”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相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第二,日本茶道仪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的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的心物如一的清净之美。但它的四规”(即:待客亲善、互相尊敬、环境雅静、陈设高雅)和七则”(即:点茶的浓度、茶水的质地、水温的高低、火候的大小、煮茶的炭料、炉子的方位、插花的艺术)却似乎过于拘重于形式。严格的茶道规程使人难免感到烦琐。中国的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清净无为的神仙世界有很大的渊源。第三,中国的茶文化包含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的茶文化尚未具有全民文化的内容。中国茶文化自宋代就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些场合中,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聚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不可或缺的内容。民间各地区则有更为丰富的茶民俗”。日本崇尚茶道的多为著名的世家,茶道虽在民众中也很有影响,但就其社会性、民众性而言都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地步。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典型性。在现代生活中,茶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表示深情厚意,不仅深入千家万户,而且适用于机关、团体、国家的礼仪。新年常举行茶话会,领导以茶对干部、职工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谢意;群众团体时而一聚,以茶表示彼此相敬;家中父母、姊妹、妻儿相聚小饮,也透露着无限的亲情。甚至许多宾馆饭店,客人入座未点菜,服务员先泡上一杯茶以示欢迎,近年来,各地又纷纷举办国际国内茶文化研讨会,不仅为好茶之人交流心得、交流信息、经济贸易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国内、国际茶人们的友谊,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总之,茶文化中包含了礼让、友谊,体现了亲和、和谐的中国传统精神。#p#分页标题#e#我国数千年积淀下来的茶文化,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一方面一些学界的有识之士,多方整理搜集茶文化的相关资料,整理出版了不少茶文化的专著,使得中华民族这一优秀文化得以保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传统的茶艺茶道都有不少变化。许多城市中,音乐茶座、京剧茶座、花鸟茶座等不断涌现;高档的茶楼、市民化的茶馆、符合都市快节奏的茶餐厅也日益红火。茶文化这些新的变化,从民俗文化的角度看,既应肯定其应有的变异性,同时也要注意对传统茶文化的新的变化,从民俗文化的角度看,既应肯定其应有的变异性,同时也要注意对传统茶文化的继承性。只有大力提倡既继承又创新,我们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才会始终长盛不衰,源远流长,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茶文化礼仪的重要性(6篇) 】相关文章:

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8-26

幼儿园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范 2024-08-14

售后客服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 2024-08-02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2024-06-19

季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6-11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1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医学装备管理体系(6篇) 2024-08-30

茶文化礼仪的重要性(6篇) 2024-08-30

农业科技种植业(6篇) 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