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措施(6篇)

时间:2024-09-25 来源:

老年护理措施篇1

老年人心理特点是感觉迟钝,接受外界的信息比青年要少,人每到了一个年龄,心里也都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老年人心里总是有一定的起伏,变化也是非常大的。随着老龄化的进展,主要器官系统的功能储备消退十分明显,而在我国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随着社会化的日益加重,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我们分析了近年来住院的老年人主要疾病,并存疾病等情况,以探讨老年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我们科入院的病人不同于其他科室,老年人的主要疾病分别为老年性痴呆、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后遗症、癌症手术后等等,并存疾病为1-5种,平均为3种左右。由于患病多而使病情复杂,极易突变,如不及时抢救常可危及生命,加之有些老年人因久病而对一些疾病自觉症状已不在乎。老年病人的特点及护理与年轻疗养员有很大差别。我们分析了近年来住院的老年病人的主要疾病并在疾病和服药种类等情况,以探讨老年病人的特点及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方案。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就近5年来入院住院的老年病人8500例左右,其中男性5400例左右,女性31例左右,平均年龄7.5±3.6(70-83)岁。

1.2方法统计两组入院时的主要疾病(因该病而入院疗养),疗养期间需同时治疗或体检-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新发现的疾病种类,疗养期间长期服用药物的种类,包括中成药、中药汤剂。

2结果

多数老年病人的主要疾病分别为老年性痴呆、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后遗症、癌症术后、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

85例老年病人的并存疾病为1-8种,平均4.6±1.0中,服药种类1-10种,平均4.6±2.1种。

3讨论

我们医院的住院对象不同于其他科室,其中许多是70岁以上的高龄者,这些疗养者的常见疾病依次为老年性痴呆、冠心病、高血压病、癌症术后、慢性支气管炎及糖尿病等,可见老年性痴呆是老年疗养员的主要疾病,另外,这些疗养员常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本组中并存疾病多者达8种。由于患病多而使疾病复杂且易突变,如不及时抢救常可危及生命,加之有些老年病人因久病而对一些疾病的自觉,症状已不在乎。

例如老年性痴呆病人,主要临床表现是精神系统的慢性变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渐进性的记忆力、智力减退,语言表达失常,生理机能、思维、判断力、时间、空间、定向力发生障碍,部分患者尚有幻觉、焦虑、攻击,给临床护理观察和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对护理痴呆老人关键是做好早期诊断,凡是老年性痴呆的患者,大都有记忆力、智力、语言、表达、判断力方面的某种障碍,因此临床上要及早与医生合作,早期做出诊断,重点是防止各种意外事故发生。老年性痴呆患者,由于智力减退,认识能力减退和丧失理智和铤而走险,因而在日常生活里,会出现各种意外和危险。如走失、烫伤、触电、摔伤、骨折、意外死亡等等,因此,凡是有一定危险因素的患者,都是实行名单公布上墙,分门别类加以防患,通常在护士办公室黑板上注明“xxx防走失”、“xxx防跌倒”、“xxx禁止吸烟”等等字样,针对个别情况,还采取专人看管,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等进行护理,最大限度地限制和杜绝各类意外和危险事故的发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人认为,痴呆病人由于思维能力的障碍,他们已经失去自知力、缺乏情感,因而对待他们只像修理机器一样就行了,其实不然,他们当中大多数依然渴望获得尊重和感情的交流因此,照顾他们,关系和尊重他们的人格,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了解病人,懂得病人的需求和兴趣及爱好,切实关心病人的生活、疾苦,懂得赞扬,鼓励病人参加各种康复活动,就等于掌握了护理工作的技巧,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在临床上常用的技巧有“说话的技巧”、“感情沟通的技巧”、“劝阻的技巧”、“防止攻击的技巧”等等。、

例如,有位78岁的冠心病患者,因其心绞痛频频发作,医师让他卧床休息,但他经常偷偷地往外跑。如有位76岁的高血压患者,早期症状有头痛、头晕、头胀、眼花、注意力不集中,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压明显而持久地升高,并有相应的临床症状,我们就按病情二定让其休息,可以活动,但不要过劳,当症状较多,血压较高或心、脑、肾等脏器出现病变症状时,应卧床休息,饮食上给予低盐、低脂肪和低热量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进含胆固醇多的食物。

另有一些老年病人虽然症状很轻或者根本无症状,在多种疾病并存时,一种疾病可被另一种疾病所掩盖,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心肌缺血或发生心肌梗塞时常无胸痛表现。对糖尿病病人,认真做好病情的解释工作是非常重要,必须解除病人的精神负担,使病人了解本病为可以控制的终生慢性疾病,协助病人掌握饮食,分段留尿法等治疗措施。并指导病人动静结合的休息。避免过劳。糖尿病病人皮肤常干燥发痒,易于感染,应勤沐浴,更衣经常保持皮肤卫生,防止生疖、痈等化脓性感染,重症者应特别注意头皮和会阴的清洁,瘙痒可用温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衰竭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协助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在饮食上,如吃规定膳食倍感饥饿,不能忍受时,可用煮过多次的菜来充饥,嘱咐病人勿进现定以外的食物以避免影响疗效。

脑卒中临床表现是突然发病,血压升高,脉搏浅缓、偏瘫,常有呕吐及消化道出血,重者可在数小时或1-2日内死亡,加强护理工作,预防合并症的发生,可降低死亡率。

有位65岁的老人,平时血压190/160mmhg,晨起4:00左右同病房的老年人告诉护士,其突然呕吐,一侧身体不好使,说话不清楚。我们立即去病房侧血压210/180mmhg、脉搏也异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双侧瞳孔度缩小、高热、呼吸不规则,标志病情危重,护士及时通知医师,采取抢救措施,降脑压。饮食给予易消化,高纤维素及流质饮食,预防呛咳,易少量多餐,每日空腔护理三次,保持空腔清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泌尿系统的护理,尿道通畅,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恢复期加强患肢功能锻炼,由小量到大量逐渐增加,每日2-3次,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对失语者加强语言训练。

应验告诉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掌握老年养老员疾病的病理机理,善于观察某些细微的变化及时发现突发性病变,为及时抢救赢得时间。

例如,有一恶性肿瘤中期患者,男性、75岁,存有肿瘤热,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避免高热给病人造成危害,需要细心护理。若体温39-40℃,我们让其病人绝对卧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室内空气应保持新鲜,若通风换气时,要注意病人勿受凉,防止感冒,饮食上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和补充分解代谢的消耗。鼓励病人多饮水,补充体内水份以免产生脱水,并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泄,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一次。根据病情可随时测量,直到高热降至正常水平。

老年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护理政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39-01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给社会、家庭、医疗保健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老年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十二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个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5%,老龄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我国城乡老年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达到70%,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老年空巢家庭将进一步增多。老龄人口大幅度增长后对健康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了人们在健康需求、老年医疗、护理观念上的转变。

1老年人护理的面临的问题

1.1缺少专业护理人才。我国几乎没有专业的老年护理人才。从事老年护理的护士大都学历低、人数少,且没有接受过老年护理的系统教育,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且只能从事一般的生活和医疗护理,缺乏专业性,因此也不能称为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

1.2老年护理学科发展缓慢。目前我国老年护理学课程且尚未在全国普及,《老年护理学》的本科教材2000年12月才正式出版。尚无一所护理院校专门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教育严重滞后。

1.3老年护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从我国目前的保险现状来看,社会养老保险提供的仅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医疗保险改革还未完全成熟,且存在许多局限性,还无法覆盖所有老年人,它仅提供给工薪阶层,而无法满足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完善。

2做好老年护理的措施

2.1建立健全老年护理体系。充分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原则,建立长效的老年护理服务机制,各级政府部门要将构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作为“十二五”期间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并及早制定国家计划。首先,要健全政府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建立起长期护理服务的整体预算制度,包括护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服务机构运行经费补贴、困难老人服务补贴等,并规定以不低于国民收入增长的比例逐年增加,从而保证对护理服务的持续投入。其次,要坚持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方向,制定并落实扶持政策,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开展服务项目,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社会化老年人护理服务格局。第三,要加强老年护理服务事业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统一的专门负责老年人护理事业的管理机构,制定长期护理服务分级指标体系、受益人准入制度,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以确保护理服务的有序开展。

2.2加速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国外长期护理发展的经验表明,对待老年慢性疾病最有效的办法不是治疗,而是预防和康复,老年护理需要根据每个老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案管理,科学设计全程的长期护理服务。提高国家对护理工作者的重视度,减少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失加强媒介宣传,加强人们敬老意识和对老年护理工作的认识,改变对护理工作者的歧视。政府部门应制定一系列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计划,为护理人员提供综合性的职业培训,规定从事老年照料的护理人员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开设老年护理专业,通过学制上的设定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以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同时,鼓励卫生医疗机构进入社区,为照料老人的家政服务员、民间保姆、家庭成员开设康复知识和技巧的讲座培训,并上门进行护理指导,提高家庭护理的质量。其次,明确护理人员的护理等级,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将护理人员,从普通家政服务员、护工到高层次的专业护理人员,均按护理内容分为若干等级,各等级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责,从而提高护理效率。最后,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尤其是将日益庞大的护工队伍纳入第三产业,建立和完善护工行业的工资体系,从根本上确保护理队伍的稳定。并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老年专科护理工作者,派遣去发达国家引监护理方面的成功经验,选择适合我国老年护理的先进护理观点和技术,拓宽老年服务的思路。积极开展老年护理研究,培养老年专业人才,促进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开拓与发展。

2.3将老龄人的预防保健作为医疗体系的基础工作纳入政府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中。加强老年人群健康教育,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建立和完善系统的老年护理模式,建成医院-社区-家庭护理连续服务机构,不断提高老年护理质量,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2.4调整医疗保险支付政策,促进资源利用的效率与公平。一是通过调整医疗保险家庭病床结算政策,将部分老年护理费用纳入报销范围,进一步促进居家护理和居家养老;二是通过明确老年护理院的出入院标准和适当提高长期住院病人的费用分担水平,提高老年护理院的服务效率;三是通过增加养老院内部医疗机构的医保联网数量,方便养老院住养老人就医,同时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一定比例的老年护理费用,提高养老院住养老人的护理保障水平。同时,鼓励和扶持社会、企业、个人兴办老年护理机构和福利设施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所形成和收到成效的老年护理中心、临终关怀、托老所、家庭护理、老年公寓等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管理体系,适应我国医疗保健市场的需要,满足老年护理需求。

总之,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如何维护好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龄人群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完善的服务是我国护理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对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巨大挑战,是我国政府的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应当积极关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相信有了政策、法律、制度和保障体系的建立,我国的老年护理事业必将有着美好的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志红,詹林.老年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

老年护理措施篇3

深圳市第七人民医院内科,广东深圳51808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社区护理干预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进入到该社区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110例,将这11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对观察组5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观察组5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取社区护理干预的方法,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8.2%。对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有效29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2.7%,无效6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0.9%,对照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9.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社区护理干预的方法,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http://

关键词老年血管性痴呆;社区护理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6(c)-0146-02

StudyonCommunityNursingInterventionMeasuresforPatientswithSenileVascularDementia

GUYanhong

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ShenzhenSeventhPeople&acute;sHospital,Shenzhen,GuangdongProvince,51808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ommunitynursinginterventionmeasuresforpatientswithsenilevasculardementiaandtheireffects.Methods110casesofpatientswithsenilevasculardementiaenteredourcommunityfromJune,2011toJune,2013wereselectedand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namedas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eachgroupof55patients.The55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weregivenconventionalcare,andthe55patients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givencommunitynursinginterventiononthebasisofconventionalcare.Theeffectofclinicalnursingof2groupsofpatientswasobserved.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ofclinicalnursingoftheobservationgrouptreatedwithcommunitynursinginterventiononthebasisofconventionalcarewas98.2%.Ofthe55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treatedwithconventionalcare,effectivein29cases,whichaccountedfor52.7%,invalidin6cases,whichaccountedfor10.9%,thetotaleffectiverateofclinicalnursingofthecontrolgroupwas89.1%;thedifferenceintotaleffectiverateofclinicalnursing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implementationofcommunitynursinginterventionforelderlypatientswithvasculardementiaeffectivelyimprovesthequalityoflifeofpatients,andisworthyofclinicalpromotion.

[Keywords]Senilevasculardementia;Communitynursingintervention;Measures

[作者简介]古艳红(1977-),女,广东五华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社区护理工作。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也在日益的严重,并且脑血管病患者也在逐渐的上升,严重的威胁到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针对于采取社区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护理服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社区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110例,将这11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10例患者有男50例,女60例,年龄在5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岁。观察组55例患者有男30例,女25例,年龄在5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岁。对照组55例患者有男20例,女35例,年龄在55~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岁。

1.2方法

对对照组5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5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一是,饮食护理。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脂原则,合理营养。缺乏微量元素是病情进展的因素之一,要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二是,行为干预。主要就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为患者提供技能活动,不仅愉悦患者的身心,还能够有助于患者的康复[1]。三是,心理护理。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主要消除患者的忧郁情绪,增强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四是,早期功能锻炼。尽早进行功能康复锻炼,效果显著。活动肢体肌肉有助于增加脑灌注,改善脑组织供氧和代谢。方法:起坐、站立、行走训练、进食、穿衣等日常生活训练[2]。

1.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恢复,回答问题准确,反应灵敏,定向力基本准确,生活可以自理。有效:主要精神症状有所减轻,回答问题基本正确,但反应迟钝,生活基本自理。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变或病情进展,回答问题不正确,生活不能自理[3]。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由表1可知,对观察组5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取社区护理干预的方法,显效2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0.0%,有效3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8.2%,无效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8%,观察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8.2%。对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显效20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6.4%,有效29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2.7%,无效6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0.9%,对照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9.1%。

3讨论

在临床医学上,老年血管性痴呆是较为严重的疾病,严重者容易诱发患者的死亡。因此,需要明确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主要临床症状,需要做好相关的的预防工作[4]。另外,针对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护理方面,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的需要,结合患者疾病的临床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才能够不断的促进患者病情上的好转[5-7]。另外,在护理人员方面,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密切的观察老年患者的细微变化,并且应该及时正确的进行判断,及时的进行处理,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的效果。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家属进行及时的沟通,提高患者家属的安全意识,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该的临床研究中,采用社区护理干预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能够提高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的智力、生活自理能力。②能够增强家庭对患者的支持,帮助老年患者的康复。③通过采用心理护理的方法,能够不断的解决患者心理上的问题,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另外,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临床研究,例如,钟霞的《对社区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8]一文中,通过对30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结果现实,采用社区护理干预的方法与常规护理相比,社区护理干预具有更加显著的护理效果,这与该的临床研究结果是基本一致的。

综上所述,对观察组5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取社区护理干预的方法,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8.2%。对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9.1%。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临床结论,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社区护理干预的方法,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http://

参考文献

[1]陈希萍,潘杰,李子萍,等.高血压病病人社区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2,3(14):231-232.

[2]唐云菊.社区护理干预预防早期老年性痴呆症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2(19):139-140.

[3]李萍.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0,3(14):167-168.

[4]XiaoQun,CaiLi,ChunGui,etal.Communitynursinginterventiononpatientswith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qualityoflife[J].Contemporarynurse:specialistedition,2010,4(6):234-235.

[5]GuoYongqing.CommunitynursinginterventiononpatientswithstrokerecoveryofADL[J].Contemporarynurse:specialistedition,2010,7(7):178-179.

[6]赵汝芬.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痴呆的前瞻性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2(8):120-121.

[7]李学松.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2,11(2):130-131.

老年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老年;意外跌倒;护理措施

随着我国已进入到老龄化社会,所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需要接受住院观察治疗和护理的时间也越来也多。在住院过程中,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发生的意外伤害,由此并可引发一系列的矛盾,产生医疗纠纷[1]。为降低老年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因此本研究拟分析住院老年患者意外跌倒的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57例患者均为本院老年病科2012年10月~2014年10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其中男162例,女95例;年龄64~82岁,平均年龄为(70.2±10.4)岁;脑血管疾病92例,心脏疾病72例,胃肠道疾病55例,其他38例。意外跌倒48例,跌倒率为18.68%(48/257)。

1.2意外跌倒的原因分析

1.2.1生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功能逐渐老化,肢体协调功能衰退。80岁的老年人和年轻人相比,大脑细胞减少25%,小脑细胞减少20%,表现为记忆力减低、反应迟钝、对险情不能及时发现、动态平衡功能降低,容易发生跌倒。另外,老年人视力功能减退、走路步态不稳、需要应用辅助器的行走、听力与理解能力的障碍都是直接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2]。

1.2.2疾病因素老年人常见的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脑卒中等均可使大脑供血不足,导致大脑缺血、缺氧等而发生跌倒。许多病理改变都可引起老年人步态异常,如老年痴呆、帕金森病、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均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老年人下肢髋、膝、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导致关节稳定性降低而导致跌倒。有研究显示,老年人慢性疾病越多,跌倒的危险性越大[3]。

1.2.3药物因素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如降糖类、降压类、镇静安眠类、利尿类、抗抑郁类药物,这些药物可能影响老年人的血糖、血压、意识、步态平衡功能而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1.2.4环境因素老年住院患者对环境不熟悉,病室地面光滑有水渍,走道内有障碍物,照明光线不足,衣裤过长过大,人员密集,卫生间缺少辅助设施,病床高度不合适、无床档,床边无呼叫器,病房座椅无靠背、无扶手等均是引起老年人意外跌倒的相关因素[4]。

1.2.5心理及其他因素有些老年人不愿意麻烦别人或依从性差,认为自己还有足够的能力应对日常生活起居,对自己潜在的风险认识不够,忽视自己不足的地方,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1.3护理管理措施

1.3.1评估危险因素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对高龄体虚能活动、有跌倒史、定向障碍、自主活动受限、服用镇静剂、视力障碍、排尿频繁、久病下床及随时有晕厥可能的患者均应予以关注。护士应加强巡视,主动给予帮助。加强陪护,将危险因素告知家属及患者,并做好记录[5]。

1.3.2加强心理护理及防跌倒安全教育[6]老年人普遍存在不愿麻烦他人的心理,应根据老年患者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加强沟通,使患者从心理上接受帮助。对于久病卧床及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着重讲解可能导致跌倒的危险因素,教其上下床、久蹲后起身时速度宜缓慢,以防止性低血压的发生。相关责任护士需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防跌倒安全健康教育,反复将可能诱发患者跌倒的因素、跌倒后不良后果及预防患者跌倒措施告知患者及家属,加强其对跌倒的重视程度,通过定期的健康教育讲座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讲解和操作演示。

1.3.3改善患者病区环境病房地面采用防滑材料建造并时刻保持病房地面的整洁和干燥,若病房地面上有不能除去的障碍物可使用鲜艳醒目的颜色进行提示和警告,在清洁人员清理地面后,立刻竖立警示牌,以提醒患者及家属。在洗漱间、浴室及厕所等较易发生滑倒的地方增加防滑措施。定期检查并维护各防滑设施。

1.3.4加强用药安全管理[7]老年患者由于身体系统、脏器功能形态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变,药物在体内代谢速度减慢,易发生药物蓄积。因此,护士需详细了解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相应抢救措施,反复叮嘱患者按照医嘱服药,不能擅自加减药量,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尤其是服用降压、利尿等药物的患者;而服用安眠药或镇静类药物的老人,护士需告知患者在头脑完全清醒后再进行活动。

1.3.5增强护理人员预防跌倒意识加强对护理人员,尤其是年轻护士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使其充分掌握神经内科各类疾病的症状、特点、疾病常规用药方法及不良反应,以准确指导患者用药,降低药物因素对患者跌倒的影响。严格定时巡视,尤其是对于高危跌倒患者,巡视过程中提高重视程度。

3讨论

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常常是多种相关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评估危险因素、加强心理护理及防跌倒安全教育、改善患者病区环境、加强用药安全管理、增强护理人员预防跌倒意识等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减少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郑瑜.护理管理在降低老年神经疾病住院患者意外跌倒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3):104-105.

[2]钟小红,周君桂,李亚洁.住院患者防跌倒专科化管理的方法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6):447-449.

[3]王柳英.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2):3239-3240.

[4]赵燕静.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意外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2,10(2):313-314.

[5]张彩华,朱宏霞,瞿杨,等.神经系统疾病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3):1469-1499.

老年护理措施篇5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年11月~2014年12月期间入院治疗的老年急慢性肾盂肾炎患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63例,年龄在52岁~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15±6.33)岁;疾病类型:急性肾盂肾炎50例,慢性肾盂肾炎44例;合并疾病:高血压44例,心脏病21例,糖尿病25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尿急、尿频、尿痛,伴有畏寒发热,腰部肾区胀痛,双肾区叩击痛;尿检结果有红细胞、自细胞、尿蛋白;所有患者均无肾囊肿、肾盂改变以及肾功能损害。

2护理措施

2.1基础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急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应该注意充足的卧床休息,肾区有明显疼痛的患者应该注意观察腰痛的部位、性质、疼痛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等;休息时环境应该保持温湿度适宜;有高热的患者进行降温处理并做好记录;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采取屈曲位卧床休息,以减轻疼痛。如果患者有特殊情况,护理人员及时上报医生并协助进行处理。

2.2排尿障碍的护理

肾盂肾炎典型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道刺激症状。老年人耐受性差,动作迟缓,易发生尿失禁。对活动不便的患者,排尿时应有人陪伴在旁,防止意外发生。

2.3发热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对于发热的患者及时上报医生,并用温毛巾擦拭身体降温,必要时进行药物降温。出汗过多造成水流失较多,鼓励患者多饮水。

2.4用药的观察及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告知患者抗菌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按照医嘱按时服用药物,确保药物用法、用量和疗程的准确。用药过程中如果患者持续48h临床症状改善不无明显,需要对患者进行药敏试验,考虑换药或者联合用药。

2.5饮食及饮水护理

应该给予患者比较清淡而且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发热以及全身症状比较明显的患者应该给予半流质或者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适量进食,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患者急性期市应该给予清淡并且含营养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应该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可以增加尿量冲洗尿路上的细菌以及炎症物质,从而减少炎症对膀胱以及尿道的刺激。

2.6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于老年急性肾盂肾炎的患者非常重要。这种疾病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患者经常伴有恐惧、惊慌、悲观的消极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察觉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详细的给患者介绍疾病的发生、进展过程以及治疗方法,消除患者的顾虑,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平和的配合医生的治疗。

2.7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积极宣传预防肾盂肾炎的措施以及卫生保健,向患者讲解多饮水对肾盂肾炎的重要性,即使不口渴也需要多饮水、不憋尿、保持会阴部的卫生清洁;待患者病情稳定之后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复发。

3结果

3.1疗效标准

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退,尿常规、尿成渣以及尿细胞计数均转阴;

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尿常规、尿成渣以及尿细胞计数均转阴;

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等均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

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3.2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过治疗和护理稳定病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治愈患者63例,占67.02%,有效患者29例,占30.85%;无效患者2例,占2.13%。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9~30d,平均住院时间为(20.49±3.07)d。

老年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内科老年病人;心理特点;心理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0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68-02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记忆力、免疫力以及智力等均逐渐下降[1]。优质的护理不但能够帮助改善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还能提升老年病人疾病治疗的效果。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重,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以及护理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护理人员在对老年患者进行疾病护理时,不但要清楚掌握疾病,还应该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以便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进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文章选取了我院所收治的40例内科老年患者并对其展开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1年11月――2012年10月这一时期内我院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中抽取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患者的年龄均在60-84岁之间,平均年龄68.7±4.3岁,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疾病类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16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12例,脑梗死12例。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所选取的内科老年患者在开展内科常规护理的同时,加以实施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详细措施如下文所述。

1.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并与其探讨一些老年人感兴趣的话题,以便在患者心里留下较好的印象,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2]。

1.2.2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与沟通,沟通时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老年患者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交谈的切入点,鼓励患者将心理的想法说出来。同时,协助患者同其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并为患者们构建一个交流与沟通平台,营造良好的住院氛围。

1.2.3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对于治疗操作没有获得成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表达歉意,并获得老年患者及其家属的谅解。同时,耐心与患者交流,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要。

1.2.4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针对不同心理特点的老年患者开展不同的心理干预,与家属联系并相互配合,使患者充分感受到亲友和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关心,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激励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处理,采用X2和t检验,得到的结果以P

2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特点变化情况见表1。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知,经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护理前相比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显著,有意义(P

3讨论

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可以体现为焦虑与恐惧、消极、孤独、自卑、多疑、偏执等几个方面[3],现针对内科老年患者的这些心理特点作出如下具体分析。

3.1焦虑与恐惧这是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较常出现的心理状态,以初次住院的患者在住院的第一周表现最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患者对自身所患的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等方面不太了解引起的,具体可以表现为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健康宣教来改善。

3.2消极老年人基本上都会存在一种日落黄昏的想法,这种不良心理在患病之后出现了负向加强的趋势,进而产生了消极、悲观的心理,这一心理的出现容易促使老年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不够积极主动。因此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树立老年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3.3孤独具体表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乏家属的陪伴,这一类型的患者性格较为内向,不擅长与他人交流,言语较少,其他病患也不与其进行交流,加上探视的人较少,使得患者感到十分的寂寞、孤独,情绪极度低沉。

3.4自卑最为明显的表现是患者各种事情都想其他人代劳,自己不愿去做,完全依靠他人的照顾,长期下来就产生了自卑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在满足患者需要的同时,让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患者的自我满足感。

3.5多疑通常是发生在病情较为严重或者是癌症患者的身上,他们觉得自己已经病入膏肓,难以治愈,所以出现了多疑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3.6偏执通常发生在性格比较急躁、极易被激怒且挑剔的患者身上,他们对于身体上的不适和不如意的事情,均需向周围的人发泄出来。因此护理人员要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应针对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在开展常规内科护理的同时加以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桂英.探讨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06(30):211-213.

【老年护理措施(6篇) 】相关文章:

护士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整理2篇) 2024-09-14

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9-04

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8-26

幼儿园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范 2024-08-14

售后客服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 2024-08-02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2024-06-19

季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6-11

电工基础知识总结(6篇) 2024-09-25

老年护理措施(6篇) 2024-09-25

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6篇) 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