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
穗教案〔2025〕366号
刘兴委员:
您提出《关于多管齐下解决青少年儿童“四小”问题的提案》(第4147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委网信办、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团市委、市妇联等会办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8月6日通过微信形式进行了沟通。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您的提案对于推动解决青少年“四小”问题具有积极意义,部分建议内容正是我局与相关部门持之以恒推动落实的工作。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学生身心健康,从政策引领、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健康问题监测与跟踪、推动家校社协调等方面,坚持“预防为主、多方联动、精准干预”的原则,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一、关于需全社会引起重视,引导将“强身健体”“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作为主流教育观的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我局通过“广州教育”“广州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等微信公众号,2024年推送48期逾267条健康推文,内容涵括近视防控、营养教育、心理健康、运动健康等与学生健康相关的政策、专题、活动等健康宣教信息。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结合健康主题日、专项工作等开展专题健康教育活动,2024年学生参与人数17万人次。市妇女联合会通过“广州女性”“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广州站”等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从健康教育、儿童安全、生命教育、情绪健康等方面,进行健康知识科普。二是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制定《广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课间活动和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各区各校落实中小学生每天2小时体育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15分钟课间,开展户外微运动,中小学校落实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开展市—区—校—班四级竞赛体系,市教育局每年开展近30项体育竞赛,参加学生约4万人;市体育局全年主办市锦标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比赛等市级赛事59项,共吸引近3万名青少年参赛。三是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出台2024—2026年新周期体育中考政策,增加“三小球”和上肢力量项目,分步调整体质健康标准赋分规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高中实施体育学业水平考试,采用“素质评价+终结性考试”模式,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扭转“重智育轻体育”的评价指挥棒。连续多年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未达要求的区和学校进行通报、约谈,形成学校重视学生体质健康的良好局面。
二、关于家校社政形成全面防治青少年“四小”问题的协同机制的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广州市率先出台了《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实施两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市妇联制定了《广州市儿童发展规划(2023—2030年)》和《广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4年)》,规划和行动计划都专门针对儿童近视、肥胖、脊柱侧弯、心理障碍等提出了相关要求和具体任务措施,从政策层面努力推动儿童“四小”问题的解决。二是加强校园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学校教室照明改造,2018—2019年期间,我市投入经费5.85亿元,对全市中小学校普通教室、功能教室进行照明设备全面改造,并将教室照明环境纳入对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督促学校加强教室灯光照明更新维护工作。2024年7月,我市对中小学灯光照明达标等情况进行了一轮普查,11区近1700所中小学中有约1500所学校做到全部教室按标准落实灯光照明改造,占86.85%。三是加公共体育场所建设。市体育局与市教育局制定《广州市“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行动计划》《广州市城市更新单元设施配建指引》《广州市口袋公园设计指引》,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学校体育场馆、社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鼓励社会体育场馆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向青少年儿童开放,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截至2024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建有一件以上全民健身设施(整体拆迁或改造的除外),提前完成全民健身设施100%覆盖的目标。全市建有1860块足球场地,达到0.98块/万人。四是优化儿童成长环境,建成广州市新儿童活动中心,推动老旧小区微改造、口袋公园、碧道、绿道等项目建设中注入儿童元素,建成并开放二沙岛体育公园、沿珠江两岸的小型亲子公园、各个社区的儿童小乐园等,全市完成316个街区、社区公共空间和设施适儿化改造,72个公园(口袋公园)适儿化改造,对858个图书馆、博物馆医院、学校、交通场站等场馆进行适儿化改造,有效解决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不足问题。五是关心关爱心理健康。全市中小学100%落实“专职心理教师配备、心理健康课、教师全员心理健康培训、建设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四个基础性工作;举办特色心理健康活动,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主题班会、心理拓展训练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青少年提高心理调节、情绪疏导能力。建成各类校外实践基地423个,涵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多种类型,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活动。团市委建成23个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采用实时服务和预约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配备独立的心理咨询室、独立的活动空间和心理沙盘等辅导工具,为青少年心理个案提供及时、优质服务。市卫健委会同市教育局开展一系列脊柱健康知识科普活动,吸引了超过五万名群众参与,合理调配专业医护人员与志愿者,陆续开展各类活动29场,为超过25000名青少年提供了免费的脊柱侧弯筛查服务。其中,超过1200名青少年获得了免费拍片确诊的机会。六是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落实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建设“3+N”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及11个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常态运营,177个街镇已建成家庭教育服务站。创设“羊城父母学堂”家庭教育品牌,构建全年龄段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并累计发布193期,推进家庭教育“最后一公里”建设,为家庭提供更专业贴心服务。
三、关于规范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行为的建议
一是加强网络治理工作。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广州市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充分结合“清朗”“护苗”“净网”等系列专项行动,强化涉未成年人网上有害信息治理,压实属地平台责任,聚焦网络直播、短视频、网络游戏等重点环节、板块进行重点排查,2025年以来及时清理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777条,处置违规账号5个。构建市、区、网站平台“1+11+N”体系化网络举报受理处置格局,指导督促市内重点网站平台开设“涉未成年人网络有害信息举报专区”,2025年以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件处置率达100%。二是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市市场监管局将青少年儿童用品列入年度重点监管产品目录,2024年至今,共抽查配装眼镜产品209批次,不合格16批次,对不合格产品企业严格依法进行整改、处罚、通报、公告等处理措施。三是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我局印发《广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商超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校园内严禁售卖高糖及高脂的食品,不得对含糖饮料,调味面制品等零食进行广告宣传。市市场监管局把预包装食品标签作为食品生产监管重点之一,并积极对2025年新发布的GB28050-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该标准明确提出预包装食品应在营养成分表下方标示“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进行标准宣贯工作,压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四、关于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或司法实践,完善学校在安全保障义务方面过于严苛的责任认定及承担规则的建议
一是在国家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明确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一方面,摒弃“学生出事学校必担责”的认知偏见,释放尽职不担责的信号,为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明确学校承担侵权责任的原则为过错责任,即学校在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情况下,才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这一规定既有利于保障学校及其教职人员安心开展正常教学活动,又有利于督促家长认真履行好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家校共护未成年人平安健康成长。二是在市级层面,广州市近年来积极探索“四小”问题解决方案,在《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规定》的基础上,出台全国首部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地方性法规《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为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和实践路径。该《条例》注重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规定中小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保障学生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避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及早预防、及时矫正学生沉迷网络或者手机等不良行为。
五、关于重视青少年成长自然规律,提早防范低龄儿童“四小”问题,从娃娃抓起的建议
一是制定《广州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和健康档案管理规定》,将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项目纳入学生年度体检项目,并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家长以及学校,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二是防控重点前移,将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做为“四小”防控宣传重点,2025年在广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近视防控家长会案例评比活动,增加幼儿园组和小学组案例报送比例,强化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工作;2024学年,在荔湾、黄埔、番禺、增城四个区的小学完成34.5万名学生儿童脊柱侧弯自我筛查,各医疗机构持续利用周末门诊和寒暑假开展复查和干预活动。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接下来,我局将会同相关部门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持续开展健康促进行动,持续推进学生近视、儿童脊柱侧弯筛查等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行动,开展学生健康体重促进活动。二是探索建立学生常见健康问题分层分类预警机制,对群体健康趋势和个体健康风险进行识别,按照不同区域和人群特点制定适宜的干预措施,提高学生健康管理水平。三是持续开展健康宣教,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师生及家长的健康意识,共同推动学生常见健康问题多病共防。四是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机制。推进落实《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发挥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做好精神卫生知识科普、心理健康教育、危机预防及处置、网络环境治理、文化市场治理、学生自杀行为网上监测预警工作体系建设、专业诊疗机构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等各项工作,督促各区、街(镇)和社区(村居)等落实相关主体责任,形成联动联控联防联治的工作合力。
感谢您对广州青少年儿童“四小”问题的关心和关注,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
2025年8月14日
(联系人:夏世均,联系电话:22083737)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委网信办,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团市委,市妇联。
1、德清县洛舍幼儿园近视防控宣传月系列活动 2025-09-08
2、镜藏春意,定格春光--南浔区菱湖镇幼儿园工会举行教职工摄影大赛 2025-09-08
3、内蒙古高考360分左右能上什么样的大学 2025-09-08
4、海南高考465分左右能上什么样的大学 2025-09-08
5、辽宁高考455分左右能上什么样的大学 2025-09-08
6、康平县职业教育中心2024年招生简章 2025-09-08
7、福建高考400分左右能上什么样的大学 2025-09-08
8、辽宁高考510分左右能上什么样的大学 2025-09-08
9、海南高考505分左右能上什么样的大学 2025-09-08
10、海南高考415分左右能上什么样的大学 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