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在初相逢范文篇1
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初”和四位女性的恋爱故事。通过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叙述了“我”和岛本、泉、泉的姐姐、有纪子四人的情感纠葛,生动描述了四位女性的形象。“我”把自己的人生分为四个阶段,按时间顺序来叙述。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中学时代,第二阶段是高中时代,第三阶段是从大学入学到和有纪子结婚的30岁,第四阶段是从30岁到37岁之间。
这四个人生阶段里,初分别和四位女性相逢,一边怀念着过去,一边憧憬着未来,始终在孤独的边缘彷徨。伤害了他人,又被别人治愈,在这样的反复中,一边品味着痛苦,一边努力超越孤独,迎来未来的人生。
此作品发表以后,赞扬和批评都有。有人认为该作品可视为村上春树的转折点,也有人认为这部作品还残留有《挪威的森林》的影子,没有价值。然而,《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仍然向读者讲述了生与死、现实和虚幻、回忆和当下、期待和失去等,治愈了无数孤独的心灵。
本文在分析文本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境之南,太阳以西》里“初”的四个人生阶段,对伴随主人公成长的“独生子情节”、“相逢”、“等主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之后又对“国境以南”、“太阳以西”进行了寓意分析,对作品中的“现实与虚幻”“生死”进行了阐述,揭示了主人公从孤独走向孤独的人生命运。
关键词:独生子;孤独;相逢;现实;生死
一、在孤独中成长
(一)独生子情节
“独生子都是被父母宠爱的,懦弱、任性,这在我住的世界里几乎是一个无法动摇的定论”。在初上的小学里,没有兄弟的孩子是非常稀少的。因此,“独生子”带来的偏见深深地伤害了少年时代的初。那时,初遇见了同为独生子的岛本。两个孤独的人成为了亲密朋友,心心相通。初也对岛本逐渐产生了爱意。在岛本家里,初第一次听到了纳特.金.科尔的《国境之南》,感受到了那首歌的神秘吸引力。这也为之后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然而,由于岛本搬家的缘故,两人去了不同的中学,逐渐分离。
高中时,初和泉开始交往。泉不是独生子,但“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我不可思议地能心情舒畅。在她面前,我能非常愉快地谈话,她也常常表现出非常感兴趣的样子听我说。”然而两人还是有所不同。用初的话来说,他“始终无法在泉身上发现那种特意为他而有的东西”。这也暗示了两人注定要分离的命运。
30岁时,初在旅途中认识了有纪子。他从有纪子身上感受到了久违的吸引力,最终和她恋爱、结婚。有纪子不是独生子,有两个兄弟。结婚后两人过着看似幸福的生活,但初却总觉得缺少些什么,时时会想起过去的事。初自己也不明白,其实缺少的就是那种少年时代独生子之间才能明白的孤独和惺惺相惜的温暖。
这种独生子情节伴随了初从少年到中年的时光,性格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敏感和孤独潜伏在他心底,影响着他的人生。
(二)不断的相遇与孤独
12岁的时候,初认识了转校生的u本。两人都是独生子女,孤独使他们亲密起来。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变得不再孤独。然而最终还是不得不分离,彼此陷入了更深的孤独之中。
温柔的泉温暖了始的高中时代,治愈了初和岛本分离后的孤独。然而初最终却背叛了泉,深深地伤害了她。之后,两人都陷入长久的孤独之中。
大学毕业后,初在教科书出版社工作了几年。那几年间,交了几个女朋友。然而每个都不长久。原因是初始终无法从她们身上发现“某种为他而有的东西”。在失望、孤独与沉默中,初度过了他的20多岁的时代。
30岁的时候,同有纪子的相遇给那段漫长的孤独岁月画上了休止符。对于这,初说:“幸不幸福,我自己也不清楚。但是我想至少说不上不幸,说不上孤独。”
36岁的时候,与岛本重逢,少年时代的记忆复苏了。和岛本在一起的时候,初终于明白了他生活中缺少的究竟是什么。那是同是独生子的两人才能明白的孤独,以及在一起相互拥抱的温暖和幸福。
从一个人生阶段步入下一个人生阶段,遇见不同的人,不断地相遇、分离、重逢,幸福总是短暂的,孤独伴随着他的成长历程。对于这种孤独,初不断地逃避,却发现始终无法超脱。
(三):从思春期到象征性的思春期
少年时代,初经常去岛本家听唱片。岛本在带初参观她的家的时候,握过一次他的手。她的手的感触,温暖了初,也让他的内心混乱起来。
少年时代的初和岛本,虽然都对彼此有好感,但初却不知道如何处理那种好感。对于初而言,还是一种未知的东西。但是,36岁时和岛本重逢后,初说:“从十二岁的时候开始,我就想抱着你的”,这表明他那个时候已经对岛本怀有。刚进入思春期的少年时代,初尚不明白那种对异性的好感是什么,和岛本重逢时,终于明白那是的萌芽。
高中二年级时,初和泉交往了。两人经常在初的家里约会。他“亲吻她”,“抱着她的”,通过这些行为,度过了成长期。但初却无法从泉身上找到“那种特意为我而有的东西”。
与此相对,初却从泉的姐姐身上感受到了那种“吸引力”。初第一次见到泉的姐姐时,就感觉“一定要和这个女生一起睡”。之后初每周都去京都,在那里经历了不可思议的体验。然而两人既非恋人,又不相爱,两人之间似乎只有性。初把两人之间的性渴望比作“像龙卷风一样的东西”,自己是被“某种东西”席卷进去,里面有“对自己很重要的东西”。那种从泉那里感受不到、而从泉的姐姐那里感受到的“某种东西”,其实就是动摇思春期男生精神的“”。
36岁时和岛本重逢,在箱根别墅里重温两人12岁时听过的唱片―《国境之南》时,初终于对岛本告白说“我爱你”。在那里,两人发生了几次性关系。虽然对于36岁的岛本,初一无所知,但那一刻,岛本对于初而言,可以说仍是过去记忆中少年时代的岛本。36岁时两人的重逢,可以看作是“象征性的思春期”,两人之间发生的关系,也可以看成12岁时的好感的升华。然而,随着岛本的消失,两人之间的“象征性思春期”也迎来了终结。
二、无法超越的孤独
(一)“国境之南”、“太阳以西”的寓意分析
12岁的时候,初第一次在岛本的家里听到了《国境之南》这首歌。
国境之南的开头是“Southoftheborder-downMexicoway.That’swhereIfellinlove”。从这句歌词来看,“Southoftheborder(国境之南)”就是“fellinlove(坠入情网)”的地点,这不正与初和岛本开始互生好感的时候相呼应吗?也就是说,那个时候,虽然始并没有意识到,但那种好感其实已经萌发了。
36岁和岛本在箱根别墅听“国境之南”时,这首歌也是作为两人共同回忆的载体,连接着现在和过去的思春期。也就是说,12岁的时候,“国境之南”对于两人而言是未知的幻想世界,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对于36岁的两人而言,“国境之南”又是逝去的幸福的象征。
在箱根别墅时,初第一次听到岛本说起“太阳以西”。为了从孤独的岁月里逃出,需要将所有的东西都丢弃,朝着一个方向―太阳以西,拼命奔跑。从孤独的深渊里逃出,寻找失去的某种东西,然而又陷入更深的孤独,最后只有死去。
如岛本所说,太阳以西和国境以南是不同的。国境以南是未知的世界,而太阳以西是没有孤独的地方,但也意味着死亡,也就是说,死亡才意味着真正超越了孤独。
(二)两个世界:现实与虚构
28岁的时候,初在东京街头邂逅了一位酷似岛本的女性。他跟随在她身后追了好几条街,最后跟到了一个咖啡店。但是,那个时候遇到的究竟是不是岛本,始也无法确定,所以最终也没有开口打招呼。
36岁的时候,在爵士酒吧和岛本重逢。从她那里得知,28岁那年东京街头偶遇的那位的确是岛本本人。然而,初对36岁时的岛本一无所知。岛本总是在下着雨的夜晚来到爵士酒吧,而且来和不来日期也完全不定,简直就像另一个世界的神秘存在。
在箱根别墅度过一夜后,岛本又一次消失,再也没有出现过。而且,“国境之南”的唱片也随之消失了。回到东京之后,初发现28岁那年从那位神秘男子拿到的装有10万日元的信封也消失了。
现实世界与虚构世界的交错,令初感到混乱。和岛本的重逢,究竟是事实还是错觉?或者说是一场梦幻?甚至,连岛本是生是死,初都开始迷惑了。能证明发生过的东西消失之后,事实也成为了谜底。与其说在现实世界中和岛本坠入不伦之恋,还不如过沉溺在过去的回忆之中。
(三)孤独和生死
初和四位女性的交往的人生,就是从孤独走向孤独的恶性循环。回顾迄今的人生,初伤害了交往的每一位女性。少年时代与岛本的离别,对泉和有纪子的背叛,都深深地伤害了她们。然而,初本身也被孤伤害的遍体鳞伤。
初和岛本重逢之后,从几个地方都能看到她和死的联系。例如两人去石川县时,岛本突然发病,那时,初说“她的瞳孔深处就如同死亡一样黑暗冰冷。”
两人在箱根别墅发生关系时,初再次看到了岛本的瞳孔,他说:“那是人生第一次看到死亡的光景。”透过岛本,初接近了死亡。
此外,再去箱根的车上,岛本对正在开车的初说:“这么从旁边看你开车,有时很想伸手抓住方向盘猛地打转。”“不愿意和我一块儿死?”
岛本说:“我也许要拿走你的全部”。后来,初回想起来这句话时才意识到,岛本那时原来是想和自己一起自杀。对于岛本而言,活着即是孤独,只有死去才能不再孤独。而最不孤独的事,也许就是和初一同赴死。然而初那个时候并未理解岛本的话。
人都是孤独的,这是初最后才明白的事情。他以为只有自己才是孤独的,但是终于敞开心扉和有纪子对话时,才发现原来有纪子也那么孤独。她说:“在这之后,我数次认真地想着死去。”“这不是为了威胁你才这样说。是真的。我数次想过要死。我就孤独到那种地步。死对我而言并不是那么难的事情。”这种话,有纪子以前从未提起过。
若沉溺于过去的回忆之中,不愿向他人敞开心扉,会再一次伤害别人,或者被别人所伤害,陷入无限的孤独之中。人生之中存在着永远也无法超越的孤独,即使这样也不应该选择死亡,而是学会和孤独共生。
三、终
本文从把村上春树的《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分为四个阶段的视角入手,分析了初和四位女性的交往历程,以及他从孤独走向孤独的人生。对作品中出现的回忆、孤独、虚无等主题进行了探讨,也对《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然而由于精力的限制,对于作品中出现的“雨”、“沙漠”、“海”等意味深长的意象尚未进行分析,这些将作为以后的课题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村上春树.《国境之南,太阳以西》.林少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2]姚东敏..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3]年铃木智之.剥xする:『国境の南、太の西における「砂漠の生の相貌.明治学院大学社会学.社会福祉学研究.2010
人生不在初相逢范文篇2
慈禧太后是清朝末期实际执掌朝政近50年的女人,她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死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人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声名显赫又死于100年前的人,她的出生地和童年、少年情况却始终是个谜。
同治的母亲慈禧太后,由于她的特殊地位、身份、影响与作用,对其身世,有多种异说。尤其是慈禧的出生地,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为止,有出生于甘肃兰州、浙江乍浦、内蒙古呼和浩特、安徽芜湖等几种说法,经考证后均不可能成立而一一被否定。至于出生北京,因证据不足,也让人难以信服。
山西省长治市慈禧童年研究会通过近20年的研究,认为慈禧生于山西省长治,并在长治度过童年。即:生于长治县西坡村王增昌家,叫王小慊,4岁时因家道贫寒,被卖给上秦村宋四元家,改名宋龄娥。11岁,宋家遭到不幸,她又被转卖给潞安府(今长治市)知府惠征做丫头。一次,惠征夫人富察氏发现龄娥两脚各长一个瘊子,认为她有福相,就收她作干女儿,改姓叶赫那拉氏,取名玉兰。后来少年玉兰被选入宫,成了兰贵妃。山西长治说以大量口碑资料和证据证明慈禧是长治人,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肯定。
惠征在漳州
慈禧御前女官裕容龄的《清宫琐记》提到:“慈禧的父亲名惠征,是正黄旗满洲人,初任山西潞安府知府,以后升任直隶霸昌道(即张家口)道台,不久又调任福建汀漳龙道台,死在福建任上。”光绪三年编写的《漳州府志》(手写本)宦官中“道台”条目记:“文秀:正白旗满州人,二年任,三年二月兼摄府篆。四月双刀会匪乱,不屈遇害。有传。”在“宦绩”栏目中记载:“权按察使同治八年祀名宦祠。文秀,字莲溪,满州正白旗人。咸丰二年十二月由浙江宁绍台道调汀漳龙道,慈惠爱民,民咸德之,三年二月兼摄府篆。四月,同安辖双刀会匪乱,袭陷郡城。文秀夜巡至东桥亭,突遇匪,拥见渠魁,怒骂声震堂。庑匪恚甚,挺刃交集,血肉飞溅,骂益烈,遂遇害于郡廨西偏巨榕下。树忽断,压死二贼,盖行刃者。”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编写的《南靖县志》(手写本)“丛谈”中记:“逊清咸丰癸丑,漳观察文秀,号莲溪,正黄旗人。遭双刀之乱,殉节殁于官,其女文氏(即西太后)避难山城,宿老师阮逢时家。事平回籍,值咸丰帝征选宫人,遂应选入宫,未几进位西宫。追念昔日拯救之情,乃赠阮逢时孝廉方正,赏给五品顶带荣身。弟阮逢尧候补分州。及明诏召京任用,而阮逢时则以年老告辞。”
另有编者按云:西太后系阿娜氏,未闻其为文氏。其应选地方又在津门,以缟素奔丧为钦差大臣所鉴赏,故能入进掖廷。并得安德海之推毂,始蒙纯庙恩宠而各位西宫。其人其事皆与吾漳无与,前说谅系传讹失实。然靖人言之凿凿,纪之以俟考证。
慈禧少年在福建南靖的传说
清朝咸丰年间,山城羊肉街(今民主路84号)有一户姓阮人家,家境平庸,其子阮逢时是一位廪生,因考举不第,在同安县当教师,人称阮老师。咸丰三年,阮逢时因事回乡,路过漳州,欲到烧灰巷乘船,忽听桥下传来哭声,走近一看,是一个北方装束的年轻女子,蜷缩着不停哭泣。阮逢时动了恻隐之心,忙上前询问,女子见书生可靠,便告知原委:小女名文兰,父亲在南方任职,家人多年不见父亲,思念殷切,音信中断,又值南方反“长毛”(太平军),社会不安定,母亲特命小女沿安徽、浙江一带探寻。当听说父亲调往漳州府衙任职,小女便赶来,岂料漳州城陷,官员大多罹难。小女投亲不遇,举目无亲,欲回不能,想投江自尽……阮逢时拿出银两资助,劝她从长计议,暂且到他家避难。
阮逢时的母亲见文兰长得婀娜可人,十分喜爱,认她为义女,阮逢时也没有再去同安教书。阮家来了一位美貌压倒山城的风阳婆(对北方女子的称呼),一时间门庭若市,门槛被踩低了几寸。
文兰心灵手巧,女红活计样样精通,常给阮家和邻居刺绣、裁剪衣服,深得大家敬重。她还是位知书达礼的才女,一有闲暇就到书轩找义兄吟诗作赋,文采学识不在阮逢时之下,使义兄暗自佩服。
文兰与阮逢时诗文接触,使阮逢时动了青春之情,欲娶文兰为妻,但一想到义兄妹的关系,只得作罢。一次,阮逢时在更深人静之时,蹑手蹑脚来到文兰床前,撩开罗帐,却见床中兀立一只“凤凰”(文兰为警告阮逢时,事先故意准备的),阮逢时吓得连滚带爬地溜之大吉,再也不敢起非分之想了。
约5个月后,“长毛”被平息,朝廷下诏寻找罹难官员亲属,阮逢时看到后告诉母亲和文兰,并禀报漳州知府。很快,文兰由福建提督专程护送,告别阮家,回到北方。
文兰离开阮家不久,进宫且被封为西妃,她念念不忘在山城那段经历,对阮氏一家感恩尤深,奏请皇帝将阮逢时以皇戚相待,命南靖知县给阮家修建府第,召阮逢时赴京任职,咸丰给予应允。阮逢时上京任职的消息乐坏了亲朋好友,韩、冯、黄等姓氏的人主动凑了数千两银子要给他作盘缠,可最终阮逢时没有去任职。据说阮逢时因对文兰有非札之举感到内疚,恐文兰贵为西妃,为了名誉,会杀他灭口,就以老母年迈在堂、无人侍候为由,谢绝皇上与西妃的恩典,说服众亲友,把所资助的数千两银子献给地方,在山城水阁仔建了一座育婴堂,购买一大片育婴田园,办了一件善事。
慈禧见阮逢时不上京供职,也落得个痛快,便给阮家修建大厝作为报答,还赐给五品顶戴。第二年,阮家大兴土木,建了一所皇宫式的府第,有前、中、后3个大厅,左厢是家眷住房和书轩,该书轩是慈禧(文兰)阅读诗书的地方,特意按慈禧的意图建造,命名“小姐楼西花厅”;右侧建一个学府和一个室内花园,有花台、假山和水池,规模虽不大,倒也清静幽雅,假山上书写“壁立千仞”。
文兰走后,阮逢时在南靖当老师,羊肉街因住过美女文兰而被人们称为“美人巷”。阮逢时后转教惠安县学,死后,朝廷追封阮逢时为“孝廉”,授予“孝廉方正”牌匾,挂在阮厝内。为表达义兄妹关系,慈禧特赐给阮逢时的妻子名字;慈惠。阮逢时的妻子死后,被朝廷授予“太宜人”,后晋封为“太恭人”。
惠征之死,阮逢时其人及慈禧入宫时间的考查
1惠征经历也是个谜。当年惠征在潞安府(今长治)任职无书面记载,惠征在江苏镇江府、河北霸昌(今张家口)道等也没有明确记载。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目录部主任俞炳坤1985年在《慈禧家世考》中写道:惠征“咸丰三年三月以‘携带饷银印信避之镇江’,而被开缺,六月初三日病死在江苏镇江府,终年49岁”,但又说惠征
的经历至今无人能够搞得清楚。“由于在档案中至今尚未发现惠征的履历单,所以还不能确切讲明他的简历。”1993年,俞炳坤在“慈禧童年学术研讨会”上说,对惠征经历的考证“只勾画了轮廓,还不太完整和精确,甚至留有空白和薄弱之处……”而清末恽毓鼎著的《崇陵传信录》载:“慈禧的父亲死于湖南官任上,慈禧与妹妹扶父亲的灵柩归丧……”满州宗室、民国初年曾参与修纂《清史稿》工作的金梁,其所著《四朝佚闻》载;“慈禧的父亲惠征,是安徽徽宁池太广道的道员……由于贪污公款被罢官,死在路上。慈禧奉母之命,扶父亲之灵柩归丧……”
综合各种资料,从多方面分析,《漳州府志》记载的汀漳龙道台文秀就是在安徽任上遭革职后的惠征。
2笔者多方搜寻、调查,在山城阮氏宗亲的协助下,找到了一张传说中“小姐楼”假山的照片(1983年摄,假山现已不存在)和阮逢时之墓。阮逢时墓已毁,但墓碑还在,“小姐楼”假山照片和阮逢时墓碑与民间流传的故事内容相符。此外,20世纪80年代末,与笔者同单位临近退休的阮吴森老人告诉我:前,他亲眼见过“五品顶戴”,可惜以后就不知下落了。
一个名不见经传(光绪、民国版《南靖县志》均无正式记述)的书生阮逢时,会有这么高的赏赐和封号,连妻子也被谥号“慈惠”,肯定同朝廷皇宫有非同一般的关系。
3我国史书和众多书文都说慈禧入宫是咸丰二年五月初九日(1852年6月26日),也有说咸丰一年入宫的,俞炳坤的《慈禧家世考》认为:惠征亡故时间,是在慈禧入宫一年零24天之后。然而,《崇陵传信录》写道“……(慈禧与妹妹扶父灵柩)……船过清江浦(今江苏淮安)时,正好赶上县令吴棠的一位部下死了,丧船也停泊于此,于是吴棠派人送丧礼300两。可阴差阳错的是官差竟将礼金送到了慈禧的船上。官差回来复命,吴棠接到谢帖一看,才知道送错了,遂勃然大怒,命人要索回礼金。……吴棠听从了幕僚的建议,没有索回礼金,而且还送佛送到西,亲自登上慈禧的船去吊丧。慈禧感激涕零,将吴棠的名帖小心地放在梳妆盒里,并对妹妹说:我们如果他日得志,一定不要忘记这个县官。后慈禧果然发迹,贵为太后时,吴棠官职一路攀升,最后升到四川总督,死于任上”。《四朝佚闻》写道:“(慈禧扶父灵柩归丧)……后参加选秀入宫,成为圣母皇太后。”因此,山西长治市慈禧童年研究会会长刘奇在《慈禧身世》一书中提出:惠征亡故的时间应该在慈禧入宫之前,而不应在慈禧入宫之后……俞炳坤先生关于惠征经历的考证,需另行考虑。
民国版《南靖县志》编写人员基于当时的条件和认识,在“编者按”中写出“西太后系阿娜氏,……其应选地方又在津门,以缟素奔丧为钦差大臣所鉴赏,故能入进掖廷,并得安当海之推毂,始蒙纯庙恩宠而备位西宫”。绝非空穴来风,有相当大的依据。这从另一方面反映,编写《南靖县志》时的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前后,认为“惠征亡故,慈禧奔丧后才入宫”是基本事实。
惠征死亡时间是咸丰三年四月,慈禧扶枢归丧,应是咸丰三年下半年。也就是说,慈禧入宫是在咸丰三年下半年或咸丰四年,不是普遍认为的咸丰二年或咸丰一年,从而与刘奇考证后提出“慈禧入宫至少在咸丰三年或以后”是一致的。
慈禧离开阮逢时家,是因为殉难官员的遗属护送灵柩回去,而回北京必须经过浙江、江苏一带,在淮安与县令吴棠巧遇,发生阴差阳错的故事,是顺理成章的事。《南靖县志》“编者按”中“缟素奔丧”,恰好说明慈禧避难山城,以遗属身份回北京。慈禧入宫后,称兰贵人,与文兰吻合:满人惠征改名文秀,遵从文宗皇帝叫法,是可能的。
慈禧少年(入宫前)之谜
人生不在初相逢范文篇3
近些日子你归国消息,让我这颗百感交集的心久久不能平息,多了许许欢喜丝丝忧伤。两年的别离,如梦如幻般重逢在今日里。
久别重逢的容颜,还如那时的初见,依旧美艳;玉手巧指轻轻拂过长发,柔裙素衫与韵味丰体完美镶嵌;如同过往的记忆,还是那般宁静依然。
淡雅素妆,柔柔的丝丝长发拂过我的耳边;口吐如莲,含情脉脉与声声久别思念;重逢的柔情与缠绵,再次拨动我了如诗如醉的心弦。
我确实再次醉倒在了红尘里,醉倒在了你编织的美丽里,醉倒在久别重逢的约定里,也醉倒在妙乐柔光、如诗如画的房间里,最终醉倒在彼此的怀抱里。
柔柔的长发将我抚绕,绵绵的双唇将我醉倒,芊柔玉指让我的灵魂差点出窍。彼此的紧紧环抱和柔情缠绕,从一次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情狂野,一直到彼此的云端飘遥……。
一夜重逢的缠绕消散在,彼此忘我的分分秒秒。悄悄的看着睡熟的你,是那么的美丽,那凸软又带着一点晕红的脸颊,我贴着你的鼻尖,静静呼吸着你的呼吸,想要亲吻你的双唇时…那一刻,曾经的回忆使我停止。
又怕吵醒你,我轻轻的坐起,点燃了一颗烟,一个人悄悄的抽着,静静的回忆。记忆里,回想那年我们初识时,你对我明媚的浅笑,心痛不已。突然觉得今日躺在身边的,那个我曾经深爱过的你,是那么的熟悉,又那么的陌生。
曾经的分手,曾经的别离,曾经的伤,曾经的疼。曾经的……。今日你的,今日的我,今日突然的重逢,今日缠绵的柔情,今日的……。
曾经的形同陌路为什么,今日的突然重逢算什么?明天的我们又是什么?
帘外微光渐至,一串串淡淡的文字再也,无法承受破碎的回忆,跟着记忆变得凌乱。凌乱的文字,那凌乱着的回忆,还在不停的凌乱着……。
【人生不在初相逢(收集3篇) 】相关文章:
打羽毛球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6-28
[精选]包饺子日记(整理9篇) 2024-06-26
四年级日记5[精选](整理3篇) 2024-06-26
[精选]六年级日记(整理3篇) 2024-06-25
精选劳动的日记4(整理2篇) 2024-06-23
小鸡的成长日记精选2(整理2篇) 2024-06-23
逛超市日记精选[15](整理9篇) 2024-06-19
人生价值(收集3篇) 2024-06-29
人生不在初相逢(收集3篇) 2024-06-29
我真聪明作文(整理19篇) 2024-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