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收集3篇)

时间:2024-07-13 来源: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范文篇1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问题;质量;客观因素

通过二十多年来的努力,我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各项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日趋完善。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开发建设项目的建设类型也具有多样化,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形成因素、类型、危害等也具有不确定性,致使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在编制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难点和问题。笔者通过近年来参与的一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发现了方案编制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在此提出来,供大家探讨。

1参与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单位或人员应注意的问题

1.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充分了解项目概况,并分析工程的建设可能对项目区产生的影响等。

编制方案前,首先应收集项目的基本资料(如项目类型、工程建设单位、工程组成等),了解主体工程背景、设计资料及工程所在地的基本情况,查看项目区地形图,另外,察看项目现场,并用相机或摄像机记录项目所处区域的地形、地貌、植被等情况。如果工程有比较大的料场、弃渣场或者其它重要的防护工程,则需要察看工程所处的具置、地形、上游汇水面积,特别是判断工程对下游可能产生的影响等。

前期准备工作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包括:分析主体工程选址有无限制性因素(严格对照《规范》的规定)、料场及弃渣场位置、地形、数量、选址是否合理;现场判读水土流失强度;了解项目区植被类型、现有植被情况;项目区的土壤、水系情况、土地利用现状;收集项目区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情况;结合主体工程布局和施工组织设计,搞清楚施工道路、取水、用电、施工生活区的基本情况。

1.2着手方案的具体编制

方案要按照《规范》中的规定编制,另外,还应注意以下4点:

1.2.15项控制性数据

5项控制性数据,即:工程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土石方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防治责任范围、投资概(估)算。5项控制性数据是水土保持方案的核心,也是编制整个方案的框架。

1.2.2主体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界定及分析与评价

水土保持方案所做的各项防治措施应联系实际情况,做到与主体工程相互补充。因此,对主体设计中的水土保持工程必须要界定出来,并做出分析与评价。水土保持工程的界定可参考《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文件》(水保监[2008]8号),并对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做出分析与评价,如果这些措施不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则应在方案中做必要的补充。

1.2.3典型设计

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设计是用来估算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土保持投资和指导下阶段初步设计的,要根据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和布局,选择有代表性的断面或部位,根据有关技术规范或标准,做好典型设计。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有截(排)水沟、挡土墙、浆砌石护坡等,植物措施典型设计应包括种子种苗规格、栽培技术、养护等内容。典型设计一定要有代表性,在方案报告书中最好不要出现典型设计不典型的情况。但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也可以说是刚参加工作的人员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喜欢按照成册定版的方案章节顺序编写,先写文字部分,然后完善相关符图。这是个不太好的习惯,因为文字只是对方案所做的措施的补充说明,不能本末倒置。正确的做法是先做图,在图上明确了工程各部位做什么措施后,对每项措施进行详细的典型设计,统计工程量,再进行文字部分的工作。当然如项目概况等部分的文字部分是可以和做图同时进行的,这个在编制人员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分工里面要注意协调。

1.2.4编制方案应注意的一些技巧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除前述5项控制性数据必须做定量叙述以外,其他方面均以定性描述为主。由于受到主体工程基本资料的限制,很多问题在方案编制阶段只能做定性描述,而无法定量界定。以灰色系统理论为指导,研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得出的灰色结论通常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方案编制阶段不可能也没必要将所有的问题都搞得非常明白。因此,该定性的就要定性,该定量的才定量。

(2)详细与简要相结合

水土保持方案中项目概况及防治措施布局,是水土保持方案中最需要详细叙述的部分。项目组成是构成整个水土保持方案的基础,而措施布局则是方案的核心。除此之外,如项目区概况、与水土保持关系不大的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土流失预测等内容的描述可以简明扼要。

(3)忌重复、保一致

水土保持方案中的部分文字或数字等内容重复会带来许多麻烦,这是水土保持方案普遍存在的弊端,忌重复、保一致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重要技巧之一。工程占地、土石方数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防治责任范围等数字应尽可能地避免重复。而保一致则是图、文、表一致,即文字叙述的内容或数据应与表格中或图件中的内容相一致。

(4)合理布设防治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的布局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方案的质量。水土保持各项防治措施要结合主体工程中的水土保持工程,并联系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布局、设计。各项措施也并非布设越多就越好,而应以防治目标为基准,防治效果没必要超越防治目标太多。另外,植物措施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植物品种的选择,最好以乡土植物为主,同时搭配各种水土保持效果好的、美观、大方的园林植物或草种。

2影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质量的客观因素

2.1《规范》中的一些规定太宽泛

《规范》是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一个规定性文件,然而其中有些规定并不十分明确。这就使得我们方案编制人员有时候无法找到确切的规定,以至于影响到方案的编制质量。例如,《规范》中“3.1.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文件应符合下列规定:……2当取土(石、料)场、弃土(石、渣)场、各类防护工程等发生较大变化时,应编制水土保持工程变更设计文件……”,这里所规定的“较大变化”就使得很多的方案编制单位和人员不知所措。

2.2水土流失预测问题

根据《规范》,水土流失量预测方法主要有类比法、采用数学模型法(采用试验所得的公式)和试验法(通过试验、观测等方法)。对于水土流失的观测数据,应当进行排频分析,求出多年平均值,以此作为预测水土流失的依据,但由于水土保持基础资料短缺而无法进行频率分析。目前许多编制单位并非监测单位,因而采用数学模型和实地测试法对于编制单位来说难度很大,可操作性差。故此绝大多数方案编制时都采用类比法,然而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是已实施的工程有实测资料,要弄清楚原始数据和近期的水土流失因子,并确定较为适宜的调整侵蚀系数是很难的。由于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很多,在资料系列短缺甚至没有实测资料的情况下,预测的水土流失量的准确性值得商榷。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范文篇2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体损失;土地保育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应考虑的问题,究竟是一些什么问题呢?由于人们对水土保持概念理解的偏差,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时仅着眼于防治土体损失的机械固定,仅仅限制在使用工程措施,从字面上理解植物措施,没有意识到防治水体损失方面的保持利用,忽略对风力侵蚀的防治,不考虑植物侵蚀和化学侵蚀等。

要讨论这些内容的不合理问题,首先得搞清水土保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1水土保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由水土保持的概念看来,要弄清水土保持的内容,还必须弄清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根据一些学术专著,它的意义也是比较明确的:是指土壤侵蚀(包括水、风、重力、人为活动等营力)造成陆地表面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然而什么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国际整理的土壤学学术用语,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和机构对此定义大致相同,即水、风、重力等作用下土壤的流失。国内定义是指土壤在内外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当然,随着人们对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正如土壤侵蚀从最初的由于水力或风力作用引起的土地表面物质的移动,逐步发展到土壤在内外因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水土保持概念也由初期的土壤保持发展为今天的水土保持并举,从单一强调土壤侵蚀引起土地生产力退化到同时强调土壤侵蚀环境与全球生态环境的联系,如水土流失与水环境的联系,水土保持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等,即水土保持的对象已经不再是停留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水土资源,而是任何在内外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水土资源,水土保持的内容已不只是防治水土流失,而是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建立良好生态环境。

由此看来,水土保持涉及的内容除了防治水土资源的流失外,还赋予了利用水土资源,绿化美化环境等。其中,防治水土流失涉及防治土地荒漠化、防旱保水等内容,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涉及了植物侵蚀、化学侵蚀,慎重考虑工程措施等内容,绿化美化环境则涉及了植树造林,慎重使用复垦措施等内容。总之,水土保持已不是最初的水土流失防治,即采取措施简单地把水土资源固定在某一个区域。

2问题根源的解析

前面已经说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我想最根本的是把水土保持单纯地理解为水土保护,而没有意识到水土保护的根本目的。现结合前面给出的概念来解析这些问题。

2.1仅把“保持”理解为“保护”

保持含义不仅限于保护,而是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由于一部分人把水土保持单纯地理解为水土保护、土壤保护,甚至与土壤侵蚀控制等同起来,没有意识到土壤的改良以及土壤合理利用于农、林业生产,即没有考虑到对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在方案设计的时候,仅着眼于防治土体的损失,进行机械地“固定”处理,夸大甚至是盲目使用工程措施,从字面上理解植物措施。

2.1.1没有着眼于提高土地生产力。有人认为,用工程措施可以把土壤很好地圈定在某一空间范围,这样处理后基本不会发生土壤侵蚀的现象。有的就是忽视植物措施对土壤的改良功能及其对荒漠化的防治功效,在方案编制中忽视植物措施,至少不对石料场、石渣场采用植物措施,加速了该区域土地石漠化、荒漠化的进程。也有人在方案编制中不是先考虑提高土地生产力方面的土地熟化,而是随意采用复垦措施,使土地越垦越穷。相对次要一点的是,在方案中没有提及风力的扬尘等对土地的沙化。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提高土地生产力呢?因为他们只知道土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不知道中国仅有10.20%的土地面积适于农业,37.10%适于畜牧,且风与水冲刷严重。因此必须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从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来看,把弃渣场设置在农田的方案也是不可取的。就算弃渣在水土保持措施处理后,能够使土地生产力提高到以前农田状况下的水平(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但弃渣场本身占压了肥沃的土壤,让其退化,变得难以利用。据科学测算,自然风化1cm表土层需要400年时间,而风化成30cm耕作层,则至少需要1.20万年。但破坏这1.2万年才风化成的耕作层,却只需一朝一夕就完成了。这是一种资源在时间上的巨大浪费。因此,强烈反对占用农田不经处理就用作弃渣处理场地处理弃渣的方案。

2.1.2对绿化、美化环境认识浅薄。由于没有意识到绿化、美化环境,一部分人没有考虑植物措施,或乱用植物措施,或没有把植物措施设计到相应深度等。总的说来,是对绿化、美化环境的认识没有深入。没有考虑植物措施的人完全没有考虑水土保持的绿化、美化这一部分内容。在方案设计中,不在乎植物措施,认为在工程措施的防护下,已经能够达到防治目标,采用植物措施纯属多余。

乱用植物措施是不知道植物间的互生与对土壤肥力的竞争,只知道植物对土壤的改良,不知道一些植物在人为作用下恶化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肥力(即植物侵蚀)。要么是简单的进行混交造林,没有考虑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之间的关系,对各树种不进行优化配置;要么乱用植物种造林,使得外来物种入侵并恶化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肥力,造成植物侵蚀。

没有把植物措施设计到相应深度的人是对植物的绿化、美化作用的认识深度不够而总认为种下去就成。他们要么是随意设计,没有考虑立地条件;要么是简单设计,没有考虑混交造林;在简单的进行混交造林设计中,没有考虑造林密度对生长量的影响;当然,他们植物措施中更不会考虑到微生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其实,植物措施常常是和生物措施相互整理的)。

2.2仅从定义上理解,没有注意到事物的发展

早期,人们只提出了土壤保持这一概念。而今,还有很大一部分停留在这一概念上,认为只是对于水力、风力等各类因素引起的土壤侵蚀的治理。于是,他们没有注重水体的保护和利用,没有意识到化学侵蚀带来的危害。也就是说,没有水忧患与水战略的意识。当然,这些还与水体保护的具体定义有关,因为在这一方面大家还持不同的意见:如有人把入渗作为一种水体保护措施,但有人认为,入渗到地层深处的水体已经变得难以利用。

因此,在方案编制中少了很多内容,让编制方案的根本目的落空。没有了“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这一内容,好多东西也就空荡起来,更别说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了。个人认为,水资源的保持要从水资源的利用、便于利用出发,做好库存,同时进行防污染处理。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范文篇3

当前状态:执行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大纲的编制格式和内容

第一章编制依据

包括法律法规依据、技术依据和引用的重要技术资料。

第二章项目及项目区简况

1.简要介绍开发建设项目的概况,重点介绍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生产工艺、施工工艺,特别是选线、选址、取土、取石、弃土弃渣、挖填平衡、开挖破坏等方面的情况。

2.简要介绍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重点介绍与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相关的情况。

第三章编制总则的确定

1.根据水土保持要求和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实现目标。

2.根据技术规范的规定,结合开发建设项目的征占地面积和直接影响范围,确定防治责任范围。

3.根据主体工程的安排和水土保持工程的要求,确定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

4.根据技术规范的要求和项目的实际,确定编制的各项内容。

5.对主体工程规划设计中已有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进行评价,提出意见。

第四章调查和勘测范围、内容和方法的确定

根据设计深度和编制内容,确定调查、勘察和勘测的范围、内容、方法及步骤。

第五章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内容和方法的确定

根据项目主体工程情况,确定水土流失的影响因子,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确定预测的时段、内容和方法。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重点做水土流失影响分析,为主体工程方案比选提供依据。在设计阶段应做较为准确的定量预测。

第六章水土保持工程总体布设原则的确定

1.根据方案编制总则、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对水土流失影响、区域自然条件、项目的功能分区等,分析确定水土保持分区。

2.根据水土流失预测、水土保持分区,结合项目既有的与水土保持相关的防护工程,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原则和实施进度安排原则。

3.对重大水土保持工程应确定其工程等级及相应防洪标准和稳定性要求,初选工程场址和主要建筑物。

第七章水土流失监测内容和方法的确定

根据项目的水土流失特征和技术规范的规定,提出水土流失监测的重点地段和重点项目,确定监测内容和方法。

第八章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总则的确定

1.估算水平年、投资编制方法和定额的确定。

2.效益分析原则、方法的确定。

第九章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包括组织领导机构、现场设计施工指导、施工监理、资金来源、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宏观措施。

第十章拟提交的成果

包括方案报告书、附图、附表。

第十一章编制工作进度和经费安排

根据估计的工作量及建设单位的要求,初步安排工作进度,并对勘测设计费作出相应的安排。

第十二章工作组织分工

为了保证方案编制的质量,应明确主持和参加编制人员的专业组成、结构和分工。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收集3篇) 】相关文章:

[精选]开学日记(整理5篇) 2024-07-04

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整理2篇) 2024-07-04

开学第一天日记精选(整理9篇) 2024-07-04

[精选]暑假旅游日记20(整理12篇) 2024-07-03

万圣节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2

初二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01

打羽毛球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6-28

一级建造师考试总结(收集3篇) 2024-07-13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收集3篇) 2024-07-13

水土保持变更管理办法(收集3篇) 2024-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