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收集3篇)

时间:2024-07-28 来源: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范文篇1

【摘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病人和疾病集中的地方,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极易发生院内感染问题。因此,应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做到以预防为主、切断传染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感染管理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的培养,做好物品的清洁和消毒、加强对病区和工作环境的清洁管理,进行重点季节和重点病人的特殊防护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内感染;护理管理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病人和疾病集中的地方,这种环境下由于病人自身抵抗力的下降,且不断接触各种不同的病人,还要接受治疗和护理,如果管理不当极易发生院内感染。医院感染是指患者或医护人员在医院发生的感染。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对于院内感染的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关统计显示,5%-10%的住院患者发生过院内感染[1]。院内感染给患者和医院都将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医院内的护理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本文对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内感染护理管理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医护人员及患者管理

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医护人员每天都要接触到很多的病人,他们需要通过手与病人的接触进行诊治和护理。因此,必须加强管理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感染控制的各项原则,掌握正确的洗手和手消毒的方法,做到手术操作前、后常规洗手,以防止因操作不当引起医源性感染[2]。接触传染病患者或者可以污染物后应及时进行手部消毒,以中断感染源。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相关知识缺乏的问题,可以开展全员培训,针对防护隔离、无菌操作、医疗废弃物和手卫生等进行培训,减少在对患者进行操作中的失误。及时进行理论知识的更新,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严格掌握各类病症的适应症、合理规范的使用抗生素,提高全中心医护人员的感染管理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对于患者应按照不同的病种进行分室管理,患者入院后要加强生活护理,做好全身的清洁卫生工作,定期为他们更换衣服、被褥,维持皮肤的清洁。对于特殊感染的患者,应安排其在人员较少的病房实行隔离,如果条件允许则让其单间入住,严禁他们在各个病室内走动,对于患者传染性的血污、排泄物和分泌物等要进行严格消毒,防止感染蔓延。

2物品的消毒与清洁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范文篇2

1实施继续教育前后各方面发展情况对比

1.1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对比

中心护理人员27人,三年前中心护理人员基本情况:大学3人、大专11人、中专13人;高级职称0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师5人、初级士8人;继续教育开展后2017年中心护理人员中大学6人、大专12人、中专9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师7人、初级士7人,现在中心护理人员在学历情况及职称方面都较三年前有所提高。

1.2申请继续教育基地前后对比

三年前中心未申请继续教育基地,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要到其他医院进行,在时间和路途上存在诸多不便,导致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甚至不能达标;现在中心申请继续教育基地后,组织继续教育课程较多,安排时间更合理,不存在路途遥远等诸多不便,使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增多,继续教育达标率大幅度提高。

1.3中心继续教育管理机构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培训情况对比

三年前护理人员除基地培训外基本没有参加过其他护理培训;近三年中,中心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了海淀区医疗系统组织的各种护理技能培训、医联体各种护理操作培训等。

1.4中心继续教育管理机构组织护理人员比赛和参加护理

操作比赛情况对比三年前中心没有组织过护理知识及技能比赛,护理人员也几乎没有参加过护理其他部门组织的技能比赛;近三年中心心继续教育管理机构组织护理人员比赛进行各项护理技能比赛,在比赛准备及比赛过程中护理人员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高护理技能。

1.5通过继续教育护理人员处理应急情况对比

三年前护理人员在遇到紧急情况处理时会有些慌乱,不够自信,通过继续培训,护理人员在处理紧急情况时能沉着冷静应对,能为医生提供积极的处理建议,尤其在社区团队工作中,护理人员担任着重要的任务,在处理团队应急工作时,护理人员充当团队的指挥官,有条不紊地指挥团队成员应对紧急工作。

1.6继续教育达标率对比

继续教育是医务人员每年都要完成的工作之一,参加继续教育并通过学分认证,保证学分达标,是医务人员晋升职称的基本条件,也是对中心完成继续教育的工作的检验,三年前,中心继续教育人员达标率为80%,部分没有达标的医务人员不能参加职称晋升;现在继续教育达标率为100%,确保每位需要晋升的医务人员都能参加职称晋升考试及考评。

1.7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对比

三年前,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学习较局限,没能学习更多的沟通技巧,工作中往往由于缺乏沟通技巧而导致患者不满意、投诉现象偶有发生,通过满意度测评显示,护理人员满意度仅为80%;自中心进行了继续教育管理后,根据中心医务人员需求安排了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把医务人员沟通技巧作为重要课程,对中心医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地继续教育,使中心医务人员掌握了更多领域的知识,为更好地完成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打下基础,中心护理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学习后,掌握了一定的沟通技巧,并能学以致用,把沟通技巧运用到对患者的服务中,社区护理人员现在不仅没有被投诉,近三年中表扬信及锦旗屡屡送到中心领导手中,护理人员满意度也达到了100%,促进了护患和谐。

1.8继续教育对护理人员从事家医团队工作的作用

家医团队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家医团队成员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防保人员组成,团队工作中要求每位团队成员掌握知识要全面、广泛、尤其是对慢病病人的管理,要求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其中,中心继续教育的开展正好为医务人员全面掌握知识提供了平台,护理人员通过全面的继续教育学习,丰富了医疗知识,在家医团队的工作中更得心应手,并能在团队中起到主导作用。

2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继续教育管理后,社区中心护理人员职称普遍提升,社区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及各种培训机会增多,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及急救水平得到提高,继续教育达标率也大幅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升,护理人员在团队工作中能够起到主导作用。

总之,通过继续教育管理,使得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3]。

作者:边鸿雁单位: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邢梅.社区护理人员103名综合素质培训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5):105-106.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范文篇3

昌邑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4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诊急救、社区卫生服务于一体的集团化综合医疗机构、潍坊医学院教学医院。设医院本部、城东分院、下营分院、皮防站、卫生学校以及都昌、奎聚、双台、李家埠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医疗资源整合重组,建立集团化的卫生服务网络

2009年,昌邑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全市卫生资源整合的决定,整个城区除妇保院以外的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划归昌邑市人民医院。根据市委、市政府整合方案,将昌邑城区的市中医院、皮防站、职工医院、卫校及城区周边4处街道卫生院划并到我院后,我院及时进行了规划调整。将4处街道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49个村卫生室,建立起市、乡、村一体化卫生服务网络。在认真完成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医院根据各社区医院专业特点进行业务重组,在奎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糖尿病足治疗专科;在都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中医康复专科;在李家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烧伤治疗专科;医院眼科与奎聚社区的眼科合并,提高了专科服务能力;医院皮肤科与皮防站合为一体;医院中医科定点帮扶双台社区医院;将“职工医院”建成为“城东分院”并设立了120急救分站和肛肠病治疗专科。在财力、技术、管理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和标准化改造、配置。去年市政府又将下营卫生院交付我院托管经营,除了从医院本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下乡医疗队驻点帮扶以外,还探索开展了院本部科室与下营卫生院科室之间的点对点帮扶,技术资源以一种新的途径下沉到了北部沿海开发区。这些措施,有效地扭转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存在的“服务能力弱、人员思想散、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局面,提高了基层服务保障能力;理顺了双向转诊制度,建立起了“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模式,形成了“十分钟”就医圈,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和逐步满足了群众医疗保健需求。

二、明确社区工作任务,社区工作成为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昌邑市人民医院关于重新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区域划分的决定》重新划分了区域。至此,我市城区形成了二个街办、六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格局。制定了《昌邑市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办法》,不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

为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增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内涵管理,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结合我院实际,对本院所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进行研究和探讨。

社区服务中心做为一级医疗机构,在承担社区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还承担着公共社区卫生服务任务。对此,我院为下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绩效考评指标时,除了效率与效益、质量管理、社会评价与医患关系、学习与发展、民主评价、一票否决项指标外,还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公共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特点,把社区辖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健康档案动态管理率、辖区孕产妇系统化管理率等指标纳入绩效管理考核体系。

1.构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1)效率与效益

为提高医务人员服务病人的效率,缓解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困难,据此我院确定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项工作效率指标,纳入绩效管理,以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需求。

(2)质量管理

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为此我院制定了《昌邑市人民医院社区中心、分院、站、诊所医疗质量考核标准》,考核指标包括:依法依规执业、科室质控体系、科室档案、工作报表、质量与安全目标、规范诊疗、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病历质量、规范检查、合理用药、纠纷投诉、重点工作、围手术期管理等具体的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医院相关职能科室采取定期考核和动态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管理,用以评价各社区中心医疗服务质量的水平。

(3)社会评价与医患关系

我院从社会及患者需求角度,结合360度反馈法,建立了社会评价与医患关系指标体系。

关注患者需求指标3项:出院病人信息反馈满意率、回访病人满意率、医疗纠纷与投诉。

社会评价与医患关系指标的确立,使各社区在提供医疗服务时,注重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尊重患者权益,增强医务人员责任感,构建医院与患者、与社会公众的和谐关系。

(4)学习与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医疗专业技术,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我院建立了学习成长考评指标体系,包括:人均著作、开展新技术项目与重点开展项目、科研成果及本行业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业务学习考试成绩、技术竞赛、学科建设等。每月对年轻医师、护士组织医疗技能实践操作考核,医疗专业知识考试,每年组织各专业医疗技术竞赛活动,确保医务人员的学习成长及技术的创新。

(5)民主评议

分领导评议、科室评议2项。

(6)一票否决

我院确立未完成上级指令性工作任务、发生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及投诉、行业作风、安全生产、社会综合治理方面发生较大问题、新闻媒体反面报道重大医疗服务过失行为等6项做为一票否决项指标。

(7)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及乡村一体化管理指标

包括:社区辖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健康档案动态管理率、辖区孕产妇系统化管理率、双向转诊率等指标。

2.绩效管理的过程控制

为全面了解各社区的工作情况,客观公正的评价社区工作绩效,保持医院各项工作过程的动态化管理,我院采取多种形式,与各社区进行沟通,对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反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

(1)社区服务中心采用书面报告、电话沟通、口头请示汇报等方式,向医院管理层及时汇报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等信息。

(2)医院定期召开院周会、院长办公会,不定期召开职能科室会,医院分管领导及职能科室不定期参加各社区周会、病例讨论会、大查房等,与各社区进行医院管理信息的沟通与反馈。

3.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绩效持续改进

考核的目的是改进绩效、推进工作、提高效率。根据质量管理PDCA循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循环进行持续改进。根据阶段性绩效考核结果,制定每季度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点考核项目,并以文件形式书面,从而确保医院各项工作的持续改进。

(2)绩效工资的分配

通过绩效考核逐步建立完善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根据不同岗位职责和要求对工作人员实施分类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及人员聘用的重要依据。社区中心薪酬按照以岗定薪、以绩定奖的原则,实行档案工资与岗位工资分轨制,按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考核奖励分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收集3篇) 】相关文章:

学游泳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28

我的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7-28

四年级日记[精选9](整理5篇) 2024-07-27

描写秋天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27

下雪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7-13

[精选]开学日记(整理5篇) 2024-07-04

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整理2篇) 2024-07-04

学校预防校园欺凌教育内容(收集3篇) 2024-07-28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收集3篇) 2024-07-28

财务的工作要求(收集3篇) 202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