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案(收集3篇)

时间:2024-08-10 来源:

蒙氏教案范文篇1

尼克尔斯基:原名弗拉基米尔?涅伊曼?阿勃拉莫维奇

1889年2月10日生于贝加尔湖巴尔古斯区

1916年至1917年在第16西伯利亚步兵预备团等当列兵

1920年4月转入红军

1921年起为俄共(布)党员

1921年在俄共远东区书记处工作。远东区书记处机构内设领导委员会,设中国处、朝鲜处、日本处等4个分支机构。尼克尔斯基在中国处工作

1921年6月间,他代表远东国际间谍处、远东国际书记处、赤色职工国际这3个机构来到中国,来中国时使用的名字为尼克尔斯基。同年7月23日代表共产国际,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在会议上讲话

1922年到1925年在远东边区全权代表处间谍科工作,曾在满洲里等地从事地下工作

1925后,在远东边区工作,曾任远东边区领导委员会外事处处长

1933年到1935年,在远东边区内务部管理处工作

1935年到1937年,为原苏联内务部国家安全领导委员会第七处全权代表,曾到中国从事过地下工作

1938年2月,在哈巴罗夫斯克,尼克尔斯基以“间谍罪”被捕,同年9月21日在哈巴罗夫斯克被枪决

1956年11月8日,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为尼克尔斯基昭雪(资料提供:蒙古国达西达瓦教授)

熟悉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有15位参加者,国内出席者13人,还有两位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

15人中,14人的履历、照片和人生故事,都一清二楚,唯有尼克尔斯基,成了一个谜团,几乎无人知晓他的模样、他的故事。86年前匆匆走进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的这位俄国人,作为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被郑重委派来华帮助中共建党,并在“一大”有过重要发言和建议。如此重要的历史角色,却仿佛成了一个隐约的影子,一晃而过,音容杳然……以致有俄国历史学者撰文称之为“被遗忘的中共一大参加者”。

于是,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第三展厅,在介绍15位出席者的版面中,14位均有大幅照片,唯独到了尼克尔斯基,成了一块醒目而无奈的空白,让许多参观者迷惑不解。

这块历史的空白,到了今年初秋,终于被完整地填补:俄、蒙两国学者,经由不懈的努力,几乎是同时发现了尼克尔斯基的照片和档案!

中共党史研究专家闻讯,均分外惊喜。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著名党史理论专家李忠杰教授说,感谢俄罗斯、蒙古学者的热情帮助,也感谢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锲而不舍的努力;后勤指挥学院教授、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学科组成员、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邵维正少将,听说中共创建史有如此重要发现,格外高兴,称之为“重要成果”。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倪兴祥、副馆长张小红,向记者介绍了这一重大发现的来龙去脉。

女学者发现尼氏传奇一生

本该悬挂尼克尔斯基照片处的那块空白,一直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心病”,他们从未间断过解谜的努力。据倪兴祥回忆:上世纪80年代,还曾通过外交途径,致信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请求帮助寻找。这一信息,引起了苏联有关方面的注意。

俄罗斯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卡尔图诺娃曾撰文说:1987年,苏共中央一位书记应中共中央邀请访华,回国后,他交给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一项任务:寻找中共一大参加者尼克尔斯基的生平材料和照片。卡尔图诺娃接过了这项“解谜”工作。尽管她多方努力,也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却一直没有重大突破。

直到去年,卡尔图诺娃在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中央档案馆的帮助下,终于揭开了尼氏的传奇经历。

原来,“尼克尔斯基”是军人出身的弗拉基米尔?涅伊曼?阿勃拉莫维奇的化名。他生于1889年,1921年成为俄共(布)党员。不幸的是,1938年,他因莫须有的“间谍罪”被捕,很快便在哈巴罗夫斯克被枪决。1956年,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为他昭雪。

尽管尼克尔斯基的生平渐渐浮出水面,但是,因为找不到他的照片,他的面貌仍然模糊不清。热心的卡尔图诺娃教授忍不住在媒体呼吁:吁请远东和西伯利亚的档案工作者和研究者,一旦发现尼克尔斯基的照片,请寄给我们或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俄教授携照片重访“一大”会址

今年6月29日,在一个闷热的黄梅天,转机出现了!小雨淅沥中,来自俄罗斯的参观者、远东国立大学历史学教授阿列克赛?布亚科夫,要求面见“一大”会址纪念馆的领导,称手头持有尼克尔斯基的照片。

张小红闻讯,又惊又喜,一路小跑着来见这位特殊客人。

原来,阿列克赛去年曾经来沪参观过“一大”会址。当时,同胞尼克尔斯基留下的那片“空白”,给他带来某种震撼:这个所有人都欲知晓的中共一大参加者,却又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人!

我要把尼氏照片送还给中国――阿列克赛暗下决心。

原来,如同卡尔图诺娃教授一样,他也被尼克尔斯基独特的人生和谜团所吸引,一直在苦苦寻找他的下落,先后向尼克尔斯基工作过的数个边疆地区的档案馆致函查询,均无所获。直到俄罗斯有关方面向他建议,根据尼氏生平的一些线索,不妨向鄂木斯克州档案馆问讯。这封征询信在两个月后,终于有了让他喜出望外的回函,一张光盘中,有两张照片:一张是尼氏人事档案封面,另一张是带有尼氏本人头像的履历表。据称,档案馆中,还有尼氏的几十页文字资料,他的本名与化名均有明确记录,其自传中还披露自己去过上海工作。

张小红凝视着阿列克赛展示的尼克尔斯基照片,这个神情严肃、眼睛里透着一丝忧郁的中年人,果真是尼克尔斯基吗?

很快,倪馆长做东,宴请阿列克赛教授。席间,阿列克赛将解谜过程和盘托出。嗣后,又应“一大”纪念馆之请,影印了另两张带有尼氏照片的档案资料。

至此,疑虑全消――尼克尔斯基,终于出现了!只是,深谙史学研究方法的倪兴祥和张小红,仍有一层担心:阿列克赛提供的,会不会因为是孤证,而不被史学界采信呢?

蒙古学者再添有力佐证

想不到,时隔两个月,“孤证”便不孤了。8月,一个来自内蒙古的电话,让倪兴祥、张小红再添喜色:他们也找到了尼克尔斯基的照片!

原来,早在2001年,蒙古国人民党的一位负责人莅临上海“一大”会址参观,也发现了尼氏照片竟付诸阙如,不由回国向蒙古国研究共产国际历史的著名学者达西达瓦询问,能否找到尼氏照片?

2005年,达西达瓦到中国呼和浩特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又听到中国同行向他提出同一个问题。不能让中国同行失望!这段历史不能再继续“空白”下去!2006年的4月、9月、10月,达西达瓦先后赴俄,“泡”在与尼氏可能有关的数家档案馆、博物馆,披阅大量相关资料,尼氏的生平事迹渐渐清晰起来。然而,他本人的照片极难查获。直到他的朋友拉?博?库尔斯利用工作便利,在鄂木斯克州的专业档案馆终于发现了尼氏的两张照片!

达西达瓦喜出望外,立即通知他在中国的朋友,并且相约在金秋9月,一起远赴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送交这两张珍贵的照片。

9月12日,当达西达瓦拿出照片的一刹那,倪馆长只用余光轻轻一扫,立时激动起来:两张照片中,一张与阿列克赛提供的尼氏在上世纪30年代的照片完全一样,另一张则是新见,是尼氏在上世纪20年代的英姿――离他参加中共一大的时间更近!

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倪兴祥、张小红喜出望外:这个历史的悬念,终于解开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从此将更加完整!

现在,在上海兴业路那个小弄堂里,长达86年的一片历史迷雾,被轻轻拨开,化名为“尼克尔斯基”的这位共产国际代表,正向我们微笑着走来……

(9月24日《人民日报》,作者为该报记者)

我们熟知的参加中共“一大”会议的14位代表

?李达(1890~1966),湖南零陵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在“一大”会议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局成员,负责宣传工作。在上海机关工作时,多次和陈独秀、发生矛盾和冲突,并于1923年夏愤然宣布脱党。尽管如此,李达从未放弃信仰,一如既往地从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新中国成立后重新入党,后任武汉大学校长。1966年8月在武汉病逝。

?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因与陈独秀、意见不合,逐渐脱离了党的活动,1924年被。后任上海大学教授,湖北省教育厅长。1927年12月在武汉遭桂系军阀杀害。

?(1897~1979),江西萍乡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因为在参加“一大”时带来了的意见,会议推举他为主席,之后长期在党内担任要职;在长征途中和到达延安后,分裂中央的严重错误受到批判;1938年初,张叛党投靠并充当了军统特务;1949年后寓居香港,1979年客死加拿大。

?刘仁静(1902~1987),湖北应城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是“一大”最年轻的代表,1929年赴苏学习,回国途中拜会托洛茨基,从此开始成为党内的反对派,1930年因参加托洛茨基派别被党组织开除。后在政府任职,1950年回北京,任人民出版社特约翻译。1987年8月死于车祸。

?(1893~1976),湖南湘潭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后历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76年9月在北京病逝。

?何叔衡(1876~1935),湖南宁乡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后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工农检查部部长。1935年2月,在福建上杭牺牲。

?董必武(1886~1975),湖北黄安人(今红安),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后历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1975年4月在北京病逝。

?陈潭秋(1896~1943),湖北黄冈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后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1942年9月在新疆被捕,次年9月在狱中被害。

?王尽美(1898~1925),山东莒县北杏村人(今属诸城),济南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后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1925年8月在青岛病逝。

?邓恩铭(1901~1931),贵州荔波人,水族,济南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后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1928年在济南被捕,1931年4月在狱中就义。

?陈公博(1890~1946),广东南海人,广州共产主义小组代表。1922年秋脱党,是“一大”代表中最先脱党的人物。抗战时期,陈公博追随卖国求荣,成为第二号汉奸。抗战胜利后因叛国罪被判死刑,1946年被枪决。

蒙氏教案范文篇2

[摘要]蒙氏教师具备的素养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的质量。本文着重探究如何给孩子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集体气氛,给孩子一个舒适、自然、像家一样的环境,培养孩子独立、自信、专注的能力。

[关键词]蒙氏素养规则与自由秩序独立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128-01

引言

蒙特梭利教育(简称蒙氏教育)是由意大利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开创的,在全世界享有盛名。蒙氏教育进入我园已经6年,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那么,作为一名蒙氏教师,我们是否具备应有的素养?我们是否真的将蒙氏教育的精髓和真谛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了?针对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自己对蒙氏教师素养的理解。

一、给集体中每一位孩子平等尊重的爱

爱孩子是作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首要条件,同时它也是蒙氏教育的精髓之一。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亲情,有时却是一种溺爱,一种“剥夺孩子权利或能力的爱”。在无形中,孩子就失去了很多锻炼、尝试的机会,缺失了自我。但是作为一名蒙氏教师,我们不仅要热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更要给孩子一种适度的理智的爱。

二、蒙氏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分析问题的头脑

在蒙氏教育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观察者、帮助者、准备者等角色。许多老师都认为只要我把新工作正确的、规范的操作完成,孩子们就可以自由地工作了。其实不然,在孩子的自由工作过程中,并不是我们放松的时候,而是我们高度集中精神的时候。我们要用“鹰”一般敏锐的眼睛去观察每一位孩子,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更要发现他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同时还要发现他们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辅导方案中更好地引导和促进。总之,在工作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三、周密的细节规则与绝对的自由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说要创造自然、和谐、自由的教育氛围,但“自由”从何而来?“自由”不是我们所说的一再放任,它是有“前提条件”的,每位孩子在这个环境中都必须要遵守纪律,必须要求自己做到遵守每个细节的规则,这样才可以自由地、轻松地活动。这样,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充分的自由。另外,在蒙氏教室里,孩子并没有被允许去做“任何事情”,而是自由地选择有益与有用的工作,从而得到心理和认知的满足。

四、秩序是快乐的源泉

在一个有秩序的环境中生活,每个人都会很快乐。孩子也是这样的,只是由于年龄的制约,他们的秩序感弱一些而已。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秩序感,是我们作为一名蒙氏教师的首要任务。

五、发现每位孩子的长处,使其得到充分发挥

每个孩子都有个体的差异,要想让每位幼儿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作为教师,我们要发现孩子的长处,同时也要看到他的不足。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就像多元智能的教育一样,将孩子的优势发挥到最高,让孩子的弱势降低到最低,同时,使其优势激发弱势,达到最终的互补。

六、在帮助孩子的同时,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

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一句话:“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很多次都在不经意中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因为只有自我的独立,才会有充分的自由。“我听到了,但随后就忘了;我看到了,也就记得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这是蒙特梭利的原话。“做”是孩子思维的前提,我们要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多动手的机会,在探索中学习,在尝试中积累经验,这样孩子才能会思考,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孩子大胆地尝试,不允许说“我不会”,可以说“我需要帮助”或“请帮忙”。尝试不仅是探索学习的一种前提需要,同时也是孩子了解社会步入社会的需求,没有尝试精神,就无法迈向社会。孩子对任何事都应充满自信,都有好奇心。这样,他将会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直至成功。

七、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和独立能力

自主学习这一点充分体现在蒙氏教育中,它能让孩子从简到繁、从具体到抽象地不断学习,让能力变为自信,再让信心进一步激发能力,源源不断地学习。同时,自我正确指引是孩子自己独立学习的最好教师。

八、结语

蒙氏教师要时刻记住以下几点:

(一)给孩子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集体气氛。

(二)给孩子一个舒适、自然、像家一样的环境。

(三)培养孩子独立、自信、专注的能力。

(四)自己从内心里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蒙氏教师,工作中要大方、语言精练、举止优雅。

(五)在与家长交流时,要做一个会说话的“语言艺术家”。

(六)以真诚的心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

蒙氏教案范文篇3

1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忽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从东西方文化上看,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含蓄内敛,然而西方文化崇尚的是自由和个性。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大多比较乖巧、听话,而西方文化孕育出来的幼儿大多个性比较鲜明。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孕育出来的,目的是让幼儿在具有独立个性的同时,也能够遵守相应的规范和秩序。由此可见,蒙台梭利教育法应用于西方幼儿的教育,可以对幼儿独立自由的个性进行约束,使幼儿自由却不散漫。但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蒙台梭利刻板、程序化的教具操作模式显然限制了幼儿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使幼儿过于拘谨,不利于幼儿个性的充分解放,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在我国的蒙台梭利幼儿园中,蒙氏教育方法培养下的幼儿与传统幼儿教育模式培养下的幼儿相比,虽女孩儿文静,男孩儿绅士,却少了几分本属于幼儿的天真和烂漫,活泼和开朗。

1.2实践中严重的形式主义

蒙氏教育主要是借助于一系列由蒙台梭利设计的教具对幼儿进行训练,因此,教育体系相对系统化,似乎更容易被学习和引进。与理解和应用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相比,幼儿园更重视的是如何选购足够多的蒙氏教具,布置温馨舒适的蒙氏教室。有的幼儿园只是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材料,有些材料甚至很少被幼儿摆弄、操作。实质上,蒙氏教育思想的体系庞大、内容深厚,包含着深刻的儿童观、教育观,因此,即便学会了蒙氏教具的操作方法,也不意味着真正掌握了蒙氏教育的方法。实质上,蒙氏课程的核心在于观察、了解幼儿发展的内在需要,以确定其个别化教学的目标,而后提供适宜的环境,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①很多幼儿园在实践过程中更多的重视的是教具和活动材料,而没有真正关注幼儿的需要;重视的是幼儿有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学会材料操作的步骤,而并不关注幼儿是否掌握了材料背后所蕴含的知识价值。

1.3忽视蒙氏教育的局限性

很多幼儿园盲目效仿和复制蒙台梭利教育法,只看到蒙氏教育的先进性,而忽视了蒙台梭利教育法本身脱胎于智障儿童的训练方案,因此也存在着很多局限性。

(1)限制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蒙台梭利设计的教具在操作步骤和方法上是固定的,幼儿只能遵守这个操作规则进行教具的操作,她强调的是幼儿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重复练习。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虽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具,但是需要严格按照教师的示范和要求进行操作。这样的模式显然容易使幼儿形成呆板、机械的个性,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2)不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法包括日常生活练习、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五个方面的教育内容。蒙台梭利教育法虽然试图培养幼儿多方面的才能,但是却没有给幼儿提供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在其教育训练中注重的是幼儿独立的活动,专注的自我训练,大部分时候,幼儿都是独自活动的过程,幼儿之间没有太多的沟通和互动,以及互相合作和协作的机会。这虽然有利于幼儿独立个性的养成,却显然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

1.4缺乏专业的蒙台梭利教师

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得以实行的有效前提就是拥有具备专业素质的教师。因此,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否能够成功地应用于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很大程度上是受教师本身影响的。在实际活动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自己本身扮演的重要角色,没能掌握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如:对于蒙台梭利教育中“自由”的理解有失偏颇,对幼儿放任不管,不进行示范和指导。在对幼儿的干预方面,还存在着干预不当的现象,在幼儿专心地操作教具时,教师认为其有错误便上前干预指正,当幼儿遇到困难犹豫不决时,教师便“迫不及待”地上前帮助解答。②教师的这些做法显然都是对幼儿“自由”的一种干涉和侵犯,不利于幼儿自身的发展。而且,很多蒙氏教师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有些教师只是懂得教具的操作,而对于蒙台梭利教育的思想内涵一无所知。

2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的有效策略

2.1充分考虑移植蒙氏教育的文化差异

西方文化背景下孕育出来的蒙台梭利教育法显然更符合西方对幼儿的培养模式。要想使蒙氏教育真正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我们在蒙氏教育中国化的过程中,在我们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时,要注意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要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和我国幼儿的具体特点开展教育活动。首先,在教具材料的选择和投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需求,其次,对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一些教具及其操作过程适当加以改良,改变它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部分,使之更适合我国幼儿的发展。同时,在幼儿选择教具和教具操作时间上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幼儿在教具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独立探索和发现,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想象力,真正解放幼儿的天性,突显幼儿的个性,让幼儿自由探究,充分发展。

2.2正确理解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思想精髓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只有真正掌握了蒙氏教育的思想精髓与丰富的内涵,才能将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应用到我国的幼儿教育当中。首先,明确幼儿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这里的“有准备的环境”,一方面指充满爱与快乐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也包括教师组织与安排的物质环境,包括各种教具和材料。③其次,遵循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同时,了解幼儿发展的敏感期,使教育与敏感期相结合,避免由于延误时机带来的幼儿心理发展的障碍,使幼儿又快又好地发展。还要正确理解蒙台梭利的教育观,理解蒙氏教育中关于自由的主张,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活动。因此,蒙台梭利教育的开展,一定要在理解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精髓的基础上,这样才能真正脱离形式主义。

2.3正视蒙台梭利教育法本身的局限性

蒙台梭利的课程结构较高以及教具操作过程过于机械与程式化,不利于幼儿自主性的活动和创造力的发挥。所以,我们在移植蒙氏教育,对幼儿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给予幼儿更多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对于模式化的教具操作可以适当进行改良,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改变其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部分。同时,除了要培养幼儿的独立个性,也应该重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让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喜欢与人分享,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协作,并建立良好联系。同时,也应教会他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积极应对和处理,更好地使之与社会生活相融合。所以引进蒙氏教育的时候,应充分考虑蒙氏教育本身的局限性,发挥幼儿的创造力,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更好地发挥蒙氏教育的价值。

2.4加强蒙台梭利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蒙氏教案(收集3篇) 】相关文章:

[精选]成长日记作文(整理5篇) 2024-08-10

我的日记6[精选](整理3篇) 2024-08-09

校园生活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8-09

实用的日记作文精选(整理6篇) 2024-08-08

三年级日记精选(整理3篇) 2024-08-08

过年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8-05

精选写人的日记(整理1篇) 2024-08-04

蒙氏教育的核心(收集3篇) 2024-08-10

蒙氏教案(收集3篇) 2024-08-10

新兴市场风险(收集3篇) 202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