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科特点范文篇1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专业特色特色建设
一、引言
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走过了有特色到特色不明显的过程,以人才培养特色为例,建国以来师范院校主要培养教师,工科院校主要培养科技英语人才,外交学院主要培养翻译、外交人员。国家英语等级考试如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淡化了各个高校对特色的重视,正如李名梁等人所说:“学科和专业设置以及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趋同,存在着盲目模仿的通病,大学特色丧失殆尽;各所高校没有结合学校自身优势进行人才培养,导致在人才市场上大学毕业生千人一面”,出现了特色化的“趋同”、“特色迷失”、和“为特色而特色”的困境。
同时,在我国英语教师中也存在英语专业要不要特色(即培养通才好还是专才好),什么是特色的问题。认为需要特色的占多数。有人(如于文兴)认为特色可体现在学科优势上,如有的院校语言强,有的院校文学强;或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如有的院校培养的学生口语强,或翻译强,或口译强,或教学能力强。有学者(如:李俊峰)提出特色可体现在教学管理、队伍管理、课程设置、科学研究上。刘向兵等。认为在科学研究方面突出重点、发挥自身优势,也可以使大学在科研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或如:李重、胡银根所说运用大学社会服务职能形成特色,将地方特色转化为学校的育人特色。由于不同的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要求和目标不同,使得大学在培养人才方面也各具特色。
本文试图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教材建设等方面探讨英语专业的特色建设的角度或切入点。
二、“发展”与英语专业特色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的专业特色建设也应着眼于发展,着眼于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科发展、专业方向发展,用发展的眼光,从发展的角度看专业特色建设的方方面面。
学科建设应该是英语专业特色建设的一个方面。有的学校语言学强一些,有的学校文学强一些。在语言学强的院校,有的应用语言学强一些,有的理论语言学强一些。在文学比较强的院校,有的美国文学强一些,有的英国文学强一些,更有的在东方英语文学方面强一些。选择英语专业的支撑学科要考虑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考虑血科本身的发展(尤其是学科发展前沿),吸收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兼顾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亦是专业特色建设的主力军,因此,教师发展应是英语专业特色建设的首要问题。英语专业的师资队伍应向几个学科方向发展?是集中力量向英语语言、文学、语言学发展,还是多元化、跨学科发展?是鼓励教师自由发展,还是引导教师往几个方向发展?这应该也是专业特色建设应该考虑的问题。李俊峰等。介绍某学院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向双师型发展,服务面向向外企发展应该是“发展”与特色探索的一个范例。
英语专业相关学科的研究值得关注文学批评、语言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内容、理论、方法上的发展。研究方向需要以史为镜、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关注未来的发展。研究内容应该吸收英语文学、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应该广泛采用文学、语言学、社会学、统计学的新理论、新方法。
服务社会是英语专业特色建设的又一个切入点,应充分考虑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湖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特色上可考虑为浙北地区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师和承担浙北地区英语教师的培训,为地方教育发展服务。如于文兴所说:“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是大学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三、“以人为本”与英语专业特色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英语专业特色建设上,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专业发展、学科发展也应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应特别注意教师、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术方向和专业方向自由发展。一方面,是英语专业特色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为了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英语专业特色建设依靠人,依靠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
“以人为本”在专业建设上就是以教师为本,队伍建设、团队建设、梯队建设都应围绕教师成长、教师发展展开,明确“目的为了教师、方法适应教师、过程关心教师、成败依靠教师”的思路和目标。队伍建设要充分考虑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和发展,经验的积累,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学历学位的提高和职称职务的晋升。方法上要积极探索适应教师发展的路子,重视人才环境和软件建设,既要坚持学术自由,又要重点扶持,形成几个较硬的团队和明确的方向。鼓励优秀人才各尽其责、尽其所能,形成一种鼓励学术上水平、科研出成果、人才有成就的运行机制。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用人机制,落实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机会留人、学科留人、梯队留人。创新科研管理制度,建立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鼓励校际之间、学科之间、课题组之间、人才之间从项目、经费、成果之间的竞争。分配制度要向科研、向科技创新倾斜,不断加大对科技成果和创新人才的奖励力度。建立科学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把评价考核与奖惩、晋级、岗位聘任结合起来,鼓励多出人才、多出成果,出创造性成果。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考虑学生发展,包括知识、技能、能力、视野、未来事业等方面,在注意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形成特色,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平台。
以学生为本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制订教学计划既要考虑专业的共性,更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和特性,根据学生成长成才和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需要开设丰富、充足的选修课。某沿海地方高校根据当地民营企业多、想当老板的人比想当雇员的人多的地方文化特点提出他们培养领导清华、北大毕业生的人才,颇有新意,也有可以借鉴的意义。
四、“全面、协调、可持续”与英语专业特色建设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亦是英语专业特色建设的基本要求。
全面发展就是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既要重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他们往往是形成一个学校的英语专业特色的主要因素),也要关注全体教师的发展;既要重视拔尖学生的培养(拔尖学生也有可能成为一所高校英语专业特色的一个组成。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某校在谈到其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时就说他们学校的特色是在考研上成了外交学院的“摇篮”,每年都有学生考上外交学院研究生),也不能忽略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协调发展更涉及到诸多领域、诸多层面的方方面面。在学校层面上会涉及到各个学科如何协调发展,重中之重学科和一般学科如何协调发展等问题。如:某地方院校为了申报硕士点,在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后决定优先发展基础比较好的生物学、教育学、数学、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体育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忽略了其它学科,这显然有失协调,没有做到多学科协调发展。
在英语专业的课程建设中也存在着专业技能课、专业知识课、相关专业知识课如何协调的问题。在队伍建设中存在学科带头人、学科学术骨干和广大教师的协调发展问题,人才培养中存在拔尖人才和广大学生协调发展问题,个体学生的发展中存在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协调的问题,个人兴趣和国家需要、社会需求、学校要求相协调的问题。没有“协调”就产生不了特色。
英语专业特色建设和发展也存在一个可持续问题,队伍建设、梯队建设、团队建设要考虑可持续,短期、中期、长期目标要考虑可持续。既要用人,也要培养人;既要考虑现在的需要,也要注意人才储备,更要考虑将来学科发展所需要的新人才、新知识、新视野。
五、“统筹兼顾”与英语专业特色建设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英语专业特色建设的根本方法。
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若要特色鲜明,教材建设的分量不容忽视。在教材选用上要统筹兼顾优秀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与地方教材、自编教材,甚至讲义。优秀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更能保证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和帮助他们获得文学文化知识,地方教材、自编教材、讲义则有利于特色的形成。课程设置上也应必修与选修统筹兼顾,在人才培养特色上可考虑适当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课程建设上精品课程和非精品课程统筹兼顾。
学科建设上重点学科和非重点学科也要统筹兼顾,而且,重点和非重点也在动态中,经过建设,非重点的有可能成为重点,重点的也有可能降为非重点,只有动态管理,建立能上能下的机制,才能确保特色建设出成效。
另外,队伍建设上外引进与内培养、带头人培养与广大教师发展也要统筹兼顾,注意教师的重塑-全国各地引进的博士、教授不一定了解校情和省情、市情。人才培养上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统筹兼顾。学习内容上了解英国国家文化与对外宣传中国文化要统筹兼顾。研究英国文学要有问题意识、比较意识和中国视角。
在英语专业特色建设中,唯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发展为第一要义、以人为本为核心、全面协调可持为基本要求、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才能获得好的结果。我们应当坚持学术自由、学科平等、民主治校、分类激励、尊重选择、全面建设、全面发展,把英语专业特色建设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李名梁、陈士俊、王雪莲:《我国大学办学特色建设的现状、困境及解决路径》,《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于文兴:《大学如何形成办学特色》,《新余高专学报》,2007.5。
[3]李俊峰、金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1。
[4]刘向兵、李立国:《高等学校实施战略管理的理论探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5。
[5]李重、胡银根:《将地方特色转化为学校的育人特色》,《中国教育报》,2007.12。
[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10。
高中语文学科特点范文篇2
【关键词】科技英语;语言特点;翻译策略
当今科学研究界中,英语是全球最流行的科学语言。从17世纪科技英语建立和发展初期,到20世纪逐步成为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整理语言,科技英语得到长足发展。如今,全球大多数国家建立了科技英语研究中心,并在高校设立科技英语专业以从事相关研究和人才培养。我国高校科技英语人才的培养也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高素质专业人才。本文从科技英语发展现状出发,从科技英语词汇、句法和修辞等方面阐述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并着重从科技英语词汇和句子等方面剖析科技英语的翻译策略,为科技英语领域相关研究给出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科技英语语言特点
(一)科技英语词汇特点
科技英语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科技英语词汇使用特点中。科技词汇主要包括纯科技词汇和整理科技词汇。
1.纯科技词汇。纯科技词汇是指只用于某一学科或专业的专门词汇或术语,如triode(三极管)、sodiumchloride(氯化钠)、relay(继电器)等。这些专门词汇或术语一般出现在其相应的领域中,如电子信息科技、生物化学等,其词义精确、固定而具有针对性,且一般不会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纯科技词汇需要不断识记、理解和积累,从而在翻译中运用自如。
2.整理科技词汇。整理科技词汇即在不同学科或专业经常使用的词汇或术语。这类词汇数量较大,出现频率较高,且出现在不同领域中有其固定的语义。如movement在电子领域里有“机芯”之义,在机械力学中有“移动”、“运动”之义;stroke在机械力学中有“冲程”、“轻敲”等词义;power在电子领域有“电源”、“电力”、“功率”等词义。整理科技词汇的使用较纯科技词汇灵活,使得科技词汇的应用范围更广。
(二)科技英语句法特点
在科技英语句子中,多使用被动语态、名词化结构和长句来表述。
1.被动语态。科技英语句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客观和准确。科技英语文献中很难找到感叹句、疑问句等带有主观感彩的句式,而更多的是使用陈述句。其间被动语态的大量使用使事实陈述、数据罗列以及图表说明等更为客观和准确。如:TherectifierelementsandthedriverICarepackagedinonepackagingbody.(整流元件和驱动IC统一封装在一个封装体中。)
2.名词化结构。科技英语句子的第二个显著特点即为大量使用名词和名词词组这类名词化结构。在日常英语中的动词和形容词等词在科技英语中通常会转化为名词来充当相应语法成分。这类名词的构成一般由动词加上后缀-ance,-ence,-ment,-sion等构成,在句中表行为动作、方式手段、状态情况和结果等。如:Theadditionorremoveofheatmaychangethestateofwater.(增加或减少热量可以改变水的状态。)
3.长句。科技英语文献中,在追求行文简练时也常用一些含有较多短语和分句的长句以及逻辑关联词语以使科技英语行文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具有说服力。如:Theyokemembermayincludesymmetricallydisposedpassagessothattheinstrumentmaybemountedtoeithersideoftheyokemember.(该轭架构件可包括对称布置的通道,以便仪器可以安装到轭架构件的任意一侧。)
(三)科技英语修辞特点
科技英语修辞特点主要体现在句型和时态使用中。科技英语文章具有较强客观性和信息性,主要用来陈述客观事实以及说明特性和功能等,故大量使用陈述句型,且时态以一般时为主,尤以一般现在时最为常见。
此外,在说明书、操作指南和注意规范等特定科技文章,祈使句较陈述句更为常见,用以建议、劝告和命令相关使用人员某些特定行为。
二、科技英语翻译策略
科技英语翻译策略主要体现在科技英语词汇翻译和句子翻译中。
(一)科技英语词汇翻译
科技英语词汇的翻译策略常体现在科技英语词类转化和词序转变两个方面。
1.词类转化。由于科技英语文章中名词化结构以及长句运用较多,名词化现象大量存在。在翻译名词化结构时,常进行词类转换,以达到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目的。如:Coatingsofnickel,goldandsilvergiveaniceshinyappearancetoarticles.(对镍、金和银器进行镀膜能给此类器件增加光泽。(名词转译为动词))
除名词化结构的转化之外,其他词类的转译也屡见不鲜,如:Anacidandabasereactinaprotontransferreaction.(酸与碱的反应是一个质子转移的反应。(动词转译为名词));Theimagemustbedimensionallycorrect.(图的尺寸必须正确。(副词转译为名词))。
2.词序转变。为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译文的词序有时会与原文词序不同,即词序转变法。如:Twofactors,forceanddistance,areincludedintheunitsofwork.(力和距离这两个因素包括在功的单位中。);Thebranchofscience,artificialintelligence,isdevelopingrapidly.(人工智能这一科学分支正快速发展。)
(二)科技英语句子翻译
科技英语句子翻译策略常见于句子成分转换译法、被动语态译法以及长句译法中。
1.句子成分转换。有时原句表语须转译成主语,如:Zirconiumisalmostasstrongassteel.(锆的强度几乎与钢相同。)
在科技英语中,作状语的介词短语常译成主语,且介词本身可省译,如“Multipletypesofstandardizedbearingsaremanufacturedinthefactory.(工厂生产多种类型的标准化轴承。)
2.被动语态的译法。被动语态突出所要说明的中心事物,简洁明了并引起注意,故在科技英语文章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要么仍译成被动句,要么译成主动句。译成被动句时,可增译“被、由、让、为、加以”“等助词;译成主动句时通常是将原句中的施动者译成目的语中的主语,如:Otherevaporationmaterialsarediscussedbriefly.(其他蒸发材料简单地加以讨论。);Themoleculesareheldtogetherbyattractiveforces.(引力将分子聚积一起。)
3.长句的译法。科技英语长句的译法主要有顺译法、倒译法和分译法。对长句的处理首先应理顺语法结构,然后根据句子特点采取不同译法。如:Objectionablehydrogensulfideisremovedfromsuchagasorfromnaturallyoccurringhydrocarbongasesbywashingwithvariousalkalinesolutionsinwhichitisabsorbed.(要从煤气或天然存在的烃类气体中去除有害物质硫化氢,就须用能吸收硫化氢的各种碱性溶液来洗涤。);Thedisplaydevicecannotonlyreceivealightsignalandthusachieveadisplayfunction,butalsotransmitthelightsignalandthusrealizethepurposeofcontrollingotherhouseholdapplianceshavinganopticalfibercommunicationfunction.(本显示装置既可以实现对光信号的接收,达到显示的功能,又可以实现光信号的发射,达到对其他具有光纤通信功能的家电的控制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技英语文章翻译中,要抓住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在掌握英汉基础语言知识和翻译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翻译实践,确保译文表意明确和通顺流畅。
参考文献
[1]赵萱,郑仰成.科技英语翻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袁崇章.论科技译文的语体特征[J].外语教学,2002(3).
高中语文学科特点范文篇3
关键词:现代科学教育艺术高职语文特色教材建设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知识创新的水平和速度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这就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以及艺术高职语文特色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较好地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我们必须强化现代科学教育发展背景下的艺术高职语文特色教材建设的探析与研究,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结构组合和序列编排,构建起有专业特色的艺术高职语文教材体系。
一、现代科学教育发展背景下艺术高职语文特色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艺术高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有高等职业教育一般属性的同时,还表现出鲜明的专业特质。高职语文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的公共基础课,集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教育性于一体,在传授民族语言艺术、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培养民族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现代科学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相对于艺术高职的特殊专业要求,传统意义的高职语文教材就显得缺乏必要的对应性。鉴于此,我们应该以现代科学教育理论为指导,潜心投入艺术高职语文特色教材的建设,以期构建起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内容实用、形式多样的艺术高职语文特色教材体系。
二、现代科学教育发展背景下艺术高职语文特色教材建设的着力点
1.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突出人文教育和语文素养的提高。艺术高职语文的本质属性是“语文”,突出高等职业教育语文学科的特点、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需求是艺术高职语文特色教材建设的核心。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教育发展背景下,大语文的理念应该贯穿艺术高职语文特色教材建设的始终。鉴于文学与艺术存在的人文教育和美育功能方面的共性,艺术高职语文特色教材建设要站在语文的角度,渗透和偏重艺术内容,不可为艺术而艺术。在编纂结构设计上,以模块组合为框架,以多纲多本为特征,围绕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构建阅读欣赏、实用文体写作、口语交际三大模块,着重培养艺术高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鉴赏能力、应用性文体的写作能力和社会交流中的语言交际能力。在单元设计上兼顾艺术高职的学生就业和发展需要。比如在阅读欣赏方面,每个单元都设置“精读篇目”和“艺术拓展阅读”及“艺术类作品导读”内容,以大语文的形式体现语文教材的艺术特色,促进学生人文教育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高中语文学科特点(收集3篇) 】相关文章:
三年级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8-24
我的日记精选10(整理6篇) 2024-08-23
我的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19
寒假趣事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8-16
优秀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8-12
精选昆虫日记(整理2篇) 2024-08-12
[精选]成长日记作文(整理5篇) 2024-08-10
这里也有乐趣的作文600字(整理8篇) 2024-08-24
高中语文学科特点(收集3篇) 2024-08-24
打乒乓球作文(整理10篇) 2024-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