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收集3篇)

时间:2024-09-08 来源:

分子生物学范文篇1

关键词:教学模式;研究生;分子生物学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BasedLearning,TBL)是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TBL以一个小型组织化的学习环境为条件,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抓手,以教师的有效教学和管理方式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1]。高晓秋等[2]首次将TBL应用到西医外科学教学中。穆攀伟等[3]认为TBL教学适于现代医学教学的要求,值得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和推广。宋京等[4]评价了TBL教学对医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发现TBL教学对医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作者在2014级研究生分子生物学教学中采用TBL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获得了一些体会,现总结如下。

1构建教学资源库

TBL教学模式是在PBL基础之上的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是学生自我学习和团队合作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问题,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查阅资料和文献,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构建强大的学习资源库。鉴于研究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分子生物学知识,我们没有选择一般的分子生物学教科书作为教材,而使用罗建红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分子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策略与技术原理》作为教材,以学校图书馆提供的文本资料如中英文纸质教材和电子资源如中英文电子书与中英文文献数据库以及常用的分子生物学网站和精品课程网站链接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料库,便于学生查阅和使用,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设计教学主题

TBL教学需要学生具备分子生物学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更多深层次的知识,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根据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设计八个主题进行TBL教学,包括基因组学、基因克隆及表达技术、真核生物基因转录起始调控研究、非编码小RNA、蛋白质组学、动物基因修饰技术、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筛选策略、分子药物靶点的研究,结合教学主题设计教学内容和问题,保证教学的有序开展。

3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结合研究生的学习基础和专业将研究生分成8~10人为单元的学习小组,设组长一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前一周发放预习提纲和问题,组长根据组员特长对预习提纲和问题进行分工,各自自主学习,组长定期组织讨论,并各自写出读书报告。课堂教学中,学生先完成个人测试,教师再提出问题,由小组团队共同讨论完成,教师不直接提供答案。讨论完成后再发放测试卷,由教师评分,记录成绩。课堂结束前,教师总结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纠正错误的观念,补充学习的不足。

4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包括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学生对TBL教学模式的评估。教学效果的评估用期末测试来评估,学生评价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期末测试为闭卷考试,总分为100分。94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59.60±9.64)分,达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TBL教学对增加习兴趣和加深知识掌握的效果一般,但对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科间交流、加强师生间交流的效果好,提示TBL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有效的。

5教学反思

分子生物学是我校医学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学生来源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护理学的各专业,均完成了全部本科医学课程的学习,并经历了临床实习甚至临床工作,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工作阅历,开展交流和讨论,可相互取长补短,实现教学相长[5]。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其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需要我们改进和提高。首先,由于教师队伍经验不足,个别主题、问题和测试题选择欠科学;有必要加强知识储备,选择更合理的主题,提出合理的观点和思考题。其次,由于专业背景不同,就业方向不同,导致不同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感兴趣度也不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分子生物学重视程度低,对获取新知识的欲望不强,不喜欢合作学习讨论,参与的交流讨论少,还是依赖于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以致学习效果不佳。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解读教材,熟练掌握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开展TBL教学,并适当补充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要在教学中强调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强化分子生物学在医学中的基础性地位,制作动画演示重要技术,增强内容的真实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信随着TBL教学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有序开展,通过老师们的不懈努力,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将会不断得到提高。

总之,分子生物学是整个医学科学的基石,也是整个基础医学的前沿。张海波等[6]探讨了TBL教学法在实验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证实TBL教学法是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课程中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之一。TBL教学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7]。本文通过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开展TBL教学,初步建立了分子生物学的TBL教学体系,积累了教学经验,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都得到了提高。但课程的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只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创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相信能培养出具备坚实基础的复合型高级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MichaelsenLK,SweetM,ParmeleeDX.Team-basedlearning:smallgrouplearning'snextbigstep[M].Jossey-Bass,2008.

[2]高晓秋,马武华.TBL教学法在西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0,09(9):1230-1231.

[3]穆攀伟,王庭槐,曾龙驿,等.在医学教育中引入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5(1):55-56.

[4]宋京,张东华,郭劲松,等.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对医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0):65-66.

[5]斡保张佩.TBL教学法在研究生临床免疫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3):408-409.

分子生物学范文篇2

CH50真核表达载体pCH503的构建及小鼠体内表达的趋化与抗肿瘤活行黄波,冯作化,李东,张桂梅,张慧

孔石莼(Ulyapertusa)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的研究李丹彤,崔铁军,吕欧,徐忠源,高强龙,许庆陵

糜酶转基因小鼠心脏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活化,张鹏华,陈兰英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纯化与性质研究刘宏,陈兰英

切割HPV-6bE1和HPV-11E1整理核酶Rz1282的体外活性鉴定刘德忠,黄扬中,金由辛,杨光彩,徐钤

从美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0年会看当前研究热点

Lisinopril和Losartan对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AT1受体基因表达水平和ACE活力的影响刘宏,陈兰英

蓖麻毒素对肝癌细胞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的影响董巨莹,彭宣宪,药立波,苏成芝

华美生物工程公司部分质优价廉常备产品介绍

短肽库中VEGF受体拮抗剂的筛选及生物学活性鉴定安平,孟麟,董志伟,寿成超

不同时相血管平滑肌细胞受促分裂原刺激后基因表达谱及迁移活性的比较韩梅,温进坤,李相印,周秀霞

尿激酶受体反义RNA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侵袭作用徐韶华,廖劲晖,朱运松

人肺巨细胞癌蛋白质组的二维电泳和计算机图象分析万晶宏,罗凌,钱小红,郭尧君,邱宗荫,陆应麟,贺福初

bc-2核酶与Bax在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中的协同作用彭玮丹,张杰,惠宏襄,许彦鸣,杨安钢,王成济

血病治疗药物的生物化学基础

抗HPV11E2核酶的计算机设计侯化,杨光彩,王曙,黄扬中,刘德忠

脂质体包埋猪血红蛋白的制备及其注入小鼠体内的初步试验洪民,蔡谨,高峰,李士云,袁中一

一株受二(口恶)类化学物质诱导表达的萤光素酶肝癌细胞系张志仁,徐顺清,周宜开,任恕,刘志伟,吕斌,徐永俊

一种新型单链抗体血栓导向显像剂的制备和部分性质研究周波,孙艳,陈昱,俞梅敏,茹炳根

噬菌体呈现技术制备结肠癌抗独特型抗体何凤田,陈宝军,乔太东,韩者艺,聂勇战,宋保华,樊代明

离心机训练对大鼠脑和心脏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梁雪清,刘丽,王烨,曹颖,罗超权

靶向Survivin的反义寡核苷酸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王治,梅柱中,童新,董燕,李青山,孙志贤

基因缺陷引起节段性回肠炎

人肝脏组织亚细胞组分中含硒蛋白的分离与测定赵九江,陈春英,章佩群,柴之芳

胶原XV的研究进展陈婷,陆军,张晶,李玉新,黄百渠

利用K562红细胞分化模型和cDNA芯片技术筛选参与红细胞分化的新基因王敦成,马淑华,王升启,沈倍奋

美联(西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多肽合成、多肽纯化、多肽合成试剂

NAG7基因转染HNE1细胞后下调蛋白质的鉴定及其意义谭琛,李江,王洁如,张小梅,曹莉,梁宋平,李桂源

麻疹病毒血凝素基因工程抗原及其抗原性检测王蓟斌,李凌云,齐义鹏,刘鑫

人β2m转基因小鼠的制备及鉴定陈占昆,吕厚山,艾京,蒋东芳,丁海明,王东,冯传汉,王申五

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介导hVEGFcDNA在C2C12和NIH3T3细胞中的表达孙欲晓,陈诗书

人纤溶酶原饼环区5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活性测定范彬,张英起,颜真,赵宁,陈长生,药立波,苏成芝

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绿色荧光蛋白与Wee1Hu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其真核表达周华荣,张晓晖,周新荣,沈关心

压力负荷型心肌肥厚相关的细胞色素b基因的筛选及克隆李健,田(革叉),陈兰英

草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叶星,白俊杰,简清,李新辉,李英华,李凯彬,罗建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已被MEDLINE收录

一个由HSVⅠ诱导的类SR蛋白新基因的克隆董承红,王丽春,赵红玲,孙明,刘龙丁,李琦涵

大鼠正加速度高耐力相关基因l的分离王晓丽,刘丽,刘建斌,王烨,曹颖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克隆及在E.coli中的表达周继勇,丁红梅,程丽琴,沈行燕

对抗HIV的人工合成小蛋白

年轻与衰老2BS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片段的筛选及特征分析杨东丽,刘新文,童坦君,张宗玉

抗菌肽Magainin基因的克隆及其在Pichiapastoris中的表达陈海旭,邹冠玉,屈贤铭,杨胜利

新化合物PRIMA-1和CDB3帮助细胞抗癌

伪狂犬病毒gD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的表达肖少波,陈焕春,方六荣,李蕊,柳俊,洪文洲

发生相关基因片段CG14的克隆及其蛋白的表达黄海燕,王桂玉,吴燕婉,冯晓峰,刘润梅,李伟雄

与衰老相关的基因突变体klotho

恶性疟原虫红内期Pf332抗原基因未知序列的测定及分析单志新,余新炳

RNA酶对前列腺癌生长的影响

人白细胞抗原G3在稳定转染细胞细胞膜上的表达石春林,马康涛,周春燕

共表达TrxA和DsbC对富含二硫键的异源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影响刘志刚,林建波,康铁军,俞炜源

卵巢癌抗独特型单链抗体的人源化--抗独特型微抗体的构建与表达崔恒,昌晓红,冯捷,刘蓓,曹善津

胸腺素α原融合蛋白基因表达、纯化与生物学活性王先远,刘佃辛,金宏,马清钧,顾景范,高兰兴

人脯氨肽酶活性中心结构的计算机模拟郭崇志,宣振宇,陈润生,孙曼霁

具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小分子模拟物2-TeCD保护线粒体抵抗氧化损伤薛雁,任晓君,张鲲,牟颖,刘俊秋,曹鹏,郭灿辉,罗贵民,沈家骢

黄芩黄酮对硒性白内障晶状体抗氧化酶表达的影响刘新文,李欣,杨燕宁,张家萍,张昌颖

人α-半乳糖苷酶、α-1,2-岩藻糖转移酶cDNA序列转染克服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贾延军,任会明,高新,季守平,杨军,刘泽鹏,李素波,章扬培

山羊相关输卵管糖蛋白(gEGP)基因的克隆徐庆勇,刘桂生,陈清轩

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研究进展刘志国,屈伸

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链抗体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赵宝华,许崇波,边艳青,段相林,朱平

人NDRG1的融合表达、纯化及抗体制备张健,刘新平,张伟,吴国强,沈岚,王立峰,苏金,张万会,药立波

pVVP3和pVHN核酸疫苗的构建、表达及对肿瘤细胞的作用米志强,金宁一,龚伟,薛立娟,连海,解丽华,李萍

人细胞周期蛋白D1/CDK4基因的真核表达及生物活性鉴定王鸿鹤,朱孝峰,谢冰芬,冯公侃,沈竞康,刘宗潮

荧光差异显示PCR分离果蝇七氟醚敏感性相关基因刘红,任笑蒙,陈兰英,刘进

癌胚抗原(CEA)启动子在肿瘤细胞中的特异表达及介异bak基因诱发凋亡杨涛,祝华斌,齐义鹏

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化芥菜及抗虫鉴定杨朝辉,宋洪元,何凤田

丝状真菌瑞氏木霉外源基因表达系统的构建汪天虹,吴志红,刘世利,曲音波

Neuroligins突变基因引起孤独症

鼻咽癌上皮细胞株HNE1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与鉴定张必成,周洁,朱诗国,龚佳蕾,聂新民,吕红斌,何显锋,李小玲,胡赓熙,李桂源

基因疗法使内耳生长出新的毛细胞

大鼠脑红蛋白(NGB)可溶性原核表达和单克隆抗体制备及鉴定孙健伟,韩洪彦,徐文琳,王春丽,王航雁,徐淑玲,杨建萍,张家洁,于凤琴,张成岗

人前列腺素D合成酶在毕赤氏酵母中的表达、纯化及鉴定高云,黄宇烽,夏欣一,马百坤

Mac-1-FP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Mac-1-FP的表达与活性鉴定严鸣,毛积芳,杨生生,钟纪根,徐仁宝

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NTR)的模拟配基的筛选高鹏,王欣,陈虹,黄秉仁

灰色链霉菌RX-17溶菌酶R2的纯化及其酶学鉴定赵昕,任光文,屠晓平,张玉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陈海敏,严小军,林伟

联合药物治疗结肠直肠癌

原癌蛋白c-Cbl促进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2的降解王友洁,李忠佑,吕斌,邹立君,周宜开,昌村春彦

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对小鼠海马神经元DNA的损伤作用孟紫强,白巨利

分子生物学范文篇3

摘要:简要介绍生物工程专业分子生物学学科特点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对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教学改革

生物工程专业是以生物学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以工程学的方法研究并解决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中的技术问题。从人才培养的行业要求看,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在知识的储备方面,应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人文社会知识、较强的实践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的其它知识;在实际能力培养方面,应该具备较强的社会生存适应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素质要求方面,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1]。分子生物学是前沿性很强的一门基础课,目前,分子生物学已经深入到生物学科的各个领域,我们应当适应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开拓思路,与时俱进,使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为实现培养应用型生物工程专业人才目标服务。

一、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分子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现代生物学综合发展的最高水平。现代分子生物学以跃入学科高速发展期,以渗透到生物的各个学科并作为深入研究的工具和平台。由于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进行探究和改造,其研究成果能够从生物的本质上认识和利用生物,因此,分子生物学对生物工程本科是非常重要的课程。

(二)分子生物学在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学生未来发展中的作用。

分子生物学对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奠定了专业基础,对生物工程本科就业的学生来说也有重要的作用。就业在与分子生物学间接有关岗位上的学生,可能在其某些环节上与该学科有关;对在分子生物学直接有关岗位上就业的学生,作用当然会更大,其就业情况详见调查表。

(三)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分子生物学内容繁杂、发展迅猛。针对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反映的理解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提高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亟需对目前的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二、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法与效果

(一)选择好教材,重视知识更新。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首要途径。对于首次接触分子生物学的学生来说,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既可以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与规律,建立起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和信心,顺利地迈进分子生物学的大门。首先,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分子生物学课程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学生虽然已经学过了生物化学和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大部分概念、内容对学生而言仍是晦涩难懂,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其次,由于分子生物学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新版教材不断推出,给教材的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只要我们能够把握该课程的基本脉络并对更新的知识作适当的补充,就能又快又好地掌握该门课程。我们积极收集最新的教材和资料,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通过比对各种教材内容、体系设计和风格特点,我们选用了朱玉贤等主编的《现代分子生物学》,该教材综合了生命科学在分子水平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基本规律、原理与技术,全面完整地反映了分子生物学各领域的最新进展[2],符合生物工程本科教学的要求。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目前分子生物学理论课中,有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课时少内容多;二是内容较抽象;三是教学内容与很多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为了使本学科与其它课程的知识紧密衔接而又避免重复,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选择时把握三个原则:第一,侧重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第二,注意一些趣味性的动画和模具等的使用;第三,注意和相关科目教师的教学交流,淡化与其它学科重复的内容。对于学过的知识只做简单的复习,而在此基础上将知识向纵深、向高层次扩展。

(三)把握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之一。在教学中合理地穿插具有趣味性、新颖性、启发性和热点问题的知识。例如在学习逆转录时,我们可以穿插讲解AIDS病毒的复制转录机制,这样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学生听后兴趣盎然,视野开拓,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分子生物学是一个抽象繁杂的知识体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因此迫切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丰富教学手段。

1.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动画展示事物发展的动态或推理的全过程,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能给学生创造更生动的实际情境,更多样地体验理论的实用性,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能够有效的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对于分子生物学这类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的课程来说,采用多媒体教学特别适合,可使学生产生新鲜感,激起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2.强化教学互动。在教学中,要加强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详细说明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结合教材主动进行学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同时在讲课时,有意识地穿插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将抽象的分子生物学知识理解透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根据教师自身的研究项目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把相关的知识融入到教学中,从项目的立题依据、研究方法、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阐述,使学生领悟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思路和意义,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求知欲,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

(五)重视分子生物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因此,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开设实验课是十分必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内容丰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增加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开设分子生物学实验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良好途径。

实验课作为理论知识的“现实版”,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实践课。在实验课教学工作中,应加强所选实验内容的针对性、完整性和先进性。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3]。

(六)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料和研究成果可以共享,掌握互联网资源的查询和利用是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获得已有研究成果的有效途径。

三、总结与展望

通过我们的教学改革,生物工程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学生的出勤率增加,课堂气氛活跃,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均明显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尚需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改革:第一,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使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在科研中提高综合素质;第二,进一步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大力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完成教学;第三,结合分子生物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时的困惑,应寓教于乐,夯实基础,开拓视野,培养喜欢学科、热爱专业、认真学习和综合素质高的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迎春,熊志卿.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10):56-57.

[2朱玉贤,李毅,郑晓峰等.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分子生物学(收集3篇) 】相关文章:

三年级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25

我的日记精选(整理4篇) 2024-08-24

三年级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8-24

我的日记精选10(整理6篇) 2024-08-23

我的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19

寒假趣事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8-16

优秀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8-12

金秋优秀作文(整理6篇) 2024-09-08

分子生物学(收集3篇) 2024-09-08

摘玉米作文300字 摘玉米写话 202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