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存在问题整改措施(收集3篇)

时间:2024-10-14 来源:

村庄存在问题整改措施范文篇1

关键词:村庄;发展模式:实施策略

一村庄演变的背景

海盐县(含8镇2区,总面积507.3平方公理,根据海盐县总体规划所确定的规划区范围)现有农业人口28.817万人(2003年统计数据),行政村104个。

海盐属于嘉兴地区,在历史上背负着“天下粮仓”的盛名,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以种粮为生,由此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性,大大小小的村庄是他们传统的生活聚居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空间快速向外拓展及各类工业园区的建设,城市用地急剧膨胀,导致城市边缘地带大量的传统村落和耕地不断地被“圈”入城市范围以内,由此形成了以居住职能为主的、不同于一般城乡社区的“城中村”,另一方面由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和规模化畜牧养殖业的凌乱布局和无序发展导致农村污染严重,传统村落的居住环境日益恶化.而富裕起来的农民建房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引导和控制,规模扩大化、形式功能单一化及村庄配套设施的滞后导致村庄传统特色的消失和居住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而由日照、通风、占地等问题引发的农村纠纷日益增多。

造成村庄问题的实质在于:一方面是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大拓展时期,城市在缺乏资源和远见的背景下,城市为获取发展空间而采取的妥协性征地政策导致产生了大量的“城中村”,而另一方面政府对农村,农业的投入却在减少,包括资金投入和管理投入等各方面,而热衷于招商引资,开发各类工业园区,再加上村庄规划的滞后、政策之间的矛盾、管理的松懈、农村管理人员的素质等方面的问题造成农民建房的无序和混乱,耕地被蚕食,居住环境在不断恶化。从而使许许多多的村庄面临着历史转型的十字路口,现有的村庄将何去何从?

二村庄的现状特征

平坦的地势和密集的水网使得海盐的农村村庄呈现匀质性的特征,或者形象一点可以说是满天星状。

2.1村庄规模小根据海盐县村庄现状调查汇总,县辖行政村104个,自然村达3953个,平均每个行政村有38个自然村,而且有一个共性就是。规模越小的村庄,户均占地面积越大(既有用地空间受制约小的原因,更有制度、管理方面的原因),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该县村庄分布之散,自然村平均规模之小,农村建房侵占土地资源之严重。

2.2土地粗放使用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超过150平方米,大大超过市区居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根据总体规划,我县干2005年市区居民人均建设用地面基本处于自由式的无序建设状态,村民住宅大多为2—3层独立式砖混结构建筑。大多数的农村居住点沿河分布,在远离城镇建成区的村庄,目前还保留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的特点。

2.3公建设施滞后

学校、医疗卫生、商业网点、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质量都严重滞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村民的需求,缺乏公共活动场地,供儿童和老年人使用的外部环境设施和绿地等更是无从谈起。

2.4基础设施缺乏,居住环境恶化

村庄内道路狭窄、曲折、不成系统,排水设施不合理或基本没有排水设施,导致内涝,环卫设施缺乏,存在不少卫生死角,脏、乱、差现象较严重。有些村庄内,居住用地,乡镇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互相交织,居住环境更差。

2.5住房形式单一,功能落后村庄内住宅建筑形式单一.功能落后缺乏有效引导,村庄特色逐渐消失。由于农民房屋建设缺乏科学设计指导和地方政策对农民建房规定过分简单的划定,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引导,到现在还在沿用功能明显不合理,建筑形式又十分单一的3—4层楼房。

三村庄发展模式及实施策略

分散的村庄进一步固化了农业经营的分散化和土地经营的细碎化,使得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难以实现,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也增大了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难度,进而影响城市化进度,最终会影响到城市发展速度。

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分别采取拆迁安置.撤并、迁移、就地发展等不同的措施,并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逐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实现农民的小康和农业的现代化,这是海盐在城市化过程中必须正视的问题。

针对目前“满天星”式的村庄分布状况,应根据《海盐县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对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的要求,将县域用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在整体上对各类区域的性质和性质给予界定,把县域划分为重点城镇、产业发展区,一般城镇、产业发展区,农业生产区等三大区域,针对不同区域内的村庄制定不同的村庄发展的模式,并提出相应的规划、整治措施。

3.1重点城镇、产业发展区内的公寓化模式

重点城镇、产业发展区内指武原镇城区、大桥新区等城市重点发展区,主要以城市建设用地及二、三产业发展用地为主。其村庄的发展模式采用公寓化模式,对区域内村庄按条件成熟状况逐步以整体形式进行改造.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按城市住宅区标准统一建造公寓式小区。

实施策略:(1)政府统一规划引导,市场主导建设,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参与改造。(2)统一建设,成片改造,有计划地逐步推进。公寓化改造必须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实行统一建设、成片改造。同时改造项目应纳入垒县的土地开发供应计划,以免造成土地供应失控,冲击房地产市场。(3)土地彻底国有化,完全消除改造的产权障碍。

3.2一般城镇、产业发展区内公寓化与农民新村相结合的模式.

一般城镇、产业发展区主要指各建制镇的镇区及其工业功能融资区,主要为城镇建设用地及第二产业发展用地。在该区域内采用公寓化和农民新村相结合的模式。农民新村是以集中联排式低层为主的住宅区。农民新村模式鼓励村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实施策略:1).规划城镇建成区以内,在有条件的村庄推广公寓化改造模式。一般村庄采用农民新村形式予以改造,农民新村以复合式公寓和联排别墅为主要住宅形式。2).统一规划,逐步推进,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改造为主,允许其它单位参与改造。这种方式一可降低改造成本,二可筹集改造资金,三可保证新村的建筑质量和整体环境。3).各乡镇因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制定出台各种政策和办法推动小城镇的发展。

村庄存在问题整改措施范文篇2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问题;解决措施

Abstract:Thispaperfirstanalyzesthecurrentwiththesocialdevelopmentinthenewruralconstruction,commonfactorsinfluencingvillageplanninginnewruralconstruction,scientificanalysisofthereasonsforthemethodsofsolvingtheproblemsexistingincurrent.Analysisandexamplesofrelatedcasesandprovethispointofview,thereferenceforthenewruralconstructionmanagementpersonnel.

Keywords:newruralconstruction;villageplanning;problems;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发展过程

城市由于现有的各项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及城市功能的需求,在原有的行政区域基础上将周边的郊区划入城市区域。但由于新划入的区域往往离城市中心较远,各项配套设施及管理政策、措施暂时还没有到位,从而形成了暂时的城市不是城市、郊区不是郊区的地区。新农村规划并不是一蹴而就,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分析而言,其产生过程及发展趋势为五个阶段:

图1新农村规划发展历程

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村庄规划管理与土地规划管理脱节

土地是农民生成的基础,关系农村的切身利益,国家将对村民的土地进行征用,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由于土地征用的费用比较高,通常在征用前,新农村大量的违法建筑顺势而生。此类违法建筑和特殊性的土地产权大量存在,新农村的社区建设带来困难。获得土地补偿费,也就是村的集体资产变成了货币资产,土地补偿费的分配问题成为社区建设过程中的一大难点。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外来人员涌入,导致结合部人员构成相对混杂,因此带来众多的社会问题,管理起来难度大。

(二)村庄规划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规划编制整体上滞后

村庄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层次不清。一是缺乏系统科学的村域整体发展规划。发展布局缺乏宏观调控,各村各自为政随意性较强。二是大部分村都有村庄建设总体规划,但是很多地方缺乏村庄建设详细规划。且村庄总体规划滞后,许多已超出规划年限而没有进行修编,对村庄建设的指导作用不大且缺乏专业规划。三是规划基础资料薄弱,地形图等规划资料严重缺乏。四是相当一部分村庄规划为无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现已不适应建设需要;有的近几年虽然编制了规划。但未经法律程序审批,没有法律依据,再加上由于技术、资金、时间等方面原因,村庄规划编制的深度不够,操作性不强,难以实施。因为规划滞后,村庄建设中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安排,影响和制约着整个农村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由于没有规划指导,导致目前整个农村建设在一种无章可循的无序状态中发展,更谈不上布局的科学、合理和有特色。

(三)乡镇规划管理较弱,

违法建设工程屡见不鲜各村镇城建办,主要职能为负责村镇规划审查报批,建设工程项目及农民建房的规划、选址、审批及发证,监督村镇规划实施,查处违法、违章建设等管理工作。由于近几年国家先后取消了规划管理费等收费项目,而村镇规划管理工作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逐步增加,使村镇规划管理机构运转艰难,导致了管理力量配备不足,管理力量薄弱。乡镇没有规划建设的执法权,对于出现的违法工程,申请上级部门或法院执行的周期一般较长,对于建设周期较短的违法工程在管理上常常感到无能为力。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现象较为严重。许多村庄规划实施和管理力度不大,不少村干部对村庄规划建设认识不够,不按规划的要求建设,随意性太大,再加上许多村干部更换频繁,规划实施缺乏连续性。村民建房。按规定应先有规划建设部门办理选址意见书和村民建房许可证,但大部分建设是在办理土地手续时补发该证,村庄建设管理无序。

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主要任务与因素分析

村庄整治规划以现有的主要任务是整治、改造、维护为主,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清洁工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建设,尊重农民意愿,从“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清庭院”,“改房、改厕、改圈、改水”,“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等“四清四改四化”入手,分期分批整治改造农民最急需、最基本的设施和相关项目,防止大拆大建、破坏历史风貌和资源。利用政府有限的资金投入,更有效地改善农民的生活和居住条件.发挥聚集效益,降低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成本.提高生活质量。

举例说明怎样解决目前的问题做好新农村规划

为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体目标,目前乡村规划的总体思路是:总体建设模式为旧村整治,新建幼儿园、公交停靠站等公共设施,完善村级配套设施,空闲地新建联体别墅式农房等。

规划措施:一、加快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继续推进“三区”建设,加快发展中小企业,设立农村公共服务岗位,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平台。加强农民创就业培训,鼓励企业吸纳本地农民就业,五年内争取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二、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增加经营性收入。实施设施农业提升工程、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实施“放心农产品”进社区直销工程,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扶持发展农家院、渔家院旅游,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培养10万职业农民,提升农业从业者和经营者的素质。三、深化农村改革,增加财产性收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社,鼓励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进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四权”确权发证、抵押融资。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加转移性收入。提高涉农补贴标准和范围,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加大养老、医疗、社会救助城乡统筹力度,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幅度提高农民保障待遇水平。建立财政“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推动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向农村倾斜。五、是扶持农村低收入群体增收,实现共同富裕。实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帮助低收入农户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增收致富。强化对口帮扶制度,发动市级各部门、各区县和社会各界对低收入村、低收入户进行对口帮扶。加强社会救助力度,使生活困难农户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结语

新农村的规划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本土的民族风情与历史文化,创建有特色的文化新城。宽松的投资环境,全面周到的服务,便捷的交通路网,加快当地的经济发展。这样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规划进村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人民网,2006,2,15.

[2]蒋国河.社会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需求、角色与功能[J].中国农村经济.2010.(05).

[3]蔡丽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城建档案,2009(8)

村庄存在问题整改措施范文篇3

摘要从规划设计、资金保障、质量建设、遵从民意、兼顾全面等方面阐述了溧水县村庄绿化建设的举措,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建议,旨在促进当地绿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村庄绿化建设;举措;存在问题;发展建议;江苏溧水

村庄绿化是溧水县生态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该县自2007年开始实施村庄绿化建设,实施3年来,全县共绿化村庄230个,累计新植树150多万株。建设力度逐年加大,2007年绿化村庄30个,新植树20多万株;2008年绿化村庄44个,新植树30多万株;2009年绿化村庄156个,新植树超过100万株。建设后的自然村道路和水体宜林地绿化率均达到95%以上,绿化覆盖率均超过30%,基本每个村庄都能形成1~2个绿化亮点,并建设成一大批绿化优秀村。

村庄绿化的建设有效改善了该县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广大村民的生活质量,带动了农业旅游“农家乐”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1]。现对溧水县村庄绿化建设举措及发展建议作一论述。

1举措

在村庄建设全过程中,溧水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方针,遵循以民为本的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注重绿化建设质量的提高,注重工程建设与富民强村、改善民生的协调,真正将村庄绿化建设做成一项惠民工程。

1.1规划设计先行

一是在建设村庄选择上严格把关。在每年的村庄绿化建设前期,县镇两级林业主管部门都会严格按照《绿化新村建设标准》要求,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安排人员对全县各自然村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遴选出基础条件较好、绿化空间较多、绿化积极性高的自然村作为村庄绿化建设对象。二是精心编制村庄绿化建设规划设计书。针对每个建设自然村制定一套具有各自特色、可操作性强的设计书。在树种选择上合理把握树种的适应性,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绿化树种,做到适地适树,确保新栽树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注重乔灌花合理搭配,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在绿量把握上做到绿树成荫、见缝插绿,确保每个自然村新栽苗木不少于5000株,建成后绿化覆盖率超过30%。同时,每个自然村集中精力建成1~2个亮点工程,如高标准的公共绿地、水体绿化等。

1.2争取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将村庄绿化建设列为省“绿色江苏”和市“绿色南京”工程项目,享受每个村5~8万元的省、市级项目资金补助。同时,县财政拿出部分资金用于配套补助,有效解决了村庄绿化这一民生工程的经费问题。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绿化设计和苗木栽植、补植,同时提留部分作为长期管护费用。

1.3狠抓建设质量

一是在每年村庄绿化建设过程中,县政府以及农林局都组织召开2~3次专题现场推进会,组织各镇分管镇长和农服中心主任参观村庄绿化先进村、交流工作经验,为各镇的村庄绿化工作提供借鉴指导,促进其建设水平提高。二是由县政府及农林局分管领导组成县级督查小组,不定期对各镇进行巡回检查督促,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建设单位整改提高。三是建立以村庄绿化为重点的“生态溧水”建设工作督查责任制,每镇由农林局确定1名县级林业技术人员作为该镇村庄绿化建设的技术督查人员,除负责该镇村庄绿化的质量进度督查外,还负责相关技术指导。多项督查指导措施的实施,有效保障了村庄绿化建设质量的提高,确保规划设计书的设计内容落实到位。

1.4遵从民意

村庄绿化在农民居住区内实施,尽管是为群众办实事,但同时也存在绿化植树与群众生产生活争土地的矛盾。为了化解这一矛盾,保证村庄绿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本着以民为本的原则,采取一些措施:一是组织镇村干部做有关村民的思想工作,向其宣传村庄绿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提高其对村庄绿化建设的认可度,自觉配合村庄绿化建设;二是在绿化树种选择上充分征求相关农户的意见,在不违背总体原则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其对树种要求,需果则果、需花则花;三是树木由镇村组织专业队统一栽植,栽植后的树木在谁房前屋后或农田里的就归谁所有,从而提高了农户参与建设与树木管护的积极性,保证了树木的保存率。

1.5从实际出发,兼顾全面治理

同时,为保护绿化成果,针对农村当前实际情况采取了有别于城镇绿化的原则开展绿化。一是控制草坪的用量。许多人提议村庄绿化建设应大力实施草坪绿化,以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一直控制草坪的用量,其主要原因是:草坪管护成本大,每年都需要进行多次除杂、修剪等管护工作。多数村庄绿化后的管护相对比较粗放,定期对草坪进行精心管护还不太现实,一旦管护不到位就会造成杂草丛生,加之牲畜破坏,会严重影响绿化景观效果,弄巧成拙。因此,确立植树造林这一建设重点,将有限的绿化经费集中投入到提高树苗绿量上。二是选择低矮花灌木作为农田区域主干道绿化树种。因农村水泥路两侧绿化空间较窄,紧邻农田,为了降低绿化树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减少农民因此而对树木的破坏,对于农田区域主干道绿化树种,基本选择紫薇、蜀桧等低矮、树冠较小的花灌木,尽量减少香樟等高大乔木的使用,确保绿化苗木与农作物的和谐共生、绿化建设与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三是兼顾全面治理。在村庄绿化建设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在增加绿化总量、提高林木覆盖率的同时,还兼顾进行了村庄垃圾清理、杂草清除、河塘清淤等辅助工作,促进了村容村貌的全面改善,促进了村庄绿化建设与村庄卫生整治的协调全面发展,以村庄绿化建设为切入点,促进村镇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

2存在问题

在村庄绿化建设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受绿化经费和群众认知程度的影响,绿化苗木以香樟、女贞等常规中低档树种为主,榉树、含笑等景观效果好的高档树种以及具有经济和观赏双重功能的果树使用的较少;绿化树木的长效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绿化成果遭破坏现象时有发生;绿化空间大的自然村逐年减少,为今后几年村庄绿化建设造成空间难题。

3发展建议

一是遴选出榉树、青桐、乌桕等景观效果好、价格适中的乡土树种以及石榴、枇杷、甜柿等景观果树作为今后村庄绿化建设的重点推广树种[2,3],适当引进乐昌含笑、黄山栾树等优良树种进行点缀,减少香樟、女贞等用量,积极向群众宣传各树种优缺点,进一步改变其认知观念。二是进一步完善管护责任制,村庄绿化建成后须由专人管护3年,管护费用从省市补助经费中列支,对于毁绿案件由林业主管部门严肃查处,对于需要较大量涉及绿化树木的水利、土建工程,应由县林业主管部门审批[4]。三是对于村内无较大绿化空间的自然村,以建设围村林为主,营造出“村在林中”的景观效果。

4参考文献

[1]冯涛.新时期延安新农村建设中的四维和谐构建[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18-20.

[2]周继芬.果树在居住区绿化中的发展前景[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3):97-99,101.

【村庄存在问题整改措施(收集3篇) 】相关文章:

三年级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25

我的日记精选(整理4篇) 2024-08-24

三年级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8-24

我的日记精选10(整理6篇) 2024-08-23

我的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19

寒假趣事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8-16

优秀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8-12

收集风景话题作文56 风景 话题作文 2024-10-14

村庄存在问题整改措施(收集3篇) 2024-10-14

上海游记作文 上海游记作文500字左右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