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篇1
[关键词]脂肪栓塞综合征;创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3)08(b)-0150-03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embolismsyndrome,FES)是骨科临床上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长管骨骨折、多发骨折、骨盆骨折及骨折大手术后,多于伤后24~72h发生。1862年Zenker首次于尸检后描述了FES[1]。1873年VonBergmann[2]首次在临床上诊断了FES。由于FES起病急骤,发展迅速,且早期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漏诊或误诊率较高[3],若不及时救治,病死率为0.1~60.0%。在创伤尸检病例中,其发生率更高[4]。因此,及时发现病情,早期干预尤为重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下属三院区(包括台州医院、台州中心医院和路桥医院)从2003年11月~2012年10月共成功救治创伤骨折及术后引起FES患者48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台州恩泽医疗中心下属三院区48例FES患者资料,其中,男37例,女11例;年龄16~50岁,平均35.7岁;胫腓骨折11例,股骨干骨折14例,骨盆骨折9例,髋关节置换术后8例,多发骨折6例;致伤原因:车祸伤36例,坠落伤7例,钝器击伤5例;47例受伤或术后症状出现时间为6~72h,1例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1周左右出现症状。
1.2诊断标准[5]
目前尚无诊断FES的特异性指标,FES的诊断大都基于病史、临床表现和一些常用辅助检查。指标包括:①主要标准:呼吸系统症状、无颅脑损伤的神经症状及皮肤黏膜出血点。②次要标准:血氧分压(PaO2)
1.3治疗
治疗方面,迄今未发现可以直接溶解脂肪滴、消除脂栓的特效药。目前以呼吸支持、维持有效循环、抗感染、营养支持、保护肺、脑等重要器官的治疗为主。
2结果
48例患者随访1~2年,仅1例后遗轻度脑瘫外,其他47例均无明显后遗症,预后良好,骨折如期愈合,功能恢复满意。
3讨论
3.1发病机制
目前FES发病机制尚不确定[6],血液中的脂肪栓子来源有几种观点:
3.1.1机械损伤原理
认为长骨骨折造成骨髓静脉壁撕裂,脂肪细胞受损而释放出脂肪滴进入静脉循环,在毛细血管内造成脂肪栓塞。
3.1.2生物化学理论
认为当机体受到严重创伤应激时,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活化脂肪酶,活化的脂肪酶把三酰甘油分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FFA),诱发“生物化学性”炎症反应,使肺泡结构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肺出血,严重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3.1.3血液凝结理论
创伤早期由于组织和内皮细胞损伤,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暴露,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引发血液的高凝状态,导致血流缓慢,出现红细胞、乳糜微粒,主要阻塞于肺部血管;另有微小的脂肪颗粒(直径<7~10μm)可以通过肺毛细血管或开放的心脏卵圆孔进入体循环,阻塞脑、皮肤等处毛细血管。有学者尝试以炎性反应理论[7]和细胞凋亡理论[8]解释FES。
3.2临床表现
根据FES不同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暴发型、完全型(典型型)和不完全型(部分性)3型。
3.2.1暴发型
创伤性骨折伤后12~24h内突发死亡,临床症状类似急性右心衰或肺栓塞,临床很难诊断,通常由尸检证实。
3.2.2完全型
症状典型,临床容易诊断。临床表现为骨折创伤后48h内出现典型的脑功能障碍症状,呼吸困难,通常有心动过速和发热,前胸、颈部或睑结膜等皮肤黏膜出现瘀斑点状出血点。
3.2.3不完全型
一般在伤后1~6d出现,症状非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轻度发热、心动过速、呼吸增快等,或仅有轻度至中度低氧血症,大多数在数日内可自愈,只有少数发展为FES。不完全型因症状不典型,早期症状往往被忽视,医生缺乏足够重视,容易漏诊或误诊。
3.3早期干预及护理
3.3.1警惕高危FES患者
熟悉FES的临床表现及征兆,在创伤骨折或术后72h内加强巡视观察。护士应具备FES预见性护理分析思维,尤其对FES高危患者,严密监测,高度警惕,包括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尤其是多处骨折患者;骨盆骨折患者;骨折固定不妥者;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肥胖、骨折合并休克患者。休克可使伤处脂肪吸收增加,血液黏滞度增加。入院后72h内加强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对无其他原因出现的与疾病本身不相符的意识状态改变、呼吸系统改变、发热、皮肤出血点、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应充分考虑FES的可能,及时汇报医生。
3.3.2FES征兆的临床鉴别
3.3.2.1与术后吸收热、感冒症状的鉴别FES患者体温、脉搏改变常常是首发症状[9],部分患者体温一般在38℃左右,术后3d内易与吸收热混淆。对无感染迹象的患者,发热达38℃以上,脉率120~200次/min,首先应考虑FES可能。本组中24例患者早期均不同程度出现体温上升,体温介于37.8~39.4℃;所有患者均有心率加快,达100~160次/min;血压均正常,其中,1例患者,术后次晨出现高热、心率加快达112次/min,鼻塞、干咳、懒语,症状与感冒非常相似,误认为感冒行抗病毒治疗,巡房中发现溺床现象及呼唤无反应才疑似FES,予以抢救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笔者认为应加强有声操作,查房时注意互动性,对非危重骨折患者不可忽视观察;对高热、脉速患者应注意观察皮肤、意识、呼吸及氧饱和度检测以及早鉴别有无FES。
3.3.2.2与脑外伤的鉴别脑功能障碍常出现于呼吸功能不全之后,可有意识状态改变、惊厥及局部脑损害表现。据国外资料统计,脑脂肪栓塞的发生率在单纯长骨骨折中为0.25%~1.25%,多发性骨折或合并骨盆骨折的发生率为10%[10]。临床上对无颅脑外伤史骨折患者、创伤性休克意识恢复患者,如突发烦躁、昏迷、呼之不应,并伴有呕吐、尿失禁、抽搐时突然出现昏迷,首先考虑FES并及时救治。颅脑损伤为逐渐昏迷,多有头痛、呕吐、躁动,心率、呼吸减慢、血压升高症状。而FES患者血压一般不下降,因此,不能因血压正常而忽视病情观察,尤其对入院1~3d的患者,应加强巡视、寒暄,经常向患者提问,评估意识状态[11]。本组48例患者中,6例术后(伤后)3~24h出现FES,早期均无胸闷主诉,血氧饱和度92%以上,仅仅出现行为异常,偶有胡言乱语,均伴有大小便失禁,其中,2例输液患者自行拔除输液针头,安静时均对答切题;6例早期意识改变患者头颅CT检查均未见异常,胸部X线均未发现典型的“暴风雪”样改变,其中,4例仅表现为肺纹理增多。
3.3.2.3与呼吸系统外伤的鉴别呼吸功能不全常在早期出现,症状轻重不等。肺部X线有助于FES的诊断,表现为双侧肺部密度增高,呈广泛的粟粒状、绒毛状、斑点状或“暴风雪”状阴影。对无胸、脑外伤的患者如发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25次/min,并伴有胸痛、胸闷、咳嗽者,应高度怀疑FES,立即给予高流量面罩吸氧同时报告医生。本组中13例均出现明显的进行性呼吸困难,无合并胸外伤,呼吸频率加快>30次/min,心率加快>120次/min,主诉胸闷,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至70%~80%,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其中,10例行高流量面罩吸氧后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0%以上,3例经吸氧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胸部X线示,早期无明显改变,后期7例肺部出现双肺对称性“暴风雪样”阴影,6例可见斑片状阴影。
3.3.2.4与蚊虫叮咬、性格执拗等表象的鉴别皮肤黏膜出血点也是FES的典型症状,典型的瘀斑常出现于头颈部、前胸部及腋窝,出血点一般以前胸部、双肩、颈前部、双腋下为主,压之不褪,眼睑结膜下出现散在出血点易被忽视,如伴有高热和无法解释的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即是FES的先兆症状。本组胸前区皮肤出血点5例,均在伤后24~48h出现,1例因发生在夏季,出现颈、前胸、肩部出血点,家属误以为蚊虫叮咬。临床上脑型FES患者表现为昏迷或嗜睡时,诊断较为困难,而以兴奋、幻觉为首发症状患者,更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本组中1例平时性格较执拗患者,家属诉患者胡言乱语,刚与家人发生口角,家属离开片刻后自行拔除输液针头,以为是患者赌气,护士前去安慰时发现患者应答异常,即查血氧饱和度为89%,疑似FES,通知医生,后诊断结果与分析一致。本组1例性格较内向患者,住院期间不善言谈,单纯胫腓骨骨折术后1周,切口愈合良好,拟次日出院,下床时突发意识丧失,后实验室检查证实为FES。FES症状中颈、前胸、腋、下眼睑等软组织疏松部位皮肤点状出血有时一过性出现,易被忽视,应注意观察,一般出现迟,发病后2~3d出现,可验证FES诊断。实验室检查中,FES表现为血红蛋白下降至≤100g/L,动脉血氧分压降低≤60mmHg,二氧化碳结合力升高,血小板减少,血沉快,血清脂酶增高,血中发现游离脂肪滴。
3.3.3FES的护理
3.3.3.1骨折肢体有效制动骨折后骨髓腔中脂肪滴进入血循环会造成栓塞。早期的骨折固定可有效地减少髓腔脂肪的溢出。不完全型FES患者,如骨折处理不当,可突然发展成暴发型或成为典型症状。固定不稳时过多搬动、肢体肿胀等易导致骨折附近压力骤升,脂肪滴挤入血液循环[12]。故伤后患肢应尽早用夹板、石膏固定或牵引,抬高患肢减轻肿胀,改善肢体组织缺血、缺氧;制动,减少搬运,注意观察患肢末稍血运及感觉,及时处理过紧的外固定及绷带,减轻伤肢各压力点受压;在搬运、协助翻身中动作宜轻柔,尽量避免骨折端活动及组织再损伤[13]。对估计出血量较多的患者,及时补充血容量,防止外周血管痉挛,保持微循环通畅,维持正常的酸碱平衡和血凝状态。预防和治疗休克,是预防FES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本组中1例开放性胫骨骨折合并闭合性股骨骨折、头部外伤患者,胫骨骨折术后回病房,行皮牵引治疗时,突发FES,出现意识丧失、口吐白沫,检查瞳孔正常,头部CT无殊。对严重的骨折创伤,入院当天应常规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对脉搏氧饱和度
3.3.3.2心理护理FES几乎发生在所有长骨骨折患者中,而出现临床症状的仅少数,但一旦发生,病情凶险。由于医患信息不对称,多数患者及家属认为肢体骨折不会伤及性命,不能理解骨折潜在并发脂肪栓塞的凶险性,对突发FES,患者及其家属存在恐惧、紧张不安及疑虑心理。本组中2例FES患者家属误认为液体输入错误。此时,护士应耐心及时解释安慰,消除患者及家属疑虑心理,以利于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必要时按输液异议流程做封存处理[14]。疾病宣教中,因FES发生率低,一旦告知患者,易加重其焦虑恐惧心理,故对生命体征稳定的非高危患者,临床宣教很少涉及FES,但一旦出现,易导致医疗纠纷。建议病区在病室内的健康教育本中,列入FES等并发症内容,饮食、肢置、活动宣教中可以穿插如何预防骨折不常见并发症知识。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减少不必要纠纷,减轻患者并发FES后恐惧心理。
3.3.3.3对症支持护理①呼吸支持:保持呼吸道通畅,面罩吸氧,6~8L/min,以确保有效供氧,有条件的采用高压氧舱治疗。②抗休克、护脑治疗:冰帽降温、镇静,并早期大量使用激素以减少游离脂肪酸的作用,应用激素冲击疗法时警惕应激性溃疡发生。③营养支持: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素饮食,鼓励多饮水,降低血浆乳糜含量,减少脂肪酸的形成。④加强基础护理及安全护理。
3.4小结
骨科手术并发FES的早期防治中,临床表现是重点指征,对FES的防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FES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来势凶猛,发病急骤,甚至在典型症状出现之前很快死亡,多数FES早期临床表现并不典型,有的甚至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是在死后尸检发现,所以极易漏诊或误诊,延误病情。在临床护理中,不仅要求熟悉FES临床表现,还应注意FES与脑外伤、胸外伤、术后吸收热、感冒、蚊虫叮咬、人格特征等先兆症状鉴别,早期发现FES不典型症状,特别是创伤骨折后1~6d,严重骨折休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已基本稳定后,突然出现非胸部创伤的呼吸系统症状,或是非颅脑损伤的神经系统症状,伴有皮肤散在点状出血,贫血不能纠正,血小板减少,同时伴有动脉氧分压降低、发热、脉搏增快或血沉增快等非特异症状体征时应警惕FES。笔者通过护理观察亲身体会到,对管状骨骨折创伤应早期连续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测定血红蛋白值,有利于早期发现低氧症状。
虽然骨折合并FES的病势凶险,但只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一般均可痊愈康复;及时发现FES的早期症状是诊断与治疗的关键[15];优质护理是早期发现FES、降低误诊率、提高FES抢救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NissarS.Emergencymanagementoffatembolismsyndrome[J].EmergTraumaShock,2009,2(1):29-33.
[2]VonBergmannE.Einfalltodlicherfettenbolic[J].BerlKlinWochenscher,1873,10:385.
[3]凌磊,谭雯,贾长青.创伤骨折后FES18例诊治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3(26):283-284.
[4]种秀清,李应坤.骨折并发重度脂肪栓塞的临床综合诊治[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9):127.
[5]刘显良.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51.
[6]BorwnerBD.创伤骨科学[M].王学谦,译.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7:430.
[7]HsvYH.Acutepulmonaryoedema[J].ClinSciLond,2003,104:259-264.
[8]李大刚.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4,24(5):309-311.
[9]任蔚虹,王惠琴.临床骨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452.
[10]PapageIopoulosPJ,ApostolouCD,KarachaliousTS,etal.Pulmonaryfatembolismaftertotalhipandtotalkneearthroplasty[J].Orthoperdics,2003,26(5):523-529.
[11]李晓菊.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3):114-115.
[12].早期防治严重创伤及骨科手术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0):36.
[13]陈晖.严重骨折中脂肪栓塞综合征早期诊断与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10):1526-1528.
[14]周芹.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7):120-121.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篇2
或许,对大多数人而言,地震很遥远,地震伤似乎“与我无关”。实际上,在我们身边,类似“地震伤”之类的创伤,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比如车祸、摔伤等。当创伤发生后,你知道该如何应对吗?在创伤恢复期,你知道怎么做才能好得快吗?一起来听听专家的说法。
现场急救:方法正确才有效骨折
四肢骨折、骨盆骨折、颅底骨折、脊柱骨折等,是最常见的地震伤,同时也是骨科急诊的常见病。车祸、跌倒、从高处坠落、被重物砸伤……都可能发生骨折。
范存义(骨科教授、援川医疗救护队队长):骨折发生以后,除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外,伤者首先要保持镇定。一般地说,骨折局部多有肿胀、畸形和疼痛。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一些简单的处理可帮助伤者减轻疼痛,防止伤势恶化。四肢骨折者,可用夹板或木棍将断骨上下方两个关节固定。若无固定物,则可将受伤的上肢绑在胸部,将受伤的下肢同健肢一并绑起来,避免骨折部位移动。开放性骨折伴大出血者,应先止血,再固定,并用干净布片覆盖伤口,切勿将外露的断骨推回伤口内。疑有颈椎损伤者,应耐心等待救援人员,千万不要乱动,以免损伤颈髓,导致高位截瘫,甚至呼吸停止。疑有胸腰椎骨折者,应使伤员平卧在地上,将其双腿靠拢、双手贴于腰侧,保持脊柱正直,以免损伤脊髓。搬运时,禁止1人抱背,应2~4人抬,疑有颅底骨折者,应密切观察是否有颅内出血。若伤者已昏迷,应将其口腔内的呕吐物和血块清除,并将头偏向一侧,牵拉出舌头,以免窒息;若已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行心肺复苏。
脱臼(关节脱位)
除地震外,在日常生活中,跌倒、剧烈运动、用力牵拉四肢等都会导致关节脱位。脱位的关节面完全无接触,称“完全脱位”。脱位的关节面尚有部分接触,称“不完全脱位”。一般地说,肩、肘、髋、下巴、手指等部位最容易发生脱位。
范存义:发生关节脱位时,一般会听到响声,会有关节变形、不能活动、疼痛等症状。关节脱位后,如果对骨骼组织不熟悉,千万不要随意自行整复脱位部位,以免造成血管或神经的损伤,应尽早去医院诊治,时间拖得愈长,医治难度越大。关节整复后,应用冷湿布将伤处包好,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也不宜立即洗澡。脱衣时,应先脱健侧;穿衣时,应先穿患侧。
胸外伤
地震导致的胸外伤主要为挤压伤,主要包括胸壁软组织挫伤、肋骨骨折、气胸、肺挫伤等。同样,此类伤害也常发生在胸部突然受到外力撞击的伤者中,如车祸、碰撞、高空坠落等。
杨异(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震伤救治专家组成员):胸壁软组织挫伤一般无需特别处理。单根肋骨骨折或多根肋骨骨折,但无胸壁浮动者,危害不大,主要以胸带包扎、对症处理为主。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伴胸壁浮动者,会出现反常呼吸,严重者会发生呼吸衰竭,在紧急情况下,应加压包扎。使浮动胸壁固定。到医院后,再行外固定或手术固定。发生气胸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除张力性气胸外,其他气胸一般不会危及生命,可耐心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张力性气胸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危及生命。紧急时,可将随身的尖锐管状物刺入患侧肋间隙放气,或可挽救生命。
肺挫伤是胸外伤中常见的肺实质损伤,伤者多在受伤后4~6小时开始出现呼吸困难症状,12~24小时后病,隋明显加重,可出现肺不张、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的可危及生命。因此,特别提醒胸部受到撞击的伤者,即使受伤当时感觉无大碍,也要提高警惕,以防4~6小时后肺挫伤“现形”。
伤后康复:多动才能好得快
当创伤得到妥善治疗后,怎么做才能使自己尽快好起来呢?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是不是该多休息、少活动呢?答案是否定的。
白跃宏(康复科主任、震伤救治专家组成员):对外伤患者,特别是骨折患者而言,康复的早期介入尤为重要。因为骨折部位被牢牢固定以后,患者常会不自觉地“制动”,希望“骨头能快点长好”。事实恰恰相反。唯有多动,才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每天适当锻炼患肢关节和肌肉,对增加患肢血液循环,减少废用性关节挛缩和粘连,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更值得一提的是,下肢骨折患者容易并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就是因为“不活动”所致。这种血栓一旦脱落,随血循环进入肺内,会引起致命的肺栓塞。
此外,对有神经损伤的外伤患者而言,康复的早期介入(药物、神经电刺激等)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即使神经功能已无法恢复,通过将患肢摆放到功能位、使用矫正支具、做物理治疗等方法,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肢体功能、防止畸形。
相关链接
用嘴先进的技术救治灾区伤员
罗从风(骨科主任医师、震伤救治专家组成员):2008年5月30日,我院骨科运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为来自四川灾区的骨盆骨折伤员严女士成功实施了手术。目前,严女士已康复出院,并能正常行走。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篇3
作者:杨晓蓉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骨科,重庆400042
【关键词】护理;地震伤员;资源管理
四川省汶川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有大批的伤员转运到后方医院进行救治。我院共救治了灾区伤员150人,其中骨科救治伤员69人。面对如此大批量伤员的救治,只有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利用和科学管理,才能及时有效地救治伤员,保证护理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收治的69例伤员中,男28例,女41例;年龄11~89岁,平均51.4岁;受伤至救出时间为伤后即刻至伤后70h不等。其中多发伤33例,四肢骨折23例,脊柱骨折及截瘫5例,髋部损伤及骨盆骨折3例,肋骨骨折2例,皮肤挫裂伤2例,挤压伤1例。大部分伤员于1个月后伤愈出院,最后一位伤员于5个月后出院。
2护理人员的配备
我科新病区腾出40张专用床位接收地震灾区伤员,主要是收治康复期的伤员。我科原有护士14人,护理部从其他科室抽调了护理骨干5人参与我科新病区伤员的临床救护11d。临时组建的骨科病区也都从医院其它临床科室抽调了护士13人,护士长1人,配备好了一个护理团队。我科原有实习护生3人,护理部抽调了在其他科实习的护生2人固定在我科2周,协助完成伤员的基础护理。另外,还有3位志愿者实习护生在我科协助伤员的生活护理,共10d。伤员入院后的前几天,都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惊恐、不安等。针对伤员的这些心理状况,护理部及时组织心理疏导护理小组共10人,及时对伤员进行心理疏导。
3护理人员的培训
针对地震创伤主要以骨折、骨盆及胸部伤、脊柱骨折及截瘫、四肢神经伤、挤压伤及挤压综合征、多发伤等为主[23],伤后感染、截肢以及心理改变等情况,护理部和科室都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了多次相关专业的强化培训。培训方式主要为集中授课、各病区护士小讲课及针对具体病人进行个案查房三种。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骨科常见创伤病人的救护程序、创伤常见的救护技术、骨科常见创伤病人的护理方法、特发性伤口感染的护理及心理干预等。
4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根据病人入院时的数量、病区工作情况和病人病情的轻重等进行弹性排班。批量伤员入院时安排护士加班,除当天值班的2位护士外,临时按1∶1的护患比例安排护士加班,进行伤情检查、卫生处置、接收治疗或卧床休息,处置完毕后加班的护士才下班。根据病区工作情况调整上班护士,上午和下午的治疗、处置及手术等工作量较大,每天安排10位左右的护士上行政班,另有3位护士值中班,4位护士分别值上夜班和下夜班。根据病情轻重增减值班的护士,伤员病情危重时,增加值班的护士,必要时专人守护伤员。
5护理人员的合理使用
临时设立护士长助理,协助护士长管理病区及对伤员治疗、护理质量把关,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次锻炼、施展抱负和个人才华的平台。护士长助理需具有较高专业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水平,同时技术娴熟,能指导下级护士工作,且有较强的病情观察和判断能力。护理组长由经验比较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担当,组长应有能力指导下级护士或护生工作,作为病房管理核心成员、护理骨干,参与病房管理工作和伤员的管理。执行护士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力量,需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具备爱岗敬业精神,能够熟练掌握临床护理知识、常见护理操作及抢救技术。助理护士在护理组长或执行护士的指导下,完成伤员的各项基础护理,完成伤员入院、出院的健康教育,负责伤员的卫生处置。负责病区的环境整洁和探视陪护的管理,负责监督指导护理员的工作。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在医院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这次汶川地震伤员的专区收治中,我们注意科学设置护士岗位,合理配置护士人力资源,有效地控制了陪护比率,为患者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保证了伤员的及时救护和康复。
【参考文献】
[1]闫怡静.医院护理人员配备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295-296.
[2]董钏,赵涛,邓伟,等.汶川大地震伤员的救治[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4):223-224.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篇4
1骨科康复学的内涵阐述
1.1骨科康复的定义骨科康复学,从内容上来说,指的是主要对开展综合性康复治疗的骨科伤病患者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其不仅属于骨科学的分支,同时还是康复医学的一个分科。现代骨科康复学,其基本干预手段主要由手术、功能训练、假肢与矫形器辅助三者构成,以康复为目标,构成内容主要为手术性治疗与非手术性治疗两个内容。因此,在综合性骨科康复治疗时,手术主要指的是康复性手术或者预防继发残疾手术,并且手术治疗离不开功能训练以及假肢或矫形器辅助两者提供的帮助,只有三者相互配合,才可保证康复效果。因此,骨科康复的三大治疗手段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从广义方面来说,骨科康复非手术治疗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但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既指心理治疗、药物、物理因子治疗、康复咨询及护理等内容。同时还指功能训练与假肢矫形器辅助治疗。
1.2骨科康复学的分类根据治疗对象存在的差异对骨科康复学进行分类,可分为7大类,分别为:儿科骨科康复学、老年骨科康复学、成年修复重建外科康复学、脊柱脊髓损伤康复学、运动创伤康复学、工伤康复学以及手创伤外科康复学。
2骨科康复学的发展趋势
本文通过对“骨关节十年”中各大国际医学团体及WHO获取的共识行动纲领所设置的任务进行详细分析,同时还参考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骨科康复学中研究的成果,得出新世纪初骨科康复学的发展趋势主要如下:(1)工伤康复得到快速的发展。当前我国在工伤康复方面已经成功构建了一个新模式,也就是与社会劳动保障相互结合构建一个工伤康复中心。比如最近几年在我国东南部广州市构建的广州工伤康复医院就是新模式的首次尝试。因此可以预计,在该基础上,未来我国可成功且全面的有机结合工伤的后期康复及早期康复,进而能够供给工伤康复一套系统性与完美性更高的服务,与此同时,还能推动我国工伤康复技术的现代化发展速度。(2)骨科康复治疗与服务组织形式均实现后,多门学科相互合作的机制与工作方法需要深入的研究及完善。站在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多学科性团队是不可缺乏的,并且效果明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团队的工作方式并没有一一明确,所以其工作方式是不是主要为会诊、联合查房、病例讨论方式,还有待研究;同时,该团队的工作方式也可能是临时性的团队会议方式,并且没有结合实际病例的临时合作与长期且系统的合作应该如何与研究讨论相互结合,均需进一步的研究及摸索,从而可以有效地将手术、功能训练和假肢或矫形器辅助治疗有机集合。(3)骨关节病病因的临床生物学研究更加细化与深入,专家们通过深入的研究,将骨关节的力学环境改变与组织适应、破坏、修复三者的关系一一被说明,进而在确定运动疗法,保证治疗效果方面提供了确切的帮助。(4)研究与开发出更多新型的康复治疗技术与方法,尤其是为发展中国家研究出既有效、又可节约费用的低廉、方便功能训练方法。(5)研究与开发适合骨科康复患者的评估工具。未开骨科康复学中所开发的评估工具具有极高的针对性、敏感性,尽管骨科康复学更加注重功能评估的作用,FIM、SF-36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并且儿童骨科康复内容中也设计了新内容,但是依然无法将残疾患者参与社会功能充分反映出来。因此,新型评估工具以残疾为取向,将残疾障碍与康复指标如实反映,还能够预测社会康复,并且新型的评估工作还以患者为取向,结受各种干预手段患者在评估项目需要存在差异,举例来说,就是进行植入手术、组织修复等患者与实施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患者的评估项目是存在差异的[2]。(6)研究与开发出更多新型辅助器具。未来的骨科康复理念会大力提倡倡导医工相互结合,从另外一个意思来说,也就是指骨科、康复以及康复三个方面的医生相互结合,达到一方面不断扩大新型高科技假肢与矫形器应用在临床康复中的领域,另一方面还以适用技术为原则,给患者提供更多又实用、又有效,并且非常简单及价格低的假肢与矫形器,减轻残疾人的经济负担。(7)骨科康复从医院转变为社区与家庭。当前世界各国中,骨科康复学均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发展趋势,就是越来越注重家庭给骨科患者提供的有效护理集康复。由于大部分骨科患者康复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因此想要在康复医疗机构内长期住院完成存在极大的难度。大多数专家们通过以部分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住院康复患者与家庭康复患者为例进行研究,并且将两组的功能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结果发现两者存在的差异并不明显,由此他们认为,通过类似的研究说明,当指导与监测两者被适当扩大后,家庭康复与社区康复对骨科康复产生的作用是大致相同的,并且存在的差异并不明显。
3结束语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篇5
XXX,男,XX县XX镇农业行政村卫生所乡村医生,1953年出生,是位土生土长的壮家人。在长期的探索中,XXX还拜副主任药师、广西草药王张超良为师,得到了张超良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为了识别壮族草药,掌握壮药的药性药理及资源分布,XXX随张超良老师多次到广西大瑶山、大苗山、猫儿山、大明山、十万大山等地识别、采集壮族草药。经过不断深入地实践、挖掘、总结,XXX已成功掌握1000多种壮族草药治疗骨科疾病及常见病。
1981年村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作医疗解散。为了生存,更为了让自己一技之长为民造福,XXX带头坚持创建卫生所,然而,面对XX本地几十家个体医疗诊室机构的激烈竞争要立足就必须迎难而上。事业的发展源于民众的信任,民众的信任离不开自身精湛的医技,为此,他从不放弃学习提高的机会,时刻注意提高充实自己。
首先抓住各种进修函授的机会,参加各地院校举办的各种医疗培训学习。他带着临床中的各种疑问、难点、虚心向导师求教,对把学到的技艺付诸实践,更好地解除患者病痛,服务于病人,而形成了一个不断进步的良性循环。
XXX,从未进过正规的医学院校,启蒙于师传口授,在多年的赤脚医生”临床中,带着临床实践中的疑问参加短期医学培训,在临床中自学,自费购买了几万元上千册的医学书籍,订购二十余种医学杂志,一有空余时间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摘抄各种医学知识图卡。为了系统学习中医学,1985年参加了光明中医大学骨伤科系统函授学习,坚持一年中抽四个月时间到南宁听面授课,经四年系统的函授学习后,取得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骨伤科急救学、骨伤科基础理论等14门单科合格证书,终于1989年毕业,成为一名具有专科学历的医务工作者和管理人员。
毕业后,把学到的中医骨科理论用到临床实践,通过临床实践总结,认真地辩证诊断,严格按国家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观察制订临床资料,再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总结。1989年,XXX的《脚踏整复法治疗陈旧性肘关节脱位》论文首次获国际中日骨科优秀论文奖,从而取得了一个个喜人的突破。近几年,卫生所负责XX镇解放社区、永安东路一段的计划免疫工作,在镇保健所的指导下,积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按时填好各种表册。并且按传染病报告制度,承担管辖范围内的病情管理及报告工作。几年来,计划免疫工作都走在各社区、村委的前列。
为积极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为了落实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吴医生积极动员群众参加新农合,做好参合群众的费用收缴,全村委2007年至2008年共收上参合金64370.40元,参合率达88.30%。
为了更好地解除骨伤患者病痛,提高发掘壮族骨科医药遗产,1993年10月5月经上级卫生部门批准筹建了XX农业骨科医院(与农业行政村卫生所同时并存),XXX担任骨科医院院长兼卫生所所长。业务发展后,XXX更热情地为风湿、类风湿、颈肩腰腿痛及各种骨折、骨病患者解除病痛,同时根据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发挥自身壮药治伤接骨医技,同时引进先进现代医技,开展了手术整复内固定,颈肩腰腿痛等专科业务,大大提高了大家的专业水平。
XXX所师承的壮医药疗效确切,为他在临床实践中研究壮医药提供了可靠的客观现实和现实基础。但由于是口授师传,没文字记载,得不到系统的发掘整理和文字总结。为了对壮医药深入的研究,以唯物辩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XXX虚心对师传的壮医药实践经验进行科学验证。依靠现代自然科学发展整理壮医药。
首先是整理壮族草药治疗骨伤。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除重视骨折的整复,固定和功能锻炼外,同时重视从整体出发,通过四诊八纲,综合全身及局部症状,辩证论治,内外用药,以促进肿胀消退,气血流通,代谢增强,加快软组织的修复,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骨折早、中、晚期的内外用药是传统中药。而壮药在治疗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应用中更优于中药。
在探讨治疗颈肩腰腿痛范畴中,XXX医生先后拜北京光明中医骨伤医院院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秘书长韦以宗教授,原广西中医学院院长、广西中医骨伤科研究所所长韦贵康教授,中国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等各名家流派为师。前往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骨伤科研究所等地多次进修手法推拿及小针刀疗法,吸取各家之长。
通过从师学习进修,认识到软组织损伤,特别是脊柱软组织损伤与其出现的脊柱相关疾病已由颈肩腰腿痛范畴,发展成为70多种临床常见病,疑难病的病因治疗理论,涉及到多个临床学科。脊柱相关疾病的病因是脊柱力不平衡而导致肌张力失衡,骨关节轻度移位压迫、刺激周围的血管神经,从而引起相应的组织脏器病变,仅颈椎病就有眩晕、头痛、耳鸣、视力异常、肩痛手麻、血压异常、心律不整等。由于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大学课程中尚未开设,许多医院亦没设立此科室,再加上媒体对这门新学科宣传甚少,故使其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在对软组织损伤与脊柱相关疚病的临床实践中,XXX医生着重以现论为指导,则重运用手法推拿,小针刀疗法治疗,辅以壮族草药内服外用,取得良好的疗效,为大批颈肩腰腿痛患者解除病痛。
如壮医药在治疗风湿类疾病(简称风湿病)中,XXX制定了壮医治疗风湿类疾病措施,自拟壮药内外治疗类风湿疾病方剂,形成了自己一整套壮医学治疗风湿类疾病理论。即:一是采用1988年昆明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二是辩证论治;三是壮族草药的应用。故在临床上XXX采用西壮医结合办法探讨治疗风湿类疾病取得了一定经验,在参加全国风湿类疾病学术交流会上,多篇论文获奖,卫生所被中国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类疾病协作组接收为协作组成员。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及杂志社联合行文给XXX医生,建议向当地政府申办风湿、类风湿病研究所”,在运用壮医壮药医疗风湿、类风湿病经验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从血液流变学、免疫学和生物学方面进一步研究,以提高传统疗法的科学性,以利向国内外推广。
XXX的三篇论文《壮药吹风藤汤、吹风藤酒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568例临床报告》、《壮药治疗骨关节炎》、《壮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荣获世界中医骨科最高成就奖的尚天裕国际科学二等奖。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篇6
【摘要】目的研究四川汶川地震所致伤员的伤情特点和规律。方法对我院收治患者进行登记,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统计、分析其损伤的外部因素、疾病分类及构成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主要损伤外部原因为被物体击中和被物体挤压。疾病构成前5位为:胫腓骨骨折158例(13.37%),骨盆骨折122例(10.32%),脊柱骨折120例(10.15%),股骨骨折109例(9.22%),前臂骨折/脱位106例(8.97%)。结论深入研究地震所致伤员的伤情特点,对合理使用、调配医疗资源,更好地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震;伤情特点;创伤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linicalfeaturesandlawofinjuriesinSichuanearthquake-strickenarea.MethodsRegisterdetailsofthepatients,countandanalysestheexternalfactorsandclinicalfeaturesofinjurieswiththe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10(ICD-10).ResultsThemainexternalfactorsofinjurieswere“hitbyobject”and“Squeezedbyobject”.Thefirst5categoriesoftheinjuriesweretibiofibulafracture(158cases,13.37%),pelvisfracture(122cases,10.32%),vertebralcolumnfracture(120cases,9.98%),femoralfracture(109cases,9.22%),andforearmfracture/disjointure(106cases,8.97%).ConclusionIt’simportanttostudytheclinicalfeaturesandinjuriesinearthquake-strickenarea,forunseeinganddistributingmedicalresourcerationally.
Keywords:earthquake;clinicalfeaturesofinjuries;injury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很强的自然灾害,一次强烈地震往往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摧毁大批建筑物。深入研究地震所致伤员的伤情特点,对合理使用、调配医疗资源,更好地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08年5月12日14:28分,四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数万人死亡,30余万人受伤。我院作为前线医院,在地震发生后短期集中收治了大量地震伤员,现统计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照我院设计的《绵阳市中心医院地震伤情统计表》对震后送入我院的伤员进行详细登记并记录其诊治过程,剔除登记不全、诊断不准确病例后,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5月29日共获得有效登记病例1182例,多为此次地震灾情严重的北川县、平武县、安县及江油市伤员。本组患者1182例,其中男性637例(53.89%),女性545例(46.11%);年龄1.4~96岁,平均42.17岁。
1.2伤情统计分类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1]对统计表中的损伤外部原因、疾病种类进行分类,并计算分析其构成比,对高发损伤分析其内部构成比。
2结
果
2.1损伤的外部原因本组患者主要损伤外部原因为被物体击中(落石及建筑物倒塌)及被物体挤压(建筑物倒塌掩埋等),其中被物体击中565例(47.8%),被物体挤压321例(27.2%),跌倒/高处坠落187例(15.8%),其他外部原因109例(9.2%)。
2.2损伤疾病构成情况本组1182名患者损伤疾病构成前几位为:胫腓骨骨折158例(13.37%),其中开放骨折67例(5.67%),闭合骨折91例(7.70%);骨盆骨折122例(10.32%);脊柱骨折120例(10.15%),其中无神经症状患者79例(6.68%),不全瘫患者29例(2.45%),全瘫患者12例(1.02%);股骨骨折109例(9.22%),其中开放骨折13例(1.10%),闭合骨折96例(8.12%);前臂骨折/脱位106例(8.97%),软组织损伤221例(18.70%)。需说明复合损伤(同时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损伤)按损伤类型分别计入上述损伤类别中,复合损伤患者332例(28.09%)。所有骨折损伤945例中,开放骨折218例(23.07%),闭合骨折727例(76.93%)(见表1)。表1地震伤员损伤疾病种类构成
3讨
论
在本组患者中,年龄分布特点为:18岁以下患者(儿童及中小学生等)及60岁以上患者居多(769例,65.06%),说明地震发生时,死伤多为学校等人口密集区域,老年人面对突发情况躲避反应欠灵敏,也说明四川地区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死伤多为留守的青少年及老年人[2]。
根据疾病构成顺序说明在地震灾害伤员中,骨科疾患占很大比重。提示在现场急救的救援物资、人员配备中,需针对此种情况有所准备。比如现场救援时,需多准备夹板、支具等临时固定材料,以对骨折患者伤肢进行临时固定,以免在转运至医院过程中造成二次损伤。脊柱损伤患者占很大比重,在现场救援时对可疑脊柱损伤伤员均使用硬板或硬担架转运[3,4]。开放损伤患者较多,所有骨折损伤945例中,开放骨折218例(23.07%),且据我院收治患者的情况,几乎所有开放伤口均污染严重。所以现场救援时应携带大量双氧水、生理盐水等药品,可以现场初步清洗伤口,并携带大量绷带、纱布、止血带等器具予以止血,以防转运途中失血过多或伤口污染时间较长而致严重后果。
四川强烈地震造成巨大伤亡,在遭遇如此重大灾害时,当地医疗资源往往是杯水车薪,需要调集各地外援医疗力量,包括医务人员、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设备等。根据本组病例分析,骨科疾患占很大比重,在救治过程中需要大量骨科医务人员、骨科器械(如内固定器械、外固定架、临时牵引器械等)和针对骨科疾病特点的治疗药物、医疗设备等[5]。在外援医务人员、医疗器械、药品、设备的调配中必须以此为原则。
总之,地震是突发性及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往往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深入研究地震所致伤员的伤情特点,对合理使用、调配医疗资源、避免医疗资源浪费、更好地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6篇) 】相关文章: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1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班主任家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慢病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4-28
学习委员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4-23
语文教师工作总结范文(整理6篇) 2024-04-17
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6篇) 2024-05-29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6篇) 2024-05-29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6篇) 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