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考研(6篇)

时间:2024-06-29 来源:

西医考研篇1

【导语】2018年广西考研成绩查询时间也陆续公布,为了方便考生,

2018年广西考研成绩查询时间、查询入口(各高校)广西大学查询入口广西科技大学查询入口广西中医药大学查询入口桂林医学院查询入口广西民族大学查询入口空军空降兵学院查询入口桂林理工大学查询入口广西师范学院查询入口广西医科大学查询入口广西艺术学院查询入口广西工学院查询入口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查询入口广西财经学院查询入口广西师范大学查询入口右江民族医学院查询入口--专题推荐:2018考研成绩查询时间、考研成绩查询入口

2018年考研国家线、研究生复试分数线

西医考研篇2

空军军医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考生可登录研招网官网登录入口2022成绩查询系统(yz.chsi.com.cn/apply/cjcxa/),输入相关信息即可查询考研成绩信息。

为保证考生隐私,此招生单位已设置登录后才可查询成绩,请使用网报时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查询。

空军军医大学2022考研成绩查询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关注以下专题:

西医考研篇3

2022年2月10日起,考生可通过招生单位公布的方式查询考试成绩。

桂林医学院,简称“桂医″,坐落于世界的风景游览城市桂林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普通高等学校,入选国家“973计划”[1]、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高校,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高等医学院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桂林医学院创建于1935年,前身为广西省立桂林高级助产护士学校,是广西建校历史最早的医科院校之一。1958年学校升格为桂林医学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桂林医学院,1993年获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列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5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9年,广西教育厅公示将桂林医学院申请更名为“桂林医科大学”。

西医考研篇4

本文结合精准医学概念,探讨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如何在理念上、实践中与现代医学前沿接轨,同时分析中医临床教育与现代医学前沿接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阐述如何在中西医结合教育过程中树立衷中参西”的根本理念和兼收并蓄”的学习模式。

关键词:

个体化诊疗;精准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

中西医虽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历史发展沿革,但二者从诞生之日起,都是以治愈疾病为目的,对于疾病认知模式虽有偏向形而上”或形而下”的差异,但其临床疗效的实现,必然都是通过对人体的病理状态进行了调整而实现的。中医现代化科研所作的努力就在于使中医的诊疗方式能够用现代医学的方式进行阐释,在保持中医诊疗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有利于深入理解中医药特点和优势发挥的原理,这在中医发展过程中,是有益且必要的一个环节。本文结合精准医学概念谈如何在中西医结合教育过程中树立衷中参西”的根本理念和兼收并蓄”的学习模式。

1在理念上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与现代医学前沿接轨

由于时代背景和文化不同,中西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形成明显差异。西医的理论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中医理论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交织在一起,如中医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气、阴阳、五行,更多地是从哲学的层面进行人体现象的解释,如果只从实证的角度评价,中医理论就会被认为是粗糙和模糊的,然而中医理论这种系统的、整体的、动态的对生命体的认识进而衍生的理法方药体系,恰恰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其明确的临床疗效使中医具有了顽强的生命力,对此持一味否定和固步自封的态度都不符合中医认识事物兼收并蓄的特点,而在与现代医学结合时,完全可以和平共处”求同存异”,不必强求理论上的融合,而从寻求理念上的对接入手。在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过程中,对于最新的现代医学概念,在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应该学会与中医学进行比较联系,发现异同之处,从而加深理解。如当精准医疗”等概念出现时,我们应该在临床过程中将其与中医的诊疗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加深中西医结合的理解。精准医疗”(PrecisionMedicine,PM)是近几年提出的新的医学概念,它是通过深入了解每个患者的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信息,力争做出达到分子水平的准确诊断,为临床治疗决策和正确用药提供详细的参考依据,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1]。精准医疗是一种基于病人定制”的医疗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医疗的决策、实施等都是针对每一个病人个体特征而制定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在合理选择病人自己的遗传、分子或细胞学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2]。中医诊疗过程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基于病人定制”的医疗模式,根据每个具体病人在疾病过程中某一个病理阶段的证”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中医的病”体质”,同时考虑到患者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甚至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依从性要加以考虑,才能算是完成了一次量体裁衣”式的诊疗。中医将每一个可能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加以考虑,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加以处理或在医嘱中加以体现,虽不同于现代医学精准医疗借助了先进的现代科技将遗传信息与诊疗相对应,并做到精细、量化,但二者在诊疗过程中量体裁衣”的个体化诊疗理念是一致的,并不存在冲突,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医也越来可能将其诊治方式以更加客观量化的方式加以呈现。认识到这一点,才会具备中西医结合的思想基础。通过深入比较精准医疗与中医诊疗思维理念的异同之处,在中西医结合教育过程中使学生更深入了解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在理论上求同存异”,在理念上寻找共同的思想基础,进一步进行临床科研实践,才能更好地进行中西医结合。

2中西医结合教育如何在实践中与现代医学前沿接轨

在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过程中,借助精准医疗等新的技术的出现,将其与中医理念与临床科研实践结合起来,有助于使衷中参西”的中西医结合原则落实到临床和科研实践中。

2.1中西医结合与现代医学前沿接轨的临床实践

中医与精准医学结合,不是与精准医学比较谁更能做到精准,而是应该思考在临床上如何使之发挥更好的疗效,精准医学目前在肿瘤的治疗中应用较多[3],采用的方法是根据患者肿瘤的特定基因选择一种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此过程中,中医与西医结合的原则应该是减毒增效”,尽管中药在治疗过程中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不可忽视,但相对于靶向药物治疗的效果评价的证据尚未能完全按照循证医学的规则进行,在抗肿瘤治疗时,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主要不是针对肿瘤瘤体本身,而是着眼于人体的整体状态,依据靶向药物进行精准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临床不适症候进行诊治,通过发挥中医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优势,改善临床症候和病理状态,以减少毒副作用,使精准治疗”能够顺利进行,从而达到增效”的治疗目标,如中医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肺癌的研究,已总结出配合吉非替尼肺癌靶向治疗20种常用中药以及核心处方药物:党参、黄芪、金荞麦、沙参、麦冬、龙葵、白英、甘草、黄精、红景天。体现了扶正解毒的基本法则,在治疗过程别重视从整体出发,调补肺、脾、肾三脏,灵活运用培土生金”金水相生”之法[4]。从临床疗效的角度,更好地进行中西医结合的实践。

2.2医学科研中与现代医学前沿接轨的中西医结合实践

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使医学科研越来越精确,也成为精准医疗得以实现的基础,这些组学的理念与中医的系统观念有相似之处。如代谢组学”的概念,是由Nicholson等在1999年提出[5]。因其组”群”谱”集成的功能特点,可以更好地反映中医证”的本质。使其成为证候标准化研究的一种有效的途径,代谢组学的系统研究方法在本质上与中医理论相一致。中医采用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方法用于疾病的治疗,与代谢组学的整体观完全吻合[6]。目前已有较多中医联合代谢组学技术的研究,如王喜军等[7]应用高通量、高分辨、高灵敏度的UPLC-MS分析仪器,结合模式识别、专家系统等生物信息学技术,建立黄疸证和阴黄、阳黄证的特征性代谢模式,并从微观角度解读黄疸、阴黄和阳黄证候的科学内涵。王广基院士课题组[8-9]采用GC-TOF/MS分析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痰阻心脉、气阴两虚、气虚血瘀及气滞血瘀型)患者血浆代谢谱,其结果显示能将疾病组与健康组明显区分,并与临床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指标显著相关,提示中医分型的物质基础可能正是代谢组学所研究的体内小分子化合物。代谢组学技术有利于助力精准医学的发展,也有助于进行中医整体观”临床诊疗机制的阐释,从现代科学角度进行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这种理念上的共通之处更易于进行中西医结合。

3中医临床教育与现代医学前沿接轨中存在的问题

3.1信中还是信西的问题

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衷中参西”的观念,西医临床诊疗的过程中,以指南为参考依据,而中医临床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其临床统一模式形成的难度,因而在进行诊疗活动中,尤其是对于刚毕业的学生,西医的诊疗相对易于操作,中医的辨证相对较难把握,因而在心理上容易认为西医更加客观,中医更加主观,而且中医的阴阳五行及中药的四气五味等与西医学的认知在理论层面较难对应,所以在这个阶段,临床教育对树立中医临床信心至关重要,一方面,要肯定西医的认知模式的实用性,同时,要充分认识中医临床自身的特点、规律和优势,不能一味地在理论层面寻找对应,而要更多地从理念上寻找共同点,如目前西医学对中医扶正、驱邪的理念,未病先防的理念,并不存在认识上的冲突,从中西医的疗效优势上树立自信,进而比较中西医各自的优缺点,然后从相互弥补彼此的不足入手。随着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的深入,加深对彼此的理解,更好地为临床诊治疾病服务。

3.2会不会影响中医思维的问题

中医和西医的思维方式有差异,西医以客观数据作为诊疗的依据,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辨证论治,收集到临床信息都必须由临床医生进行主观思维的综合判断,在中西医结合教育过程中,要牢固树立采用中医思维方式进行临床的思想意识,中医辨证论治的整个过程必须完全按照理、法、方、药的思维过程进行,在此过程中西医学的认识作为参考,不能影响到辨证论治的思维过程,否则可能会影响中医疗效优势的发挥。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过程中,将理念的相同之处作为结合的切入点,将临床疗效的提高作为结合的目的,将机理的阐释作为结合的手段,将理论的差异作为深入思考的方向,在保持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同时,借助现代科技,借鉴现代医学研究方法,更好地将中医临床有效性的机制和原理加以阐释,使中西医能够进行更通畅的交流,更好地为提高临床疗效作出贡献。

作者:王睿林单位:第三二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

参考文献

[1]彭亦良,周雄.精准医疗对未来医学发展的启示与质疑[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6,11(1):88-90.

[2]夏锋,韦邦福.精准医疗的理念及其技术体系[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31(22):1-3.

[4]刘浩,林洪生.基于无尺度网络分析中医药配合肺癌靶向治疗用药与处方规律[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7):1671-1673.

[6]贾伟,蒋健,刘平,等.代谢组学在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8):621-624.

西医考研篇5

江西中医药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考生可登录研招网官网登录入口2022成绩查询系统(yz.chsi.com.cn/apply/cjcxa/),输入相关信息即可查询考研成绩信息。

为保证考生隐私,此招生单位已设置登录后才可查询成绩,请使用网报时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查询。

江西中医药大学2022考研成绩查询入口

更多相关信息关注以下专题:

西医考研篇6

关键词:寓教于研;创新人才;中西医临床专业

经过60多年的艰难探索,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已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即“两个基础,一个临床”,并在此基础上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的专业后备人才和生力军[1]。尽管目前我国高等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已初具规模,但也存在着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2]、理论课程教学手段方法创新性不够等很多方面的不足。因此,更需进一步理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有力推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本研究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本科阶段人才培养为例,探索如何在教学与科研活动的结合中培养拔尖创新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发挥科研育人的功能,探索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1贯彻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1.1树立寓教于研的育人理念湖南中医药大学是全国最早正式实施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自1993年实行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以来,已经在中西医临床本科教育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在培养拔尖创新专业人才过程中,我院通过开展中西论坛、各方面经验交流会,结合人才培养实践,形成了"寓教于研是培养拔尖创新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寓教于研"的主要含义是教中有研、研中有教、教研一体、以研促教,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优质资源,科研育人、学术育人,科教协同培养创新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3]。

1.2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坚持寓教于研的理念,形成了完整的培养方案。在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夯实中西医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基础课程。②提高中西医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临床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及专业课外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实施。③完善临床课程体系,加强临床教学,培训中西医结合专业标准病人(SP)。④增大科研学分,学生从大二开始跟随相应的导师参与并主持各级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⑤改革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中、西医学能力、中西医结合能力和临床实际技能、科研能力。

2构建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1教中有研模式建立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基于科研的高水平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式、参与式和自主学习。坚持教学的学术性,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2.2研中有教模式科研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培养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载体,是学生创新性实践活动的主要环节。大学生早期参加科研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引导课外科技创新、设立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及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方案,在老师指导下借助科研平台,自主开展科研实验。

3完善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3.1建立寓教于研的管理体制建立完备的教师管理体系,设立学院、学科、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科学研究中心、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等专职负责人,使科研平台最大效用地在教学科研中发挥作用。

3.2完善寓教于研的激励机制完善寓教于研的激励机制是教学与科研工作相互促进的有效保障。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对实践创新能力强的本科生在评优评先、奖学金评定等方面倾斜,鼓励创新,让更多有科研潜质的本科生有机会进入研究生学习,设立学生科技创新专项经费。鼓励教师寓教于研,教学与科研成果同等奖励;对在寓教于研、人才培养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在职称评聘和岗位晋升方面予以倾斜。通过这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大大增强了师生开展科研实践创新的干劲,在教学、科研两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3.3构建寓教于研的监控机制监督机制是寓教于研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中的重要部分。学院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控措施,如抓好优质生源工程和本科生论文开题、中期汇报、答辩等环节。明确教师教学、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及教学保障等目标责任,建立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监控机制。实行学院领导及同行教师二级听课评课制,通过听课、检查教案、召开座谈会、举行交流探索会等方式,指导并协助教师进行教学。

4结论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经过20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在教学和科研工作方面均获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建立了一支寓教于研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学院教职员工多年从事中西医临床医学教育,已开展了多项中西医结合教育教研课题的研究。通过寓教于研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推广应用,人才培养创新意识整体提升,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先后获得"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多项奖励。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教学与科研是可以高度统一的,寓教于研,教学与科研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贲莹,方朝义,杜惠兰,等.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2):12-14.

【西医考研(6篇) 】相关文章: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2024-06-19

季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6-11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1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班主任家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慢病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4-28

纺织品市场前景(6篇) 2024-06-29

西医考研(6篇) 2024-06-29

甲亢日常护理(6篇) 2024-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