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营销管理范文篇1
首先,我们来看看在正统的营销学领域中的6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公关和政治权利(大市场营销理论,即“6P'S”组织,在传统的“4P'S”组合之外,加上政治力量。(Political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Relation)这二个P,这是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新发展)
营销活动无非是在这些元素中游走,在一个全新的项目中,尤其是成长型项目初期,这6要素是评定项目达标的整体综合参数。
直复营销在国外,做得尤为成功的是健康保健品和化妆品行业,这是鲜见的事实,在一些西方的营销理论中,将直复营销理论理解为直接反应信息传播和复合渠道多元化营销,还不如我们用最为直观和简单的方式来阐释直复营销:直接反应的信息传播圈定消费者和重复刺激和唤醒消费者周而复始的持续消费。
对于这种模式,我们必须考虑到直复营销和无店铺营销的重叠,在区隔与传统营销的差异上,如何弥补传统营销惯性需求的不足?因此一定要遵循一些基本的游戏规则。
在营销理论的传播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追寻“精准”营销或“深度”营销,其实这些也是直复营销环节的一种探试,而最能让市场营销的投入产出比居高不下的表现形式为“精准”和“深度”的有机结合,对于以销售为导向的市场行为,直复营销能够做到。
中国是生产大国,市场经济刚放开的前期,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因为不能极好的集成技术而一直成为产品碎片的生产者,其实,我们总是在生产极具价值的整体的零件或部分(独立看来往往如碎片,难具价值),这种趋向于上游原材料“苦力”生产者角色是带有悲剧性色彩的。事物发展都有发展规律,当我们将体力成分逐步转向为智力成分的时候,价值会产生质的裂变。
本土的直复营销在市场消费潜力不断放大和产品逐步趋于饱和的发展历程中,有甚为可观的发展前景。这也是笔者一直潜心来探求这种新的营销模式的主要原因。
产品革新——开掘产品蓝海
技术不断开放或局部技术与整体技术之间的距离差异越来越小的时候,产品同质化竞争时代来临,所谓的产品蓝海会如沙漠绿洲一样难寻觅,直接反应电视广告传播的电视购物行业的逐渐艰涩的处境,以及其由产品经营到平台经营是最好的证明,因为“新奇特”产品的开掘越来越艰难。
据笔者观察,在商业尤其是市场环境中,信息不对称是“卖家永比买家精“的最主要原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维基时代的来临,信息逐渐透明化,笔者曾深深感慨:淘宝兴起是众多依赖差价生存的贸易公司群的死亡加速器。在很大程度上来说,透明的信息让产品竞争逐渐利润微薄,对市场而言规模化取胜逐步取代传统的差异化取胜。
新的市场环境对一个生产型企业,提出了技术领先、规模效应、集约控制、渠道扁平等新要求,可以直接的说产品的竞争,是相当残酷的。
市场的发展,导致两种企业群体得以生存,其它逐步灭亡。一种是行业或者领域的前几名规模性企业,一种是开掘和深挖个性化的细分窄众消费群体产品供应企业。
产品始终是落地的根本,是所有营销过程得以贯穿甚或周而复始的原点,做好产品规划是起点,产品群中始终会有明星产品和带来80%利润的20%产品,在不少销售型企业中,一个产品一柱擎天的现象是最好的验证。
优质平价——价格竞争催生企业群杠铃型格局
做过营销的人会清晰的发现,市场上永远是两种产品最抢风头,一种是真正优质低价的大众型消费品群,一种是货真价实名头响亮的高档次产品群。那些中不溜价格梯度中的产品,一直处于一种苟苟为营的生存状态。
在直复营销领域中,我们从市场自始至终的经营经验中发现低端价格的以量取胜和高端价格的高附加值取胜是两大手段。大多直复营销的经营,都会落实到数据库和会员制营销的表现形式,这里“推与拉”或者说“舍与得”的哲学贯穿于营销之中。
因此,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成为价格竞争中两种最终活得精彩的产品价格梯队。
而价格战,却又往往是市场竞争游戏的底牌。
渠道扁平——媒体即终端
如果用“酒香也怕巷子深”来陈述信息传播重要性的事实再恰当不过了。
新生的直复营销模式,尽可能做到了渠道的扁平,或者说让生产型企业或者销售平台型企业直面消费者,将中间渠道的成本控制在最低的可控范围之内,这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承认媒体是渠道的概念的产生。
媒体是传播的中间体,媒体即渠道,媒体即终端。
在市场运营中,我们观察DELL、PPG、DHC、VANCL、红孩子、麦考林、益生康健等直复营销经营模式,可清晰的显现“媒体即终端”,媒体的价值更为直接的与销售指标来挂钩。在传播过程中,高空的媒体轰炸(电视、报纸)和地面的短兵相接(DM、EDM、体验终端),甚至虚拟超市(网络店)的立体传播在寻觅和开掘消费者群体。
在营销中,我们怎么去测算媒体的真实价值?以最原始的数字测算的模型来确定是最为科学的。但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媒体终端的使命有着一些不能量化的因素,只有用发展中分阶段加权的形式来测算媒体对于某种商业形态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市场价值。
很多学者和专家一直在苦苦探索如何做好直复营销的持续开展,往往忽视前因后果的关系,如果没有媒体终端吸纳消费者群体,做后期的研究是没有意义的,在没有消费主体的市场高谈阔论只是纸上谈兵。
DM、数据管道、主要推广助力的(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媒体、衍生的可传播信息的所有泛媒体,都是直复营销模式中的开路先锋。总而言之传播推广是市场经营充分必要条件。
科学促销——可见利益是拉动消费者活跃引擎
再好的客户也会打盹,消费者总会出现阶段性消费枯竭。
直复营销的扁平化渠道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生厂商家更专注于开发优质的产品,媒体做到更能吸引目标群体和激活市场,消费者最终获得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在笔者所阐释的BMC模式中,强调要清晰认识到企业、媒体、消费者一定是一起成长,这样的良性互生体系才能稳健推动这种科学模式良性发展。
促销在很大程度上是销售平台通过在一定利益上的真正让步或者给予消费者更多利益回馈的表现形式激活市场活力。
常见的促销表现中,对于销售行为,最为直接的是可见利益的消费者拉动。如价格促销、梯级激励促销、会员归属促销等形式,在很大比例上都是趋向于可见利益的呈现。
而对于少数派的高端或者类奢侈品的窄众营销,情感诉求拉动或许更能推动市场良性成长。
公关维系——金字招牌和百年老店
销售型的广告表现如果说是前线赤裸的搏杀,软性的公关传播一定是磨砺刀锋的磨刀石。刀子锋利一定需要一块好的磨刀石,往往很多表象只看见刀子的犀利而忘记了磨刀石的坚韧和默默奉献。好的公共关系好比营造一块营养充足的市场土壤。
优秀的直复营销企业在量化自身的各项经营指标尤其是市场参数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其中软性的不可量化的部分,避免“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现象的发生。
在表象中,一定要清晰透视具象、抽象、假象和真相。软硬结合,刚柔并济方为久长之道。
权利之杖——管理关系和关系管理
一个企业一定是生存在一个商业环境中,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构建以及管理与执行,需要权责到人,脉络分明。在一个典型的直复营销企业组织内部结构中,产品开发、信息仓库搭建(策划和表现)、媒体开发、销售促成、客户纵深管理(此二者为核心营销中心)等环节是息息相关的,若此中环节有一个很科学的量化管理,或者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合理的加权考核管理,很大程度上能推进企业的综合业绩指标上升。直复营销企业多以市场业绩为导向,更不能忽视个环节之间的良性管理。
对外的关系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取决于企业发展阶段自身所处的主、客角色变换。
有序和主次分明的对内关系管理和对外关系管理是直复营销企业实现飞跃的又一挑战。
营销表现形式各异,归根结底,价值成就营销。
直播营销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全面整合营销;后台供应链管理;全程供应链管理
中国乳业是2000年以来发展成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涌现出蒙牛、伊利和光明等众多明星企业与强势品牌,其高速成长的背景是市场需求的增长和市场营销的推动。然而,三聚氰胺事件却暴露出中国乳业表面上的营销成功与市场成长背后的供应链管理问题。无独有偶的是,类似的问题近年来也多次发生在国际著名品牌上,亨氏和肯德基曾相继发生苏丹红事件,雀巢奶粉曾被指含有害物质。多起食品安全事件从实践层面提出了对整合营销与供应链管理这两种流行的市场营销与企业管理理论的深刻反思。
一、整合营销:从整合营销传播向全面整合营销延伸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是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于1993年提出来的。舒尔茨认为整个营销过程就是一个与顾客沟通的过程。广告、公关、促销、直效营销、商品陈列及店头广告、售后服务都是一种沟通和传播。整合营销传播要求坚持“一个观点,一个声音”的原则。在实力越来越接近的市场上,传播是厂商能够塑造差异化的重要营销手段。
本文认为将整合营销这样一个涉及到企业营销活动全方位与全过程的庞大内容体系缩略到等同于整合营销传播单一职能上,从理论和逻辑上讲是以偏概全的,在实践运用中也是片面的。蒙牛、伊利和光明等品牌的整合营销传播与统一形象建立,应该说是很成功的,但是好形象掩盖不了坏品质,虽然三聚氰胺含量比三鹿少得多,但我国消费者对这三个品牌的失望却并不少。因此,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必要充实整合营销的内涵,实施全面整合营销。全面整合营销的主体内容应该包括以下7个方面:
1整合营销观念。全面整合营销首先需要树立整合营销观念,通过统一的营销观念去引导统一的营销行为。全面整合营销不仅追求自身企业系统的最优化和高效率,而且还要扩展到供应商及消费者之间的整个供应链大系统的最优化和高效率。因此,企业必须整合零散的、互不关联甚至互不协调的营销思想与观念,形成以用户为导向的、与环境相协调的、与营销策略及手段统一协调的营销整合观念。
2.整合营销体制。就是要面对市场需要建立企业营销体制,或通过实施组织重组与流程再造改善组织管理体系,调整企业运营机制,形成能够实现整合营销的市场组织力和执行力。
3.整合营销资源。资源的整合价值远远高于资源的占有价值。资源整合利用的价值远远高于资源分散利用的价值。全面整合营销要求围绕营销战略,整合企业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为企业营销服务,而不是仅仅整合企业拥有所有权的资源。不仅要整合企业的内部资源,也要整合企业外部的资源。不仅要整合人、财、物等有形资源,也要整合市场、品牌、管理、技术等无形资源。不仅要整合供应商、生产合作伙伴、营销渠道、物流伙伴、资金伙伴、技术伙伴等经济资源,也要整合政府机构、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相关公众等社会资源。
4.整合营销流程。企业营销流程中的某些部门和过程环节并不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因此,有可能产生自我封闭,自我本位的思想和作风。全面整合营销则要求企业营销流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和各个人员都必须以营销为中心,进行工作流程的重新思考梳理与整合,将自己的工作自觉纳入整合营销的系统流程中去。
5.整合营销策略。产品、分销渠道、价格、促销这四大营销策略内部及其相互之间需要进行整合,保持营销策略之间的协调性、统一性,才能达到整体最优效果。否则,各种营销策略,各个营销手段互不协调,互相冲突,只能互相抵消其作用。营销策略整合是一种动态组合。每一个营销策略组合因素都是不断变化的,同时又是相互影响的。每一个营销策略因素的变动,都会引起整个营销策略组合的变化,形成一个新的组合。营销策略整合的实质是通过各种营销策略的动态优化组合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营销策略整合的目的是追求整合变量的合力效果,而不是单一策略的最大效用。
6.整合营销传播。这就是舒尔茨教授倡导的整合营销传播,即在与消费者的沟通过程中,以统一的传播目标来统领和协调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使不同的传播工具传达统一的声音与形象。整合营销传播包括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两种方式。横向整合就是将各种传播工具(如广告促销、直接营销、公共关系、事件营销等)放在“同时并列”的位置加以整合。纵向整合是指在不同传播阶段,将各种传播手段放在“时间系列”的先后顺序加以整合,以保持市场定位的贯通性、营销策略的持续性与营销传播的一致性。
7.整合营销管理。以上营销观念、营销体制、营销资源、营销流程、营销策略和营销传播这六大方面的全面营销整合均需要长期持续的营销管理才能得以实现。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营销管理工作中,尤其需要做好理论上最需要整合而实践中又特别容易脱节的十大营销整合问题:
(1)营销环境与营销战略的整合。营销战略过于自信自恋,自吹自擂,脱离营销环境,无法实现突围的情况极其普遍。(2)营销资源与营销举措的整合。竞争的压力使得企业不得不采取多重营销举措,而营销资源的匮乏又使得过多的营销举措软弱元力,达不到目的。(3)营销策略与营销传播的整合。营销传播不符合营销策略的情况时常存在,广告创意文不对题或者叫好不叫座。(4)品牌形象与产品形象的整合。品牌形象与产品形象格调性扭曲或程度错位屡见不鲜。(5)市场研发与技术研发的整合。产品的研发倚重技术攻关,缺乏市场论证非常普遍,导致新品上市失败率居高不下。(6)制造能力与销售能力的整合。两者能力不匹配,不是产品积压,就是缺货断货。(7)市场推广与销售业务的整合。市场推广和销售业务经常存在“两张皮”现象。(8)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的整合。生产只管做,销售只管卖,遗留问题全由售后服务部门兜着走,结果厂外成本奇高。(9)商流、物流与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各种流程自成体系无法对接或者对接缓慢,影响整体流程效率。(10)核心优势与系统支持的整合。核心优势固然重要,但是,短板效应也会产生影响,非核心优势的部门或环节短板必须快速补上。否则,核心优势也无法发挥。品牌和营销是乳品企业的核心,奶源采购是后台支持,但是,疏于源头检验和品质控制的结果,却给乳品行业的著名品牌以沉重的打击。
二、供应链管理:从后台供应链管理向全程供应链管理延伸,从成本效益控制链向品质品牌保证链延伸
供应链的含义主要有两种,其一是采购供应链,即供应商按时保量提供价格合理的零部件或材料;其二是物流供应链,即将产品及时准确地配送到商业客户和终端用户。本文将这两类供应链统称为后台供应链,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这些供应链都不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用户,而是在企业后台服务于直接面向终端市场的营销和销售等企业前台部门。
事实上,后台供应链确实是供应链理论及其运用的起始阶段,其背景是在产品销售不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后台工作的效率和成本就成为企业效益的关键,此时,加强后台供应链管理、提高后台工作效率、控制后台成本,就是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首要工作。但是,当产品供过于求或者供求出现时间、空间和品种上的波动时,后台供应链就无所适从了。因此,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客观要求企业必须迅速捕捉市场和客户信息,建立前台供应链管理体系,CRM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和技术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在此基础上,还必须打通企业前后台,建立前后台贯通一体化的全程供应链管理系统。
供应链管理被称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第三利润源泉。在强烈的利益导向下,供应链管理有可能变成只注重压缩库存、提高交易与物流效率的工具,从而放松了对供应品品质的检验与控制,形成“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最终造成产品品质事件,危害消费者利益和企业品牌形象。为此,必须扩展供应链管理的单一成本效率意识,强化供应链管理的品质与品牌意识,将全程供应链既打造成一条成本效益控制链,又打造成一条品质品牌保证链。为此,全程供应链管理需要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供应商资质审核。这是全程供应链管理品质保证的起始源头。在这一环节,通过严格的供应商资质审核,将符合条件和要求的供应商整合到供应链系统中来,避免资质不够条件的供应商混进供应链系统。此外,对于已经进入供应链系统的供应商还需要进行动态跟踪审核,防止资质下降的供应商继续留在供应链系统中。
2.加强供应商行为监管。这是全程供应链管理品质保证的系统过程。三聚氰胺是不法商贩添加到奶源中去卖给乳品企业的,而这个业内公开的秘密居然能够长期大行其道,只能表明乳品企业和政府有关监督部门监管的缺失。在市场经济中,缺乏行为监管的行业都会出现谋取不义之财的不良商贩,中国乳业是这样,美国华尔街也是这样。
直播营销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微博;整合营销;营销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3
从2010年上半年起,微博上的企业ID从无到有,先是Dell这样的跨国公司领衔微博营销,然后是一些国内大企业如海尔、联想、东航等陆续建立官方ID,服装类知名企业包括柒牌、七匹狼、安踏、特步中国及企业经销商如凡客等也都相继在新浪开通官方微博。接着,大到中粮这样的国企巨头,小至个人站长的同城团购,也纷纷进入“微博战场”。随着微博越来越被更多的企业广泛在用于实践,探讨微博在企业营销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成为企业应对快速变化的营销环境的重要课题。
一、微博营销的发展状况
1.国际上企业微博营销的最新进展
在国际上,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Twitter专门开设了“品牌频道”,企业可以在该栏目中构建品牌页面,并组建各种品牌小组,向用户发送各种促销和活动信息,通过与用户的交流互动,实现企业的品牌推广。整理汽车、星巴克、肯德基、可口可乐等国际知名品牌都纷纷在Twitter上开辟营销通道。
2.国内微博营销影响力迅速增长
国内微博网站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在国内,新浪、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也纷纷推出微博。伴随着微博在互联网中的走俏,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企业的网站上或在门户网站的微博中开辟官方账号,试水微博营销。截止2011年2月底,国内微博注册用户数已经达到2亿。根据2011年11月召开的我国第十一届网络媒体论坛数据表明,我国微博用户已达3亿,占我国互联网民的61%。
二、相关理论
1.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2.整合营销传播(IMC)
整合营销传播IMC的核心思想是将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所有相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美国广告公司协会对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是“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映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有效结合,以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
3.微博营销整合法则
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业界提出了企业微博整合营销理论——PRAC法则。即Platform(平台管理)、Relationship(关系管理)、Action(行为管理)、Crisis(风险管理)。对于平台管理,PRAC法则倡导“2+N微博矩阵模式”,即以品牌微博、客户微博为主平台,补充领导微博、员工微博、粉丝团微博、产品微博及活动微博等子平台;对于关系管理,PRAC法则倡导企业要处理好企业微博和媒体微博关系、企业微博上意见领袖的关系、企业微博粉丝团的关系;对于行为管理,PRAC法则主张用引起注意、品牌推介、产品销售、活动推广等典型的微博营销来做好营销传播;对于风险管理,PRAC法则倡导用危机管理的方式来管理微博营销中的各种情绪和风险。
三、基于微博营销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型
根据企业微博整合营销理论——PRAC法则,把微博作为营销传播的统一平台,以微博为载体,通过微博来整合管理企业的客户关系、营销传播行为,并对在微博上的营销行为采取良好的风险管理。基于此,作者提出基于微博营销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型:
图1基于微博营销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型
在该模型中,微博作为一个新的营销交流互动平台,一方面通过品牌微博、客户微博、员工微博、粉丝团微博、产品微博及活动微博等微博平台把广告、促销、公关、直销、CI、新闻媒体等一切传播行为都涵盖到微博营销传播活动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则使企业能够通过微博将统一的传播资讯传达给消费者,并把微博作为社会消费者、社会公众与企业互动沟通的平台,处理好企业微博和媒体微博关系、企业微博上意见领袖的关系、企业微博粉丝团的关系,向消费者提供足够多的可靠信息,与消费者和其它社会公众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
同时,企业在微博营销活动中,难以控制营销信息的传播方向及速度,微博营销活动传播的不稳定性导致微博营销活动呈现可控性低,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如果使用不当或被别人恶意利用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利用微博进行营销传播,一定也要严格控制风险。PRAC这四个方面以微博为载体,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微博营销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型。
四、微博营销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1.微博营销的优势
作为网络营销的一种形式,除与传统营销相比具有营销低成本投入,高回报率,信息传播速度快,不受时间与地域的影响等优势外,与其它网络营销手段相比,在营销成本、传播性、互动性、精准性、灵活性和人性化等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由对比数据可以看出,微博在传播成本、传播性、互动性和精准性及人性化方面都极具优势:
(1)成本低
微博客营销作为一种社会化媒体营销,首先是成本低。个人和企业要搞微博客营销只需要在微博客平台(比如新浪微博)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搭建起一个营销的平台。平时只需要在这个平台上面进行信息,内容维护和宣传。投入的成本来算的话就只是很少的网费、电费和人力成本。而相对于传统的广告模式和传统搜索引擎营销等方式就显得很低廉。
【直播营销管理(收集3篇) 】相关文章:
三年级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25
我的日记精选(整理4篇) 2024-08-24
三年级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8-24
我的日记精选10(整理6篇) 2024-08-23
我的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19
寒假趣事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8-16
优秀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8-12
春游公园作文 春游公园作文500字四年级 2024-10-08
直播营销管理(收集3篇) 2024-10-08
公园的作文 公园的作文怎么写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