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门诊工作计划(6篇)

时间:2024-06-28 来源:

感染门诊工作计划篇1

[摘要]目的调查医院门诊寻求计划生育妇女的宫颈糜烂患病状况,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2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寻求计划生育服务的680例妇女的宫颈糜烂患病状况进行调查。结果680例妇女宫颈糜烂患病率为48.5%,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以UU为主。宫颈糜烂的发生与年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妇科普查频率密切相关。结论宫颈糜烂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重视妇科疾病的普查普治,加大宣教力度,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关键词]门诊;计划生育;宫颈糜烂

[中图分类号]R711.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2)06-0016-03

Surveyontheprevalenceofcervicalerosionamongwomenforfamilyplanningathospitaloutpatient

CAITing1SHULiping2

1.HangzhouCityWestLakeDistrictJiangVillageWenxinStreetCommunityHealthCenter,Hangzhou310000,China;2.JiandeFamilyPlanningGuidanceStationinZhejiangProvince,Jiande31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prevalenceofcervicalerosionamongwomenwholookingforfamilyplanningservicesathospitalclinics,forprovidingascientificandeffectivepreventivemeasures.MethodsInvestigated680womenwhoseekedfamilyplanningservicesofcervicalerosionprevalencesurveyinauthor"shospitalduring2010Februaryto2011February.ResultsTheprevalencerateofcervicalerosionof680womenwere48.5%;ThemainlypathogenicmicroorganismsinfectionwasUU.Theage,modeofmedicalpayment,gynecologicalcensusfrequencywerecloselyrelatedtooccurrenceofcervicalerosion.ConclusionCervicalerosionwasaffectedbymanyfactors,shouldbepaidattentiontothetreatmentofgynecologicaldiseasescensus,increaseingeducationstrengthandimprovingthereproductivehealthlevel.

[Keywords]Outpatient;Familyplanning;Cervicalerosion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宫颈糜烂是其最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1]。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症状以腰骶部酸痛、阴道分泌物增加、盆腔部下坠痛为主,如不及时治疗还会导致不孕症甚至宫颈癌[2],不仅会损害妇女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其家庭和睦。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健康意识薄弱、医疗费用昂贵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妇女未能进行定期的妇科检查。人工流产、宫内节育器(IUD)的取出和放置,均会增加妇女的就诊机会。2010年2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对因为上述原因到妇科门诊就诊的妇女进行调查,以期了解该人群的宫颈糜烂患病状况,为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2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寻求计划生育服务的妇女680例。排除就诊前服用过抗生素或阴道栓剂药物、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就诊妇女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进行登记,并记录妇科常规检查结果。就诊时采用阴道拭子检测念珠菌(candida,Ca),阴道毛滴虫(tichmonasvaginalis,TV),阴道加特纳菌(gardnerellavaginalisGV),淋球菌(neisseriagonorrhoeae,NG);宫颈拭子检测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urealytricum,UU),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hominis,MH),单纯疱疹病毒(hepessimplenvirus,HSV)。

1.3检测方法

在阴器暴露下,采用无菌棉拭子1支取阴道分泌物,用棉拭子将宫颈表面擦拭干净,然后插入宫颈口内1~2cm,停留片刻后缓转2圈。将宫颈拭子分别放于UU、MH、NG培养基中;CT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全自动快速免疫诊断法进行检测;HSV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PCR检测;阴道拭子采用涂片镜检。

1.4宫颈糜烂诊断标准

根据参考文献[2]:①患者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增高、灰白色、腥臭味,阴道内有烧灼感,伴外阴瘙痒、患者下腹部和腰背部不适;②阴道分泌物均匀稀薄;③阴道pH值>4.5;④胺臭味试验阳性。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核查,并设置逻辑变量核查。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人口学特征

680例被调查妇女中,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64岁,平均(31.2±11.3)岁。其中人工流产460例,放置IUD132例,取IUD88例。见表1。

2.2宫颈糜烂患病状况

调查人群的宫颈糜烂患病率为48.5%,不同人群妇女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3,P>0.05);各人群中宫颈糜烂患者的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4,P>0.05)且均以轻度糜烂为主。见表2。

2.3不同年龄妇女宫颈糜烂检出情况

各年龄妇女宫颈糜烂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8,P<0.05)。40岁以下妇女的宫颈糜烂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40岁以上妇女中,宫颈糜烂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段妇女宫颈糜烂均以轻度为主。见表3、4。

2.4妇科疾病普查次数与宫颈糜烂的关系

不同妇科疾病普查次数的宫颈糜烂检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3,P<0.05),3年内未进行妇科疾病普查的妇女宫颈糜烂检出率最高。见表5。

2.5不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宫颈糜烂检出情况

不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妇女宫颈糜烂检出率存在差异(χ2=12.78,P<0.05),医疗费用自费的妇女宫颈糜烂检出率最高。见表6。

2.6宫颈糜烂患者病原生物感染情况

330例宫颈糜烂患者经检测,有310例可以检测到病原微生物,检出率93.9%。其中单一微生物感染112例,占33.9%,2种或2种以上混合感染218例,占66.1%。在病原微生物的检出中,以UU最高,TV最低。见表7。

3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到医院门诊寻求计划生育服务妇女的宫颈糜烂患病率为48.5%,稍高于以往43.24%的患病率报道[3]。这可能与近年来社会风气的开放,到医院门诊做人工流产手术的妇女增加有关。马利等[1]研究发现,人流次数与宫颈糜烂的发生呈正相关。妇女在进行人流手术时,宫颈受到机械性损伤,感染的可能性增加,容易发生宫颈糜烂。此外,妇女阴道炎的病史也会影响宫颈糜烂的发生。这可能与阴道清洁度差,宫颈内浸满炎性分泌物,导致宫颈水肿、充血、鳞状上皮脱落,柱状上皮增生,发生宫颈糜烂。

到医院门诊寻求计划生育服务的妇女以轻度宫颈糜烂为主,占患者总数的78.8%。这可能与我市一直坚持对妇科疾病的普查普治有关。患者此时病情轻微,若给予及时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但因为患者就诊目的的限制,对于并发急性炎症患者,医务人员可先给予抗炎治疗,待病情好转后,再寻求人工流产、取放IUD服务;对于未并发炎症者,可直接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务。此外,医生一般会嘱咐患者复诊,但能够按时复诊的患者较少。原因一是可能因为患者病情较轻,对病情重视不够;二是本次调查对象只有23.9%是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2.6%没有个人收入来源,30.4%住在郊区,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交通不便。教育程度低和经济困难均可造成患者就医态度消极[4]。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处于生育高峰年龄段的妇女宫颈糜烂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40岁以上妇女中,宫颈糜烂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在30~岁年龄段的妇女中,重度宫颈糜烂的患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这可能与该年龄段妇女性生活活跃、雌激素水平高、性卫生习惯不良等因素有关。

医疗费用是导致宫颈糜烂的易患因素之一[5]。本次调查中,自费组的妇女宫颈糜烂检出率明显高于能够报销医疗费用的妇女。由于这部分妇女多为没有工作收入来源的家庭妇女,必须自己承担医疗费用,会成为家庭的额外经济负担,因此患者对待疾病一般能忍就忍,迫不得已时才选择就诊,错过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时间。

本次调查发现,3年内未进行过妇科疾病普查的妇女宫颈糜烂检出率最高,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差、经济落后有关。

上世纪80年代以前,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和厌氧菌是宫颈糜烂的主要病原体[6]。随着近年来性病患者的增加,宫颈糜烂的病原体构成也发生了变化。既往研究表明,Ca、HSV、UU、TV、CT等病原体感染与宫颈炎症有关[7,8]。因大部分妇女在感染UU、CT、HSV时症状无或轻微,因此不愿主动就医。宫颈阴道部位为鳞状上皮,具备一定抵抗力,但因宫颈内膜皱襞较多,受到病原体侵犯时不易清除,导致慢性宫颈炎的发生,如累及鳞状上皮层和宫颈内膜,便可造成肉眼可见的糜烂。鳞状上皮层一旦被破坏,便失去了原有的屏障作用,加速病理损伤的进程。

本研究通过病原微生物检测发现,在宫颈糜烂的患者中93.9%可以检出病原微生物,说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与宫颈糜烂密切相关,且混合感染率高于单一感染率。本次调查发现,宫颈糜烂妇女病原微生物感染以UU、CT为主,提示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除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外,最好同时做UU、CT、HSV的检测,以确定病因,并提高临床治愈率,有效预防异位妊娠、盆腔炎、不孕症及死胎、低体重儿、先天感染、自发性流产等妊娠不良影响因素。

作为妇科常见疾病,重度宫颈糜烂可以导致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甚至发生宫颈癌。因此,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发病率,达到消除炎症、预防癌症的目的。对已婚育龄妇女可以加大生殖健康的宣传教育力度,尤其是反复感染的危害、性生活卫生的重要性,尽量减少宫颈的可能感染和机械性刺激,提高已婚妇女的自我保护能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少生优生,防止意外妊娠的发生才是预防的关键。同时,男性的参与也是能否提高妇女生殖健康的关键因素[4]。医务人员在对就诊妇女进行宣教的同时,可对陪同就诊的配偶进行教育,使其能够鼓励、支持患者就医并配合治疗,以提高患者疗效,保证妇女的生殖健康。

[参考文献]

[1]马利,陈冬峨,刘巍.某医院妇科门诊宫颈糜烂患者的危险因素调查[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5,18(2):134-135.

[2]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92-293.

[3]毛淑芳,郭艳巍,翟泽琴.到医院门诊寻求计划生育服务妇女宫颈糜烂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105-2106.

[4]盛秋,李芬,杨文方,等.陕西省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全科医学,2003,6(4):316-317.

[5]李宝娟,董玲,张翠萍.已婚妇女宫颈糜烂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15-316.

[6]郑怀美,苏应宽.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66-267.

[7]陆春,朱国兴,黄怀球.解脲支原体对宫颈致病性的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3):149-150.

感染门诊工作计划篇2

全面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组织体系保证是前提。在2008年创二级甲等优秀中医医院的活动中,我院调整和改革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新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由院长兼任,成员由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组成,在原有院感科专职人员管理基础上,增设了相关科室的兼职工作人员。要求药剂科药剂医师和检验科检验技师,配合院感科对抗生素的使用统计分析和消毒效果及环境卫生的监测。同时各临床科室设立了院感监控小组,由护士长和科主任负责院感质量监控工作,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分工具体,职责明确。每季度召开一次院感工作委员会议,反馈院感管理质量检查的结果,找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并追踪整改的效果。医院感染管理委员的成立,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明确了院领导以及各部门的职责,建立起长效机制。

二、夯实预防基础,建立健全院感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院感规章制度,制度健全执行是根本。我们先后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院感质量监控制度》、《医院感染控制方案》、《院感知识培训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突发应急预案》、传染病各种相关管理制度项及相关措施等,有规矩的基础上求方圆,并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年有工作计划、月有工作重点、周有工作安排;制定了急诊科、内、外、妇、儿、骨科、手术室、供应室、肛肠科等科室消毒隔离制度和考核标准。为了进一步落实系列制度,要求重点科室制定院感工作计划和培训计划。院感科将这些制度和考核标准及计划做成院感质量管理手册,下发到相应的科室,要求监控小组的负责人每月对照标准逐项自查一次,查看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对存在的不足立即整改,并记录在院感质量管理手册上,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每月第二周的星期二下午,院感科组织科主任,护士长对照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标准进行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的结果随即召开院感例会反馈,进行综合剖析评分,说明扣分理由,院感科提出持续改进的要求。次日院感科将其会议内容写出一份院感院讯的报道发放到各相关科室,科室负责人利用晨会组织学习,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

三、组织知识培训,增强全体医户人员意识

增强医护人员包括患者的预防观念,加强培训提高是抓手。院感科和各临床科室分别制定了院感知识培训计划,参加培训人员包括全院在职医护人员、新上岗的职工、实习生、进修生、保洁员。我们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分期分批地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有:各临床科室在院感工作中的职责、各科室消毒隔离制度、应急预案、医护人员防护制度、洗手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院感质量控制考核标准等。培训的方式采取院内培训和科内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训结束后院方进行考试验收。院内培训由院感科主任备课,采取幻灯形式,每季度授课一次,考核一次,合格率达95%。遇有特殊流行性的疾病,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随时组织培训。如对防控技术的培训,2008年甲型H1N1流感防控技术培训6次。科内培训,每月开展一次,由护士长或科主任备课,利用每月第一周学习日组织培训,每季度考核一次。经过考试,参加人员的合格率达98%以上。通过一系列培训,进一步强化了医护人员包括患者的预防意识和理论知识。临床医务人员通过学习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后,充分认识到加强个人防护对家庭、医院及社会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分级防护标准。院内配备了齐全的防护物品和消毒用品。从2008年元月到2009年12月发生针刺伤10例,对伤口进行了消毒,并注射丙种球蛋白等有效处理,未发生伤口感染等现象。

四、实施精细管理,落实监控责任体系

感染门诊工作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巩固我县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为契机,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事业发展为目标,坚持“统一领导,全民参与,层层落实,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国家卫生县城管理指挥部要求,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具体措施

(一)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

在现有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基础上,充分利用4月7日“世界卫生日”、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4月26日“全国疟疾日”等卫生节日在全县各乡镇开展卫生宣传咨询活动和健康知识讲座,为全县居民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健康教育印刷资料,在全县各医疗单位的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康教育室等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音像资料。在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设置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全年不少于6期。各医疗单位医务人员在提供门诊医疗、住院服务、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教育,努力提高病人的健康知识普及率和覆盖面,确保病人卫生知识知晓率≥80%以上。

(二)强化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确保公共场所卫生安全。

认真贯彻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及其相关配套文件的规定要求,以专项整治为抓手,加大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单位、公共场所经营行业、景区、学校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管力度,指导督促其完善卫生设施,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公共场所卫生证照齐全,监测记录上墙,卫生达标。继续开展公共场所卫生专项监督检查活动和提升游客满意度专项整治活动,加强辖区内各类公共场所的指导服务,督促公共场所经营单位配备完善公共场所消毒设施、卫生设施,加强对公共用品用具的消毒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各类公共场所的卫生秩序,树立了县的良好旅游形象。

(三)巩固传染病管理,加强预防接种工作,杜绝传染病暴发和流行。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加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步伐,继续健全和完善医院感染控制、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依法做好疫情报告工作,做到法定传染病无漏报、迟报。加强对传染病、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报告和处理。县纺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和专科门诊,规范开展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医疗、危险废弃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统一贮存、处理。认真实施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儿童免疫规划每种疫苗接种率大于90%以上。预防接种建证、建卡率大于98%以上,全县接种门诊全部达到免疫规划合格接种门诊标准,接种人员全部具有接种人员执业资格证和上岗证。巩固和完善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掌握辖区内0-6岁儿童人口(包括外地儿童和超生儿童)基础资料和流动儿童信息,并登记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及儿童流进流出记载;建立健全计免制度,规范计免接种操作,各接种单位实行每月8天接种制,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接种不少于8天接种制,做到安全注射,熟练掌握接种前、后的全面情况,做好接种反应事故的处理登记,加强冷链管理,做好疫苗的进出管理、冷链运转管理、失效报损登记。发现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及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并协助疾控中心进行调查处理。

(四)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按照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重点以完善社区医生、驻村医生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医生工作制度”和“社区管理、全科服务、乡村一体”的服务模式。一是落实公共卫生任务,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承担社区公共卫生任务。全面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每年筛选1至2种重点疾病实施社区强化干预行动;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建立健康教育制度,普及社区居民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精神病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实施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等重点慢性病的随访和管理,加强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和精神卫生等工作;重点控制严重危害社区居民健康的传染病,承担传染病报告、家庭隔离消毒指导、疫情现场处置等工作;协助开展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救治和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等工作;整合卫生服务资源,促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残疾康复等工作在社区中开展。二是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开展全科医疗服务,切实承担社区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等的诊治工作,提供慢性病人、伤残和肿瘤康复病人等后续住院治疗服务。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推广和应用社区中医药适用技术,提供简、便、验、廉的特色服务。积极利用中医药资源,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建立健全与服务功能相适应的辅助科室和后勤保障体系,确保“六位一体”服务的落实和社区责任团队服务的开展。

三、工作要求

(一)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按时保质完成巩固国卫工作任务。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通过宣传培训等多种形式,在本单位职工中宣传巩固国家卫生县城的重大意义,确保各项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感染门诊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计划生育手术;术前;生殖道感染;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1.3【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04-01

生殖道感染是女性常见病和多发病,大多数生殖道感染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也有一部分临床症状和体征不明显,缺乏特异性。理论上计划生育手术对象都是健康人群,但实际工作中许多手术对象存在各种生殖道感染因素,盲目手术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为总结计划生育手术对象人群生殖道感染发病状况,对2008年-2010年兴山县计划生育服务站人工流产、药物流产、放(取)宫内节育器的3817例术前阴道分泌检验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08年―2010年在兴山县计划生育服务站门诊要求行人工流产,药物流产、放(取)宫内节育器的3817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31.86±7.08岁,年龄中位数32岁。

1.2方法:

1.1.1取样:用棉签常规取阴道分泌物置0.5-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送实验室检验。并同时观察阴道分泌物的性状,测定pH值。

1.1.2实验室观察指标:清洁度、阴道滴虫、假丝酵母菌、线索细胞、胺试验。

1.1.3检验方法:阴道分泌物首先直接涂片镜下观察清洁度,查找滴虫和线索细胞,并初步查找假丝酵母菌孢子和假菌丝,然后滴加10%氢氧化钾溶液1-2滴,做胺试验,并加盖玻片(必要时稍加热),再次置镜下查找假丝酵母菌孢子及假菌丝。各项指标的阳性判定标准参照文献[1]记载。其中细菌性阴道病由妇科医生结合临床体征做出诊断,诊断标准参考文献[2]。

2结果:

2.13817例中阴道清洁度Ⅲ―Ⅳ度的2634例,占69.01%;检出假丝酵母菌1009例,阳性率26.43%;阴道滴虫236例,阳性率6.18%;细菌性阴道病127例,阳性率3.33%。

2.2在2634例阴道清洁度Ⅲ―Ⅳ度中,假丝酵母菌占38.31%,阴道滴虫感染占8.96%,细菌性阴道病占4.83%,未明确病原体的占47.91%。

3讨论

生殖道感染是女性常见病和多发病,在进行计划生育手术时,术前如果不能确诊生殖道感染,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而盲目手术,有可能产生术后感染和相关的手术并发症,损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大多数生殖道感染具有典型的症状,但也有部分感染并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需要通过实验室检验方能确诊。通过3817例计划生育手术术前筛查资料分析,生殖道感染发生率为69.01%,其中假丝酵母菌感染率为26.43%;阴道滴虫感染率6.18%;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率为3.33%,显示兴山县计划生育手术对象具有较高的生殖道感染发病率,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范常规开展术前生殖道感染筛查和干预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生殖道感染中通过常规实验室筛查能够明确病原体的主要为假丝酵母菌占38.31%,阴道滴虫感染占8.96%,细菌性阴道病占4.83%,尚有47.91%的生殖道感染不能通过门诊常规筛查明确感染因素,显示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生殖道感染因素确诊的检验方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参考文献

感染门诊工作计划篇5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309-02

计划免疫和健康教育是相互独立又互为相关的学科,健康教育是促进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手段,而计划免疫接种门诊是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在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开展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和重要性。现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探讨在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使居民特别是流动人口的家长认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可提高各种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率

预防接种是利用生物制品将免疫原或抗体通过适当的途径有计划地接种于人体,使之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预防接种不仅是一种方便、有效和经济的手段,而且是控制以至最终消灭某些传染病最根本的措施。但是预防接种的意义和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处理并非每个家长都了解,必须通过在计免门诊的各种健康教育才达到目的。

目前,在城市的居民中,家长已普遍接受了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教育,所以城市居民儿童的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均>98%,有力地控制了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但是城市的发展带来物品大流通、人口大流动,流动人口中有一部分家长由于文化和经济的局限,认识不到计划免疫接种的重要性,所以对预防接种不重视,从而带来了各种相关传染病呈上升的势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计免门诊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每年“4.25全国儿童接种宣传日;全国强化免疫日;通过本市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向全社会进行广泛地宣传计划免疫的重要意义;宣传计划免疫知识和计划免疫的各种程序;并为居民开通计划免疫健康咨询热线,达到控制传染病乃至最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目的。

2对接种儿童的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既可提高预防接种效果,又可减少医疗纠纷

各种疫苗对人体来讲都是异物,它刺激机体后,会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这些反应一般不会引起组织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也不会有后遗症。但也有极个别的严重的偶合反应或疫苗引起的机体反应。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不一,有必要将这些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原因向家长阐明,减少家长的焦虑、疑惑不安的情绪。并把禁忌证、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一般的处理方法印在宣传单上,散发给家长,让家长了解禁忌证的范围,可减少疫苗接种的偶合反应,防止加重病情。在宣传后,许多家长针对儿童接种后出现的红、肿、热、痛以及附近淋巴结肿大等现象不再惊慌失措,不再滥用抗生素,避免了影响疫苗的效果,而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3通过健康教育,可有效地防止计免门诊接种医生出现接种差错事故

疫苗接种不仅有途径上的差异,而且对接种部位、针头的大小、接种时进针的角度、深浅都有严格的要求。例如:白百破三联疫苗如果在接种时疫苗不摇匀或部位太浅就易形成无菌性化脓感染;卡介苗疫苗如果在接种时误注入皮下或肌肉,可能会引起接种者局部脓肿、淋巴结肿大等一般反应,严重者可出现局部寒性溃疡以及全身反应等。这些例子说明在操作上稍有疏忽就会出现接种事故,增加儿童的痛苦,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所以计免门诊的接种医生作为预防接种的执行人,除在上岗前进行各项业务培训外,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医生给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时刻注意在操作时要做到“三查七对”,严格执行疫苗接种操作规程,防止出现疫苗的误种、漏种和错种等,以减少各种医疗事故的发生。

4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健康教育的保证措施

4.1以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门诊大厅常设疫苗预防接种一览表,配备电视机、DVD光碟,走廊过道设立宣传栏、张贴宣传画,并结合疾病流行的季节性宣传传染病防病知识,以强化人们的保健意识。宣传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适应各层次家长的需要。如冬春季麻疹的临床表现,预防治疗护理方法;夏秋季手足口病的特征和防病知识;动物咬伤、抓伤后的处理原则;乙型肝炎患者阻断母婴传播的方法等。

4.2将《传染病的防治》《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与疫苗知识问答等书籍置于留观室,家长们可以按需阅读,以了解我国的预防接种制度和疫苗种类及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并播放免疫接种宣传片。

5建议

5.1政府重视,加大投入。计划免疫工作是关系到人类健康的大事,而健康教育可以使计划免疫工作更进一步深入。虽然健康教育是短期投入较大而无经济效益的一项工作,但社会效益和远期效益比较明显,是公共产品,也是计划免疫的基础工程。所以政府应在经费和设备上加大投入力度,使计免门诊的健康教育走向规范化健康发展的道路。

感染门诊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门诊;感染;护士;效果

门诊是医院服务的窗口,其病人构成复杂,人员密集,同时存在大量未知病原微生物,若不严格管理会形成医院内交叉感染,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不必要的痛苦。门诊护士是不同病患的主要接触者,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积极发挥门诊护士的主动性,有效地控制了门诊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00例门诊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59例,女441例;年龄24-75岁,平均35.2±7.3岁;职业:学生387例,单位职工279例,农民171例,其他63例;病种:内科550例,外科350例。将2012年4月以前收治的900例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排除人院前及入院时所存在的感染,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职业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就诊时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就诊期间调动护士主动性,预防感染,具体措施如下。

1.2.1健全的管理体系

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全面质量管理中,制定《医院感染制度》包括各级人员职责、考核制度、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指征与用药方案、各种消毒隔离制度、监测制度等。对监测中不达标项目进行分析,探究原因,与科室奖励挂钩,促使医务人员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各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1.2.2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

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地对护理人员进行防护教育,例如举办医院感染监控学习班,岗前培训,举行医院感染知识竞赛等。以了解门诊感染的现状、常见的感染类型、容易引起感染危险因素以及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在日常的每项工作都必须注意消毒隔离,认知落实七步洗手法和个人防护。

1.2.3强化环境卫生,控制候诊秩序

定时开窗通气,随时保持门诊干净整洁。可放置约束带和警示牌,避免患者随便进入检查区而导致的就诊秩序混乱,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同时,门诊护士可利用候诊时间向患者介绍预防疾病的知识和家庭护理常识,以及一些简便有效的消毒措施,如七步洗手法和快速消毒法等等,提高大众感控知识水平,共同预防感染。

1.2.4重视护理管理上的细节控制

切断医院污染源的最重要途径就是进行彻底消毒灭菌。护理人员应掌握消毒剂的性能和注意事项,严格消毒医疗用品。在配置药物、各种注射及各种侵入性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此外,有效性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也是最有必要的措施,护理人员都要坚持操作前后或接触患者前后都要进行有效洗手,以便达到消毒的目的。

1.3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感染的发生率。观察组调查12名护士,对照组调查12名护士。两组护士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调查20名医生,对照组调查20名医生,两组医生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描述,采用x?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门诊是患者接受治疗的第一站,因此落实分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预防院内感染的具体措施首先涉及到门诊。在患者就诊的过程中,门诊护士是与患者的主要接触人群,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哨。所以,我院积极调动门诊护士在医院感染的主动性,完善管理体系,提高防护意识,强化环境卫生,注重细节控制,明显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门诊护理对改善护理以及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院内感染的控制以及预防中存在无可替代的作用,值得给予关注。

参考文献

[1]杨丽霞.加强门诊护理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J].临床合理用药,2011,4(8):137.

【感染门诊工作计划(6篇) 】相关文章: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2024-06-19

季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6-11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1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班主任家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慢病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4-28

电影摄影与制作(6篇) 2024-06-28

感染门诊工作计划(6篇) 2024-06-28

无线网络技术方案(6篇) 202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