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疾病预防知识范文篇1
作者简介:王忠英,女,(1987.7-),籍贯:湖南,职务:健康教育专干,职称:医士,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怎么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教,以便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并更好地采取控制高血压的对策。摘要:目的:了解十师北屯市居民高血压知晓率及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为制定相应的高危因素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2―01~2014―02采用鏊群抽样的方法,对各团场(矿)30一70岁490名居民进行了高血压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2012年高血压知晓率为81.16%;2013年高血压知晓率为86.51%;结论:高血压严重危害我市居民的健康,通过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及宣传,可以提高居民的高血压知晓率,从而影响其行为,促进健康。积极主动进行干预。以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慢性病;高血压;知晓率
【中图分类号】R7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94-02高血压是我国目前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又是我国病死率最高的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掌握十师北屯市城市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情况,2012―01~2014―002对北屯各团场(矿)居民进行了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工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十师北屯市各团场(矿)、年龄在30一70岁人群为调查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90名居民为样本。
1.2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各团场(矿)健康教育专干完成。掌握问卷标准、调查方法。
1.3统计学的分析问卷数据经过核实无误后,使用excel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高血知晓率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高血压知晓率为81.16%,2013年高血压知晓率为86.51%。
3讨论与分析
3.1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目前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而高血压既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同时也是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凶素[1]。目前已证实超重、高盐饮食、饮酒、吸烟、年龄大于65岁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调查显示2013年十师各团场(矿)30一70岁成人高血压知晓率为86.51%,高于2012年十师各团场(矿)30一70岁成人高血压知晓率为81.16%。调查中发现,通过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居民的知晓率。这提示我们努力做好健康宣传、大力倡导戒炯、限制饮酒等健康生活方式,这对于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控制高血压的快速增长趋势。
3.2加强社区居民健康管理,探索慢病群体综合防制模式社区健康管理是慢病控制的有效手段,应以健康促进为主要策略,重点关注中老年人群,针对他们不同阶段的健康特点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同时发挥家庭支持系统的作用,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能力,改变其知、信、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病的发生和发展[2]。通过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教,提高居民对其知晓率,从而有效地引导健康行为,更有利于控制高血压,降低高血压患病率。
参考文献
高血压疾病预防知识范文篇2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最大杀手,而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收缩压每升高10mmHg(1mmHg=0.133kPa)或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相对危险升高40%[1]。收缩压下降10~20mmHg或舒张压下降5~6mmHg,3~5年内脑卒中、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与冠心病事件分别减少38%、20%与16%,心力衰竭减少50%以上[2]。由此可见,有效防治高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根本所在。2002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1%,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与1991年比较患病率上升31%[3]。我院自2005年9月与昆明市科技局签订了《高血压危险因素社区综合防治》科研项目合同,对江岸社区的354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干预治疗,包括高血压病知识的知晓率、危险因素认知、健康教育、生活干预、监测血压、药物治疗等,推动了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的整体管理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对象与方法
1.1干预对象选择2005年在江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354名,入选标准:年龄35~70岁,其中男196例,女158例,平均年龄(59.2±14.7)岁。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和(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均为原发性高血压。
1.2干预方法(1)建立高血压病管理档案,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职业、文化背景、健康状况、饮食习惯、生活行为、是否服药等。(2)中心设专人负责高血压管理工作,设立免费测血压点,对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根据其不同的血压进行分级干预。Ⅰ级高血压患者重点放在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及不良生活行为的改变上,要求患者每周至少测量1次血压,每次均记录测量时间和血压值,观察3~6个
月,若达不到预期效果,则指导服药治疗;Ⅱ、Ⅲ级高血压患者,除干预以上内容外,重点放在规律、合理服药及药物选择上的干预,并帮助其选择可长期应用、效果好、副作用少、价格合理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分级随访、登记(见图1)。(3)每月举办健康知识教育讲座,指导患者控盐,发放盐勺,每人每日<6g,合理饮食,补充钙和钾盐;控酒每人每日<50g乙醇;禁烟;控制体重,BMI<25kg/m2,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组织户外登山活动;发放居民健康手册、高血压防治手册、高血压锻炼处方、服药调查表。(4)中心、居委会的黑板报每月一期健康知识版面巡展,利用“世界高血压日、糖尿病日、无烟日”等进行宣传,举办义诊、咨询活动。(5)每半年免费进行血糖、血脂、尿酸、体重监测,每年免费做心脏超声多普勒、心电图、胸片、B超检查。
1.3统计学处理
将调查资料用Foxpro6.0输入计算机,使用SAS8.2和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高血压患者控高行为的形成率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控高行为的形成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见表1。
2.2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控高知识知晓率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控高知识的知晓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见表2。
2.3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表见表3。
图1高血压危险因素社区三级预防控制网络图
表1354名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控高行为形成率表2354名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控高行为形成率表3354名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表
3讨论
2005年9月在昆明市科技局的支持下,我院以江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他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依托,针对社区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和发病率高等问题,开展了以社区、家庭和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健康促进活动,经过2年干预,江岸社区高血压患者控高知识的知晓率有明显提高,良好生活行为也有明显提高。原发性高血压受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外环境的影响,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4]。服用抗高血压药显然可以降低血压,但由于生活行为习惯、运动及精神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病患者控制有深刻的影响,因此除要求患者规范服药外,必须督导患者的生活行为习惯,调适病人的心理状态,运用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定期随访,方可使患者形成良好的服药及遵医行为,延缓高血压患者病情的进展,减少心脑肾的损害,使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发生大大降低。健康教育是社区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措施,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变患者不健康的行为,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行为,而行为的改变过程要经历“服从、同化、内化”态度改变的阶段,遵循健康教育“知、信、行”的行为改变模式[5]。定期给予相关保健知识及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识,使患者通过参与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提高对疾病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性,改变行为生活中的危险因素。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个体化、规范化的防治理念必须通过健康教育的形式深入广泛地渗透到社区居民中去。这就要求我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加强宣教工作,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提高社区居民的科普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增加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程度;而健康教育的方式可灵活多样,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可通过发放图片式健康教育手册、专题讲座、个别交谈或多人座谈、幻灯等健康教育方法,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相关知识。定期为高血压病人提供血压监测,为患者制订疾病治疗的合理目标,调整药物合理用量,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并根据个体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从而达到对高血压病的早防、早治、合理治,降低致残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在防治过程中须抓住3个环节“即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规范管理”;3个人群“即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者群”。“三级预防”须贯穿于生命过程的始终。实践证明高血压可防可控制。WHO在全球慢性病报告中指出“如果立即行动起来,对慢性病实施干预,在未来10年内,每年将减少2%的慢性病发病,至少可换回3600万人早逝的生命”[6]。由此可见社区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的防治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范书英,柯元南.新版中国高血压指南要点介绍与高血压的联合治疗.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7,6:441.
2叶任高.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2.
3武群,胡永华.复方抗高血压药物在我国的应用.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7,20:1714.
4孙宁玲,韩建德,赵华,等.A型行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1):4-5.
高血压疾病预防知识范文篇3
【摘要】在我国老年人的脑血管疾病已经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最主要原因。因而预防脑血管疾病、控制脑血管危险依旧是我们医学实践中最有力的方式。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老年人对脑血管疾病的认识与了解还不够,从而使得老年人脑血管疾病一直都是高危疾病,更加需要我们关注。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预防为主;积极治疗;
2010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发现表明:如今老年人的脑血管疾病已经是我国成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并且这种疾病的发展形势异常严峻,有人认为,随着脑血管病的变化,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据医学临床调查研究表明:每年都有将近350万人死于这类疾病。同时大量的临床研究也证实了:脑血管疾病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病,其次还有类如糖尿病、肥胖症等。现如今随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多以精细食物为主,糖分、油类的摄入都较以前有明显增加,这也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埋下了隐患,加之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我们的运动量减少,而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脑血管疾病,据推测到2010年底,我国老年人患脑血管疾病的比例将赶上发达国家,这将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带来不利影响。因而,我们必须要从现在开始重新认识老年人的脑血管疾病,重视其高危因素,促进全民的健康水平。
一对老年人脑血管疾病的认识
脑血管疾病虽然为专科疾病,但因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和器官功能衰退,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心脏衰竭(心衰)、呼吸衰竭(呼衰)、肾脏衰竭(肾衰)、内分泌紊乱等并发症。心衰、呼衰的认识比较早,而研究较多的为肾衰、内分泌紊乱。同时脑血管疾病也是现阶段临床常见疾病中的一种,在我国其发病率也有日益增长的趋势,它和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并称为当今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同时它也以其高发病率、高之惨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极大的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二老年人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一)、客观原因
1高血压病:众所周知,高血压病的病理改变就是使全身小动脉硬化,而硬化后的脑小动脉更为脆弱,一旦血压发生波动,特别容易产生痉挛,从而形成血栓、破裂出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脑血管疾病。据报道:血压值超过160/90mmHg发展成为脑血管疾病的比正常血压者要高出8倍。因而,我们必须要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疾病,这是预防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最主要环节。
2心脏疾病:据统计,凡是引起心脏功能的心脏疾病,无论有无症状发生,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比心功能正常者要高出两倍,同时发生脑梗塞的机会也会比无冠心病者高出五倍。从人体生理上看,心脏每收缩一次输出血液约70毫升,其中10―15毫升是给脑部供给的,因而,有心脏病的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心脏病,以防发生脑血管疾病。
3糖尿病:糖尿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它不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在临床上反复发作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10%―30%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缺血性脑血管病死亡患者中,糖尿病是非糖尿病者的两倍乃至两倍以上,其病理基础是糖尿病可引起微血管及大血管的病变引起脑血管疾病。
4高脂血症:高脂血症诱发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尚未清楚,很多专家都认为高血脂可能引起血管病变,如血管的粥样硬化等,他们认为使血脂处于正常水平式有益的,并认为进一步研究脂代谢的失常对防治脑血管病是很有帮助的。
5脑卒中病史:据调查,第一次患脑血管疾病后再次复发的危险是无脑血管疾病人群的五倍,第一次脑血管病后再次复发的高峰为16个月或12个月。
(二)、主观原因:另一方面,老年人的脑血管疾病还存在一定的主管原因,主要表现有:由于医生和患者对指南和或建议知识缺乏了解,在实际治疗中虽也有自觉或不自觉的使用了部分指南,或建议所推荐的药物和方法,而没有形成系统、规律、持久的目标值控制管理意识,故在治疗中存在极大随意性和自由化状态,这是造成老年人脑血管疾病治疗效果不好的主管原因。因而,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指南,加大对建议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对广大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作用。老年人脑血管病是一个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近些年来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如何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对其危险因素的早发现,早防治是关键。老年人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对脑血管病的认识不够,早期也不能及时的发现,在治疗期间,用药上也很随性,感觉好了就停药了,这对我们的治疗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而,我们必须要普及老年人脑血管疾病的知识,让他们能认识脑血管疾病,并积极配合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这对我们后期的治疗研究也是很有好处的。
三相应的预防与治疗
针对上述特征,我们老年人应该正确的认识老年人脑血管疾病,并且要积极的利用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改善自身的健康水平,少摄入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在护理上要定期测量血压,进行全面的体检,尽早发现脑血管疾病;并利用体育锻炼来控制体重、提高生活质量,尽量戒烟戒酒,戒骄戒躁。若老年人一旦发病,就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及时送往医院治疗,万不能私自使用急救性药物,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在治疗上,老年人的脑血管疾病都是产生了一些语言或肢体功能才会就医,这就已经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同时还会产生一些后遗症。临床上,我们通常是以介入疗法为主,并针对不同的病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案,同时老年人脑血管疾病的病后康复也值得我们注意,一般来说,发病后的前三个月是最佳的恢复期,如果我们能够配合科学的理疗,后遗症会有明显得减缓。
现在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老年人的数量明显增多,因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需要引起各部门的重视,要加强对他们的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工作,特别是老年人多发的脑血管疾病,要做到预防为主的方针,逐步减少脑血管疾病对老年人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2):140-144
[2]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69-175
[3]钱荣立,李秀钧,译.美国糖尿病学会实用临床建议[M].北京:中国糖尿病杂志编辑部,2003:4-19
【高血压疾病预防知识(收集3篇) 】相关文章:
[精选]成长日记作文(整理5篇) 2024-08-10
我的日记6[精选](整理3篇) 2024-08-09
校园生活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8-09
实用的日记作文精选(整理6篇) 2024-08-08
三年级日记精选(整理3篇) 2024-08-08
过年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8-05
精选写人的日记(整理1篇) 2024-08-04
高血压中医药健康指导(收集3篇) 2024-08-11
高血压疾病预防知识(收集3篇) 2024-08-11
小黄狗作文(整理3篇) 2024-08-11